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840章 指点迷津

刘禅早就想过,或许有人会不畏惧自己的势力,来砸自己的场子,在他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会是孙策,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帮着众人朝自己表达不满,想要咋了自家场子的人,竟然会是阿父,听到刘备的话语,刘禅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刘备却是毫不在意的吩咐道:“让他过来!”

刘禅不敢拒绝,只能是叫来了个奴仆,让王二郎前来,王二郎有些胆战心惊的来到了这里,走近了,刘备与孙坚顿时就将他认了出来,刘备笑着道:“方才我便觉得有些眼熟,原来是卖肉粥的二郎啊,哈哈哈,没想到啊,没想到。”

“拜见司空。”,王二郎此刻也是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连忙拜见了刘备,又拜见了孙坚。

“我王二郎啊,我们这正听到妙处,你怎么就不接着了呢?”,孙坚有些不悦的问道。

不等王二郎解释,刘禅便开口道:“这是我所吩咐的,这便是日后本地之营业方式....”

“哼,什么方式,这不好,不好,你改一改罢,让他今日就把全部的故事完!”,刘备不悦的道,刘禅有些为难,压低了声音,道:“阿父啊,只有这样,他们明日才会再来啊,若是故事一日就完了,那明日怎么办啊??”

刘备却还是不认可,他看了看周围,方才道:“你看这么多人都是意犹未尽,钱财算得了什么呢?便一次完好了!”,在刘备孙坚等饶眼里,钱财的确是不算什么,但凡大汉名士能臣,有贪酒的,有贪名的,却少有贪财的,钱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是最不值得的东西了。

可刘禅并不这么想,他做这么多的事情,不就是为了个钱麽?按着阿父的话语去做,岂不是前功尽弃?

刘禅还在犹豫着,刘备已经有些恼怒了,皱着眉头,问道:“怎么?还不照办?”

刘禅抬起头来,道:“孩儿自有想法,怕是不能照办!”

“哦?那好吧。”,刘备点零头,便与孙坚聊了起来,再也不提此事,刘禅送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疑惑,他本以为自己又要遭受阿父的一顿谩骂了,没想到啊,竟如此轻易的就被自己服了,这让刘禅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就没有继续待在这里。

直到刘备与孙坚决定要离去的时候,刘禅方才拦在了他们的面前,看着刘禅笑眯眯的样子,刘备不耐烦的道:“怎么?还有别的事啊?”

“阿父,岳丈,这院落楼阁尚且无名,还请阿父为院落赐名!”,刘禅认真的着,朝着刘备一拜,刘备闻言,思索了片刻,便道:“我看你这院里,讲的都是些贤才忠烈,就叫叙贤院好了....”,刘禅大喜,又看向了孙坚,道:“还望岳丈给楼阁取个名。”

孙坚欣慰的抚摸着长须,缓缓道:“不如,就叫进财楼好了。”

“嗯??进财楼??”,刘禅顿时就愣住了,瞪大双眼,有些不出话来,孙坚问道:“莫不是觉得不好??”

“啊,并非如此,挺好,挺好!”,刘禅强行挤出了一丝笑容来,众人也是纷纷恭贺起来,司空与太尉这才离开了此处,两人并没有坐马车,坐了许久,还是走一走感觉舒适一些,走在路上,刘备方才问道:“你怎么会取那么一个名字来,哈哈哈,你没看到禅儿的脸都青了...”

“哦,我取得名字有何不妥啊?”

“俗,太俗了。”

“哈哈哈,你取得名字,那是给名士士子们的,我取的名字,那是给平民百姓们的,他的那院落楼阁,又不是只有士子才会前来,取个简易些的名字,还带着喜气,能更快速的传播在百姓们之中啊,我这也是为他着想啊。”

“可惜啊...”

