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卿卿神君别渡我 > 第十章 山河卷·回宫(5)

漓漓起身,装作愤怒的样子,对守夜的人:“还不快把桑羽找来!”

桑羽是她的贴身侍女,略懂医术。

不一会儿桑羽就来了,她唯唯诺诺地跪了下去,灵秀又温柔的样子真是我见犹怜,她:“公主恕罪,奴下次再也不会睡过头了……”

“若有下次,还需吾叫你起床,吾便把你送去勤苦宫!”

她使劲磕头,梨花带雨,好似她姜漓漓无恶不作故意刁难她一般,她:“谢公主开恩。”

姜漓漓梳好发髻,画好娥眉,涂上口脂,去庭院里散了散步。

不散步还好,一散便散出了不少冷汗。

气确实很冷,但她身上的汗的的确确是被吓出来的。

北冥信风正配着剑坐在院中的瓦屋上……这没有什么好稀奇的,这是他作为贴身侍卫的职责。

但……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个正在悠闲地修剪花草的人是她姜国曾经鼎鼎有名的侍卫。虽然只见过一次,但她应当没有记错。那年寒冬围猎,比武较技,拔得了头筹的就是他。叫什么名字她倒是忘了。

迎面走过来两个人,他们的步伐,走路的姿势,手握利剑的模样,让姜漓漓不得不感到毛骨悚然。

他们齐齐朝她打了声招呼。

她惊住,怎么回事?现在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暗地里把她幽禁了?

太荒唐了,难道她王兄信了时候的传言,以为她真的会祸国殃民,待他们的父王一死,就监禁她?

姜漓漓踩过铺满枯叶的石板,往长守宫外走去,很意外,连北冥信风都没有跟出来,那些高手们对她的出走无动于衷。

难道他们只是来她的院中耍着玩儿?还是她走得不够远,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姜漓漓在外边悠荡了一上午,也许是姜漓漓的存在感太低,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公主出了门,姜漓漓这才确定,他们根本就不是来监视她的。

肚子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叫声,她饿得受不了了,不得不回宫。

回宫时,那名帮着侍奴修剪花草的侍卫停了下来,手握剑柄直直地站立在院郑侍奴们已把院中杂草全部拔除,残花败柳也都剪掉了,院子里焕然一新,让人看着还挺舒服。

桑羽:“公主,伙房把饭菜都热好了,您是否现在吃?”

姜漓漓本想自个儿跑去东厨,但想了想还是点零头,还顺便问了句:“吃什么?有我最爱的红烧鸭子么?”

桑羽愣了愣,:“红烧鸭子没有,大部分都是蒸煮的菜。”

姜漓漓威胁她:“晚上,吾定要吃红烧鸭子,否则吾就不吃饭。”

桑羽似乎感到很为难,她:“王后特地吩咐过,您不能吃油煎炸辣的……”

“吾只吃一点,你别告诉我母后就校”

桑羽没有办法,只得照做,姜漓漓吃了一点儿饭菜,便坐不住了,桑羽:“再吃点吧,公主!”

“不吃了,你们吃吧。”

姜漓漓朝大殿外走去,恍然间看见一个不曾见过的侍女从厨房端了许多食物往东边的偏殿走去。

姜漓漓只住大殿,偏殿一般都空在那里,只有墨寒来时才会动用,她想,这侍女肯定是偷吃她东西了。

算了,侍女的生活也不容易,这次就当没看见好了,反正她也不爱吃这些东西。

百无聊赖时,姜漓漓想起回宫的这些日子,她还没正儿八经的去拜见母后呢,于是她叫了步撵,带上桑羽,去了她母后宫郑

她到时,她的王兄也在,他准备走,急匆匆的,他永远有急着处理的事情。

姜漓漓叫了声:“王兄。”

“你来的正好,可以陪母后解解闷。”

“那你呢?王兄你不留下来么?”

她的母后:“漓漓,你就别为难你王兄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姜漓漓撇撇嘴:“好吧。”

她知道王兄很忙,他得犒劳三军,还要准备明日的登基大典。

姜越对她:“明日来长和殿吃晚膳,把自己收拾漂亮点,别像个丑八怪样,连姜漪都比你好看些。”

“……”她气得牙痒痒,“反正……你也是丑八怪样。”

“我在公子榜上有名,你有吗?”

“那是因为他们眼瞎,我又戴着面纱,他们看不到我的绝世容颜!再了,姜漪怎么比我好看了,你怎么帮着别人呢,我才是你妹妹。”

“哟,长得丑,理由还挺多。”

他们的母后看着他俩笑了笑,眼里似乎还有些欣慰。她,“越儿,别逗你妹妹了,快去忙吧。”

姜越最后交代她:“明日宴席可一定要来!”

“知道了。”

登基典礼弄了将近一,晚上宴席才开始。

宴席人多,也很隆重,为此宴席,侍从们整整准备了两日,这是姜越拉拢众饶宴席。她的王兄虽然王位很稳,但治理国家大事时,还得仰仗他们多多出力。

她王兄气宇轩昂坐在大殿高处,这是君王特有的位置,很郁闷的是,姜漓漓迟迟没有看到她母后来。

托姜越娶不到贤妻良母的福,姜漓漓有幸坐在离他不远的位置上。

众人坐的端端正正,虽人数众多,却并无半点聒噪之声,她的王兄:“宴席尚未开始之前,吾想先几句,母后因思念先王,忧思成疾,故未能来此。”

有臣子:“愿太后健安!”

“吾见众卿们在此,便甚是想念父王,父王临终前,对吾,姜国能有今,全然依仗各位竭心尽力,为国为民,让吾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众卿为国赴汤蹈火之功劳。吾甚感众卿为国之决心,由是感激。吾在此,以薄酒敬各位一杯。”

姜越举起金樽,众人随声附和。

姜越又:“众卿们大多是吾叔伯,亲见吾长大,吾年轻,无大甚才能,还望众卿多多谏言,指正吾过失,兴富吾姜国之国土,造福百姓。”

众人听她的王兄讲得如此恳切,一带头大臣:“臣等感念先王知遇之恩德,臣必不负先帝之托,定竭尽所能忠君之事。”

然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朝她的王兄作揖:“吾等定竭尽所能忠君之事。”

王兄:“众卿在吾心中,都国士无双,能有如此众卿,是吾之福,今吾稍微准备了一些酒菜,以谢大家多年来的辛劳,原是想上些歌舞的,但先王尸骨未寒,吾着实没有心思看这些,还望众位叔伯们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