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最后一位大少爷 > 第第030章 你姓王还是姓蒋?

朱贤德到仙霞贯求助,那是没有办法。

各省市的难民都往赣南跑,还要接待许多校员、学生和各种社会团体,江西(和谐)省熊式辉政(和谐)府和督察专署的财政压力、物资压力都非常紧张。

第四督察专署位于赣州,治州位于赣县。

以赣县为界,南边是三南、大萸地区,这些地区在当时还没有完全化开,地主、匪乱不计其数,虽然历经两年的吏治,但是接待难民的能力依旧有限。

赣县往东、往北,是昔日围剿反围剿之地,苏维埃政(和谐)府和国民(和)政(谐)府拉锯之地,瑞金是红都,兴国是“全县没有一个壮丁“,雩县是长征起始地。

第四督察专署(在北)只有这三县之地,赣县作为治所所在,自不用多,但也无法安置太多的人员,只能到处选择有条件的乡镇,伺机安排。

仙霞贯近几年休养生息,民生、经济发展极快,所以朱贤德想到了在仙霞贯安置难民,而且他也是仙霞贯出身,于公于私,无法推脱。

以光裕堂如今在仙霞贯的威望,朱贤德相信朱学休一定能把这事给安排妥当,所以稍加讲解,之后埋头就睡。

果然,等朱贤德睡醒,朱学休已和钟家商议妥当,用钟家的房屋安置难民,以后光裕堂准备妥当后,再行搬迁。

马车顺着仙霞墟的街道走,最后在仙霞贯(观)中字街延伸出、向北,差不多有两地里的地方,一片低矮的丘陵坡地下停下。

朱学休带着朱贤德一起查看地形,高低不平、灌木丛生。

“你确定要这里?”

“这里要开出来可不容易,人吃马嚼少也要半个月,开销不少。”

“你确定他们能做活吗?这可不是种田割禾,或者是工厂里的手工活,这可是挖土方,手打脚挑,没有的半点虚的!”朱学休问。

朱贤德或许是还没有睡足,从兜里拿出香烟插到嘴里,又拿着汽油打火机点燃,大口大口吸,吞云吐雾。

看着这样的地形,似乎比自己预料中的要困难许多,朱贤德也是一直皱着眉,不过只是稍洗脸想想,他还是依旧点头,嘴里道:“就这里吧,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谁也不会珍惜,不是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谁又愿意保护?让他们自力更生,这样更好。”

“抗战形势依旧严峻,必须做好长久打算,让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让他们对这片土地投入,有些感情,这是最好不过。”

“那行,这片地现在还属于乡公所,公中所有,吴国清那边你自己去办妥。我这边先准备一下,明到了,休息一晚,后就开工,我会安排人监工。”朱学休点头。

只是稍想,又有不满意,道:“牙刷厂我可以理解,猪毛牛毛都有,就是羊毛也能收到一些,但是这被服厂……,唉,真是难搞。”

朱学休很是为难,道:“我要是买些机器,这投入就大了,现在我们手头虽然比前两年宽阔些,但这投入真的吃不消,谁晓得能开多久?……再了这机器也不好买,一次性进这么多,大老远的要不广州、要不上海,福州都不一定能买到,要是在路途中被炸了,那就笑话了。”

“日(和谐)本饶飞机可不是吃素的!”

仙霞贯几乎没有遭遇到日(和谐)军轰炸,但是雩县和赣县都曾以被日军轰炸过。早在民国27年,也就是1938年5月,赣州黄金机场修建的第二年,朱学休刚刚成年的那一年,就曾经有9机日军飞机轰炸赣县中心地区,后来随着战局胶着,也时不时会前来赣南轰炸。

朱学休深知从外地买设备回来的困难,要是像先前购买的炼金设备一样,只是三两台,弄两部马车就拉回来了,但是要买个几十台缝纫机,在路途中被炸或者是出了事故可就麻烦大了。

“几百个人,这边要等米下锅,那边还要顺顺利利,要是一旦出了岔子,那可是颗粒无收。”

朱学休摇头晃脑,一脸的痛苦,好像委实难心抉择。

朱贤德看见,登时晓得他这是脾气犯了,气得直瞪眼,道:“别装了,我知道很难,但也没有你的那么难!”

“我没让你买那么多机器,有个三五台,六七台就够了,而且不一定是要新的,旧的也行!”

朱贤德道:“你还真以为有人有机器你就能做服装?门都没有!培训还有多久?布料那么贵,那不亏死你?”

“早期什么也不做,专门做被子,朱坑村不是有弹棉花的么,让他们来打(和谐)胎心,顺便教教工人,然后用缝被单包起来就成。多省事?”

“要是机器不够手工缝起来也是可以的。我不强制你,你做出来的,我全包了,底下等着要被子的人海了去!”

朱贤德一顿狂喷,看着朱学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朱学休一听,顿时乐子,两手一抓,对着朱贤德就喊道:“棉花,我要棉花,哈哈……”

朱学休哈哈大笑,道:“我日他先人板板的,我这没饿死,反差点冻死。我们这里不产棉花,每个人家里最多就种些自己用的,收几年才能收到一张被子的用料。别处稍微像样点的,产量高些的,全被你们收了去,统销统购,轮到我们毛都没有!”

“你给我们弄点!”

朱学休道,浑身抖索,乐得见牙不见眼,朱贤德就看不得他这个样,连连翻白眼,道:“政(和谐)府让你们帮忙,岂能亏了你们,就算一时周转不灵,但长久肯定不会亏待你们。棉花我能批些给你,但是数量不多,这需要你自己想办法。”

在赣南,棉花属于战时物资,朱贤德道:“做出来以后,由政府统一购销。”

“嘿嘿……,阔以,阔以。”

朱学休笑道:“你早嘛,你要是早了我用得着装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更何况我们还不算是地主,就那三四亩田!”

朱学休嬉皮笑脸。

朱贤德早就知道侄子的脾性,看到这样见怪不怪,道:“这是你心急,哪怨得了我,除了这些,我们还准备了一些盐份子,以后会销给你,你自己安排好。是粗盐。”

“阔以,阔以,这个阔以有!”朱学休更乐。

食盐同样也是管制物资,由政(和谐)府的直营店销售,只要有盐,根本不愁销路,老百姓买的就是粗盐,谁他么妈细盐啊,院子里都没有那么娇贵。

“行了,我走了,你自己安排好,明人就送上来。”事情办妥,朱贤德转身就走。

只是刚刚走的两步,又想起什么,扭过头来,道:“尼古拉在办学,院子里有人去么?”

没问光裕堂,只问院子里,因为这是要院子里资助。

朱学休想了想,点头道:“有,应该有,十几岁半大的细人儿要不?”

“对了,尼古拉这是要学他爸,办军学?这要得啊!”朱学休八卦心思一起,问题就来了。

朱贤德也不隐瞒,点头道:“这是当然,如今他主政一方,党内派系众多,接班人就不知有多少,他想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东施效颦又有何不可?这可是登顶的不二法门,康辉他们哪个手里没有人马,尼古拉肯定也想。”

“孩子都要,只要有十二三岁或以上都可以收。”朱贤德确认。

“哦,那就好,如果是这样,院子里能去的人不少。”

朱学休点头,道:“先送几个吧,其它的以后再看看。”

“可以。”朱贤德也是点头。

听到侄子有好几个人,朱贤德在怀里掏掏,掏出一个本子,拿着钢笔,准备记下,道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