“可惜,再也吃不到那肉粥了。”

初次的开张非常的不错,尤其是二郎的故事,更是吸引了无数人,口口相传,叙贤院之名竟是如此传开了,其中也少不了刘禅的奔波,刘禅找了不少的人,专门来传播叙贤院的事情,仅仅是经过了一段时日,叙贤院便在雒阳变得火热,无数人闻名赶来,人满为患,如此庞大的院落,都有些容不下如此多的来客了。

刘禅没有犹豫,便又在司隶地区的其余几个县城内准备设立分院,在他的脑海里,这叙贤院是要遍布大汉每一个角落里的,看到了叙贤院前景的并不是只有刘禅一人。

厚德殿。

袁尚将有关的文书放在了子的面前。

刘熙有些疑惑的拿起了文书,可只是翻看了片刻,他便笑了起来,摇着头,道:“显甫啊,你这又是何必呢,司空家的孩子开了个酒坊,你也要亲自来跟朕汇报?”

“陛下,并不是酒坊,其中可以聚餐,有舞女之类,只是发展了一个月,便已经更加的完善,应有尽有,若是发展起来,定然是遍布大汉全境。”

“那又如何?撑死了还不过是个商贾,司空家的孩子能够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不是挺好的麽,哪怕只是个商贾。”

“陛下,我觉得绣衣使者可以派遣大量的人手进入叙贤院里,这里打探消息比其余地方都要便捷...”,袁尚认真的着,刘熙听着袁尚完,方才点零头,笑着道:“显甫,你是朕的耳目,这些事情,你不必亲自来禀告我的,自己决定就好。”

“多谢陛下!”,袁尚大拜。

两人正在聊着,齐悦忽然在门外叫道:“尚书令荀彧恭问陛下躬安!”

刘熙一愣,看了看袁尚,袁尚朝着子一拜,方才走了出去,走到令门口,见到了正在等候着的荀彧,袁尚朝着他一拜,便离去了,荀彧若有所思的看着他离去,随后也走进了大殿里。

“臣彧拜见陛下!”,荀彧朝着刘熙一拜,等了片刻,却也没有等到子的那一句免礼,荀彧恭恭敬敬的保持着行礼的模样,方才听到子开口道:“起身罢。”,荀彧缓缓站起身来,看向了子,刘熙皱着眉头,看起来有些愠怒。

“荀令公啊,怎么,又为打探朕外出的消息而来?”

荀彧面色平静,朝着子再拜,道:“臣有罪!”

“令公有何罪啊?”

“我将子之行程透露给了艾,让他在城外等着陛下,想让陛下亲眼见一见圩田之法。”

“朕看到了,令公功高啊。”

荀彧没有辩解,只是站在那里,十分的坦荡,低着头,不言不语。

刘熙长叹了一声,方才道:“荀令公啊,想要让朕重视农桑,你上奏便好了啊,何必要如此为之呢?朕的行程,任何人都是不能透露出去的,你身为尚书令,岂能不知?”

“臣有罪,还望陛下责罚。”

“朕罚你一年之俸禄!”

“谨喏。”

“好了,令公,坐下来罢。”,刘熙招了招手,让荀彧坐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才道:“这一次的事情,就如此过去了,朕再也不计较,可若是再有下次,朕可就不会宽恕了!”,荀彧拜谢,刘熙这才认真的道:“邓艾那一日与朕的,朕也派人去查过了,他没有欺骗朕....”

“农桑乃是国家大计,不能松懈,邓艾那些关乎与农桑的政令,就让他去做罢,尚书令要多帮着些他...”

荀彧点零头。

“哎,朕的大臣们啊,一个都闲不下来,孔明他们忙着编订新律,刘巴在忙着发行纸币,邓艾在忙着推广圩田...昨日曹冲又上奏,是要改变税法..朕简直是一都不能闲下来!!”,刘熙看似恼怒,而荀彧却看出来了,子的心情大好,藏不住心中的得意。

子爱才,他也不怕忙碌,看到这些大臣又拿出了更多的政策来,子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