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三十九回 长广结案

时间,基于其间粮食限价在百姓中反响平稳,此期时报再出了一道涉及粮食供应的头条消息。

根据头版头条所言,鉴于与大晋的粮价倒挂,华兴粮业是亏本销售造福于民,为防有人囤积居奇乃至对外转卖以损公肥私,华兴府决定对粮食采取限量零售,百姓与耗粮商家须持个人身份或商业执照,方可去华兴粮业极其附庸零售店购买限价粮,而且所用货币必须是华兴百姓才能从钱庄兑换出的华币,铜钱的不要!

用粮券或华币来优惠限购低价粮,可非华兴历史的首次,已被百姓们习惯性看做善政,对看似正常的华币购粮倒真没谁在意其潜在圈套。必须说,钟爱空手套狼的纪某人早在雄鹰寨时期,便已为了纸币流通顺手埋下了伏笔。

说来华币与铜钱共用已在华兴府推行了半年,之前凭借官方产业不时推出的丁点优惠,百姓们对华币颇有好感,流通中也不乏使用,但是,涉及到长期持有,更多百姓依旧选择将铜钱藏在家中的某个犄角旮旯,毕竟信用纸币总没沉甸甸的真金黄铜叫人心中踏实嘛。

而今发布了新政令,对寻常百姓而言,华币购粮似乎与之前并无差别,购粮百姓们凭证可在华兴钱庄轻松将小额铜钱兑换为华币,且兑换限额也颇为宽松。然而,新兴商家的华币购粮就卡得有些严了,华兴粮业还好,工商执照与华币就能买到粮食,偏生华兴钱庄对大额铜钱兑换华币的管理却甚为严格,甚或说就是官僚做派!

按照所谓有关限制购粮的上峰规定,涉及酿酒、餐饮等行业的商家,大额兑换华币必须提供各类证件,以及说明用途,乃至具体到令人发疯的产销数据,最后还要看专职管事是否有空,才能抠抠巴巴的挤出仅够一旬用度的华币,直叫一应商家们恨得牙痒痒。怎奈钱庄独此一家,大掌柜还是准主母,别个就是牛叉,商家也只得捏鼻子忍了。

只是,谁耐烦隔三差五前往钱庄浪费时间还要憋气?商家是最爱动脑筋的,既然自己兑换困难,而百姓们却能轻松拥有富余华币,那就曲线救国吧。除了拜托亲友帮忙个人兑换,一些饭馆则率先给提供华币的百姓们略作打折,甚而有家客满为患的饭馆干脆只收华币不收铜钱。就此,华币取代铜钱的第一个缺口,在华兴民间自发出现。当然,其背后是否有黑手推动则不得而知。

有一就有二,接连有商家因不愿面对钱庄而选择曲线救国,而数日后,同样“深受”兑换华币之苦的华兴工贸集团,非公开宣布旗下以雄鹰楼、华兴百货为代表的所有零售店面皆以九八折接受华币消费,涉粮行业更索性跟着只收华币不要铜钱,这不光令八卦党们热议华兴工贸与华兴钱庄正在内部闹别扭,更令华兴民间对华币的追捧上了一个新高度。

有华兴工贸力挺,加之华币可随时退兑,更多商家尤其是需粮商家陆续加入了这股接收华币的优惠风潮,进而带动了懵懂百姓们最大限度的将流通铜钱兑换成了华币。其间,华兴钱庄似乎对百姓们的华币兑换始终不做刁难,对非粮产业的兑换也故意放水,从而刻意放纵了这一风潮,进而让风潮将民间铜钱大量刮入了华兴钱庄,大大缓解了华币的兑现压力。

乐琉二郡如此,紧随其后的瀛东更是如此,甚至由于计划体制的关系,那里的风潮更猛更彻底。不知不觉间,华兴府以良好信誉为担保,凭借限价限量购粮这一看似顺理成章的蹩脚理由,在某只黑手若有若无的引导下,轻松撬动了货币改革的进程。

就此,做工精美、仿制困难又便携方便的华币大行其道,迅速压过铜钱成为华兴府的第一等流通货币,也令华兴钱庄乃至整个华兴府的现金危机缓解于无形。

而数月之后,随着大晋战火再起,政局再度败坏,借着其粮价暴涨,铜币大幅贬值,华兴府更以控制通胀为由,直接宣布华币与铜钱脱钩,导致华币一跃成为华兴府的唯一主流货币,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