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学神有系统 > 第473章 优化高斯玻色取样算法

第473章 优化高斯玻色取样算法

推荐阅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学神有系统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对于江寒这个名字,有的人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怎么关注过,也有的压根没听人提起过。

所以在座的人里,除了范一,对江寒都不是很熟悉。

可是对于那两大工程,他们可没少听人叨咕。

于是纷纷感叹。

“现在的年轻人,可真了不得!”

“我大学……不,研究生时的课题,只怕都没他那个难。”

“咱们队伍这是越来越壮大了啊!”

……

随后,范一公布了最新的光量子原型机设计方案。

所谓原型机,就是只能解决特定问题,并不能依靠编程手段,拓展到其他领域。

通用的量子计算机,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实现。

类似的东西,国内外都有科研机构在搞,国内也有一些,比如魔都交大、清北……

科大的这个光量子原型机,目标就是超越其他同类,实现“量子霸权”。

原型机的设计方向,已经初步确定了:高速解决高斯玻色采样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优化设计,使其在物理上具有实现的可能。

范一又通报了“竞争伙伴”们的进度,随后便让大家讨论。

其他人也不客气,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

针对新方案的各种优缺点,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逐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江寒默默倾听,内心感叹不已。

在座这些人就没有凑数的,全都有着十分扎实的理论、实践功底,以及丰富的科研经验。

思考深入、见解精辟,说话每一句都在点子上。

和这些人共事,不但让人心情愉快,同时也更有信心了。

江寒认真倾听、思索,没有轻易发言。

自己刚进组,还是以熟悉环境和基本情况为优先。

散会后,范一把江寒单独留了下来。

“怎么样?对这里的研究氛围,还适应吗?”范一语气和蔼。

江寒点了点头:“大家都很认真,我很喜欢这样的研究环境。”

范一拍了下他肩膀:“等你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家会更容易接受你。”

江寒赧然一笑:“我会尽力的,当然,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现在还没什么把握。”

可惜的是,自己对情况还不够了解,暂时没什么机会表现。

范一莞尔一笑:“其实我让你加入,一方面是希望集思广益,年轻人不受经验束缚,头脑灵活,而且搞科研,学识当然重要,但灵感更重要!”

顿了顿,“还有,希望你能在这个过程中,多多思考,积累一些经验,以后迟早得独当一面。”

江寒内心有些感动。

科大的好教授真不少,老张、范一,还有其他人。

他们不但学术成果丰厚,科研能力杰出,还有着广博的胸襟,以及一丝浪漫主义情怀……

范一鼓励了江寒几句后,又问:“在光学、超导、离子阱、固态这几条路线中,你觉得哪一种更有前途?刚才会上就你一个人没发言。”

江寒一笑:“我年轻,又刚来,何况在量子计算方面,研究的不多,说了也不一定准。”

“没事,凭直觉随便说。”

没错,在科研工作中,直觉有时候真的很管用!

江寒不再谦让:“这些路线应该都能走得通,各有特点和优缺点,并没有哪一条具有碾压性优势。”

顿了顿,又说:“光量子的工程难度,可能稍微大了一点,但一旦做出原型机,比其他路线更容易增加规模,对进一步的研究十分有利。”

……

江寒娓娓道来,都是之前刷论文时,对各条技术路线的一些印象和思考。

当前,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方兴未艾。

可行的技术路线有不少,什么量子点、腔量子电动力学体系、液态核磁共振、固态量子计算……

目前热点主要集中在超导电路、离子阱。

在稳定性上,超导量子计算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蓝色巨人的“炫铃木”就是这种。

“离子阱”则有着相干时间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色。

其他路线也有各自的优势。

范一等人选择的光量子路线,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中,稍微有点小众。

但难度与机遇成正比。

一旦实现了“量子霸权”,可不是只比经典超算快个几百亿倍那么简单,足以把国内外所有同类踩在脚下!

量子计算中,一个重要且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退相干”。

这是所有量子计算机都必须突破的关卡。

常规的量子计算,要用“逻辑量子位”实现编程。

程序写完了,先在普通超算上跑“模拟”,调试通过后,再“写”进量子计算机,用真正的“物理量子位”运行。

对于常规的量子计算,只要能写出程序,就肯定能造出对应的原型机。

但此类量子计算机,规模很难扩大。

大家都知道,量子位越多越好。

但在传统架构下,量子位的数量一多,“局部噪音(localnoise)”就无法避免。

量子是微观粒子,哪怕极其微小的电磁场,也会对其造成干扰。

当量子位数量增加的时候,承担运算的基本粒子对外界干扰就更加敏感。

错误率也就随之急剧攀升!

国外的“炫铃木”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存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容器里,严格密闭的。

这固然是为了维持“超导”现象的存在,但也有部分原因,是防止受到干扰。

在解决“退相干”的时候,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光量子原型机格外困难。

与电流相比,光线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江寒将自己最近的思考和感悟,一五一十地陈述了出来。

范一听完,赞许点头:“不错!和我的看法差不多。量子计算的研究毕竟刚起步,各条技术路线都有尝试的必要。”

顿了顿,“至于我们现在的工作,不过是抛砖引玉,给后来者积累一些实验数据和研究经验……”

两人又谈了十几分钟,基本都是关于工作的话题。

临近结束,范一拍了拍江寒的肩膀:“接下里,我们可能会比较忙,你做好心理准备。”

江寒洒然一笑:“我不怕忙碌,只怕无事可做!”

范一哈哈大笑:“你这个性子啊,跟我年轻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

接下来的一周,江寒每天泡在量子计算中心,早来晚走,用心钻研。

很快他就对光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有了完整、准确的认知。

并且将整个项目,从整体架构到各种技术细节,巨细无遗,全部掌握!

可以说,论对这个项目的了解,整个组里,除了身为负责人的范一,就是江寒了。

项目进度稳步推进。

教师节过后,最新的“光量子管”终于生产了出来。

经过最严格、苛刻的测试,各项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范一公布这个消息时,全场轰动。

这意味着,原型机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