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无人探测器送到近四十万公里外的月球上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材料、能源、通讯技术、工业生产能力,都需要极为发达才能做到。
在发射探测器之前要先发射一枚中继卫星,用来实现地月之间的信息交流。地月的距离实在是太远的,光都需要一秒多才能从月球到地球。
从地球发送信号给在月球上的探测器,能量的损耗是极大的,以现有的技术,必须要中继卫星收到微弱信号后,将其增强发射出去,才可以让探测器接受到。
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着陆器负责运送、通讯、储备物资与能源,巡视器负责探索月球。
它经过约一百多时时奔月飞行,到达了月球附近,在距月面一百多公里处成功实施变推力发动机点火。几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探测器顺利完成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地球上的相关人员通过中继星向探测器注入调姿和变轨参数。许久之后,当探测器姿态调整完毕,发动机又一次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轨控制。
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探测器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预定月球正面着陆准备轨道。
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
在距离地面数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球地面100米处利用发动机推力开始悬停。并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
很快,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合力作用下,一吨多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靠近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撞击坑预选着陆区,离环形山中部的那几座山很近。
落月后,在地球上工作人员的控制下,通过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线高码速率链路。
随后,着陆器开始时时传回画面,指挥室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一幕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接下来就要开始使用巡视器探测了。
工作人员再次通过中继星发送指令,着陆器与巡视器开始分离。代号“玉兔”的巡视器通过着陆器延伸出来的两根导轨,慢慢行驶到月球的大地上,着陆器与巡视器各自开始就位探测与巡视探测。
在毁灭者的无形压力之下,电磁技术的飞跃式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时时遥控操作巡视器了,工作人员控制着它向那几座有特殊物质的山驶去。
由于石墨烯电池的使用,巡视器已经不需要像从前一样也带个太阳翼了,电池储存的电量足够它持续使用数百个时。
还可以在着陆器中快速充电,着陆器携带的太阳翼面积很大,光电转换率也很高,可以保证巡视器在月球上连续工作几年都没有问题。
控制巡航器移动的工作人员也是个肉体觉醒者,反应能力与身体协调性都特别强大,能保证巡视车以相对完美的姿态行驶。
其它工作人员则控制巡视器上的各种探测仪器,时刻关注着四周。幕后敌人可是就在月球上,此时恐怕正监视着探测器的行动。
如果它发动攻击,在巡视器毁灭之前,能捕捉到它的一点信息,巡视器的任务就不算失败。当然,它不捣乱是最好的,这次的任务是要探索这撞击坑中几座山的秘密。
撞击坑里的地面从远处看非常平整,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起伏不平的。巡视器的六只轮子不但材质坚固耐用,而且都是可以独立运作的,具有强大的避震通过性,在工作人员的犀利操作下,轻松通过各种障碍。
行驶几十米后,巡视器来到了某座山的山脚下,这里有一个不知如何形成的大山洞。以前M国的探测器就是在这里面采集到了特殊物质,Z国通过M国自然也就知道了这里。
以前M国不知道那些化合物是什么,但在研究过本源物质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由本源物质所形成的物质。
先不这些物质代表着什么,如果能由此发现大量本源物质,那些趟来的就很值了。
探测器进入山洞,这个洞穴非常巨大,整体呈现三角形,宽十几米,高数十米。之前通讯能力有限,M国的探测器是采用自动探索模式进去的。为防止遇到意外出不来,相关人员设定它进去十几米采集过土壤样本便返回了。
这次着陆器为巡视器提供了强劲的信号,应该可以保证它至少前进上百米远依旧有信号,而且也可以使用自动探索模式。巡视器上还加装了M国研究的人工智能系统,足可以应对各种环境,完成复杂的工作。
“已进入洞穴,打开灯光,发现之前探测器留下的轨迹,没有异常。”
“继续探索。”
通过巡视器监控画面可以看到,洞穴里空空荡荡的,在灯光照射的十几米范围内什么也没樱
巡视器继续前进,直接行驶了一百多米,依旧没有任何发现。这时候巡视器所能接收与发送的信号已经到达临界值,再往前进就必须要使用自动探索模式了。
“前方十几米依旧没有任何发现,是否使用自动探索模式?”
“先检测一下这里的土壤中含不含有特殊物质吧。”
随后,巡视器伸出探爪,取了一些土壤放在自己的检测仪器郑这个检测仪器非常强大,可以识别出土壤中是否有特殊物质,这是在得到M国提供的消息后,专门为这次任务研发的。
良久,巡视器发回了结果,这土壤中果然含有微量特殊物质,与多年前M国获得的一样,而且含量还高了不少,明很有可能有什么东西就在洞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