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铁匠凶猛 > 第279章 顾老板节哀!

生孩子的事情不急,可以慢慢来。

虽然在上面人的眼中自己是头种马,但自个儿不能活得像头种马,要活出个人样子。

“望望头上天外天,留下脚下一马平川...留下后来人为你感叹!”

啪啪啪!

“好好,这首歌不错,明年肯定能大红!”

1月7号,期末考试结束,顾猛带着猛龙乐队来到了春晚导演组交歌。

在彩排之前,春晚导演组要提前考核一下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

这首《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相当积极端正,相当有华夏特色。

这本来是顾猛准备在东洋表演的节目之一。

只要东洋歌迷喊一句,‘再来一首’,顾猛就打算唱这首歌,可惜东洋的歌迷不热情,没机会听到顾大官人的天籁之音。

好歌不能藏着掖着,憋着难受,顾猛就打算在春晚舞台上唱这首歌。

节目验收完毕,顾猛想到邓丽珺参加春晚的事情,遂向节目组外联部章主任提了一嘴。

章主任笑呵呵地表示,自从去年11月份小蒋先生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的政策,两岸关系缓和。

大陆提出邀请邓丽珺北上演出之后,对岸的态度很积极,他们希望能促成此事,正在磋商,今年全国观众很有希望在春晚的舞台上见到邓丽珺的身影。

顾猛心中一喜,珺姐来了,可不可以请她帮忙做任务呢?嘿嘿...

“想啥呢,嘴巴咧的跟瓢似的”

出了门窦伟笑着打趣道。

“珺姐要来了!”

“真的?!”

窦伟激动地说道:“上次从东京回来,我跟老崔他们说,邓丽珺跟我们的关系,他们还不相信,等珺姐来了,哈哈哈...”

可惜高兴没多久,人民日报一则新闻宣告了邓丽珺北行之事破产。

“1988年1月13日,小蒋先生因病在台北去世,终年78年岁。1月14日,中央致电国党中央,表示哀悼...”

看到这个消息,顾猛暗暗叫糟。

小蒋先生在世时,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两岸关系缓和,局势一片大好。

小蒋下去之后,李灯辉上台。

性辉又名岩里政男,一上任便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大陆问题的政策,导致了两岸关系恶化。

“珺姐的事泡汤了!”

果然到了第三天,从陈伟那里传来消息,对岸代替邓丽珺拒绝了春晚剧组的邀请。

邓丽珺的家人在岛上,她也不能随便乱跑。

这件事只能暂且搁下。

......

“哎~”

今儿腊月二十,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

书房二楼,顾猛放下书,望着窗外的天空,有点小烦恼。

自从上次在家里请客吃饭之后,这些天一直在走背字儿。

考试失常且不说。

上个月他想着家里人多,只有一辆车不够坐,当当和匠艺也需要配车,他又从丰田买回来了四辆车,不料路上被海关当作走私车查扣了。

常红前去交涉,不知此行是否顺利。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正郁闷着,又听到楼下的电视机传来一阵刺耳的歌声。

难道这就是盛极必衰?乐极生悲?

顾猛摇了摇头,诸事不顺,自己有些疑神疑鬼了。

他平心静气,开始练习书法。

“顾猛,戴经理来了”

下午,邓姐从公司回来,带回来一人,香江匠艺娱乐的负责人戴志诚。

“戴老师,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

戴志诚来大陆次数多了,一口港普说得很不错。

寒暄了几句后,戴志诚开始汇报工作。

去年猛龙乐队一共发行了两张专辑,销售情况一直很不错。

十二月份顾猛和邓丽珺、中森明菜爆出了绯闻,专辑销量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仅在香江一地,三个周内卖出了二十万张,涨势惊人。

另外王小妃凭借着一张专辑《红豆》成了最佳新人歌手,她算是在香江站稳了脚。

只要明年再出一张高质量的唱片,她有望从三线进军二线,这一切都要靠顾猛的才华。

“没问题,新专辑的歌我已经写完了,待会儿交给你”

“好好!”

戴志诚惊喜不已,顾老板太有才华了,不仅创作的速度快,质量还很高。

上个月邓丽珺发了一首新歌《夕阳之歌》,迅速火遍了全港。

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感人。

香江音乐人交口称赞。

本以为这首歌出自本港音乐大师之手,可一看词曲人,发现竟然是顾猛,那个大陆仔?

香江明报又发了一篇报道,原来不止这一首经典歌曲出自顾猛之手,猛龙乐队所有的专辑,以及本年度最佳新人王小妃的专辑歌曲,全部由顾猛一人包办。

一时间顾猛大才子的名头甚嚣尘上。

有媒体把香江歌坛教父顾家辉成为‘大顾’,把顾猛成为‘小顾’。

现在香江有很多歌手想找他邀歌,可惜联系不上。

戴志诚当然不愿意替他们传话,有好歌还是要顾着本公司的歌手。

“戴老师,上次我交代你的私事怎么样了?”

谈完了公事,顾猛悠悠地开口了。

他的私事就是,二伯顾振明的消息。

从汉城亚运会之后,顾猛在亚洲这嘎达也算是小有名气。

加上专辑、电影、绯闻的宣传,他的名气越老越大,差不多算得上准一线明星。

他本以为自己出了名,自家二伯会带着家人回西川探亲,又或者来找自己。

可等了两年,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个结果很消极,要么二伯没了,要么二伯一家搬走了,要么穷得连报纸都买不起?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是死是活都要有个信儿啊。

于是他请戴志诚在香江调查一下顾振明的事情。

“顾老板,上次我回到了香江,去了一趟铜锣湾水寨,可惜那里早拆了,原来的人也不见了”

顾猛点了点头,二伯那封信写的早,过了三十多年,怎么可能还住哪里?

“事后我找了一家私人侦探社,委托他们代办此事,经他们调查,全港共有三十二人跟顾老板二伯同名,有三人年龄相符,但是都不是”

“难道改名字了?”

顾猛皱眉,又或者死了?

戴志诚摇了摇头,双手紧紧地捧着茶碗,神色有些犹豫。

顾猛心中一动,“戴老师,有话直说,没必要吞吞吐吐的”

“顾老板,侦探社在调查时,遭遇了社团警告,挨了一顿毒打,调查只是也不了了之。”

“社团?”

戴志诚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香江三大势力之一,十三客”

顾猛眉头紧皱,他听说过这个‘十三客’,据说国军残余势力败退香江后,在中统的支持下建立的社团,实力庞大,全盛时期有几十万人马,势力遍布全球。

“这事跟十三客有什么关系?”

戴志诚慢慢地道,“事后我花钱从社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