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剑门小师叔 > 第0970章 村中事(二合一)



苏启左右望望,有些许的拘谨和迷茫,差点忘了自己到这古村来的目的。

他和李扶摇并肩坐在一条灰木板凳上,虽然表面已经磨平,但从板凳上依旧完好的甲鳞状花纹来看,这木头就是村外的灰甲木,这种木头极为坚硬,凡人的斧头是难以将它们砍倒的,更不用提制成板凳了,这得修士亲自动手才行。

不过苏启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将灰甲木做成板凳,这东西可是炼制战甲和战车的上好材料,很少有人会这么浪费。

两人面前摆着一张方形的黄木老桌,很有年头了,但擦洗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找不出一丝油污的痕迹,但有许许多多的划痕和破损,为了平衡,桌子的一条腿下还垫着一本书,无意中流露出这张桌子度过了多少漫长的沧桑岁月,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两碟素的炖菜,盘大量足,一碟焖制的咸肉,油汪汪的,香气扑鼻,还有两碗苏启认不出名字的咸菜,每人面前都摆着满满一大碗米饭,这当然不是王宫贵族才能吃的起的精制米,而是糙饭,里面还混杂了煮得很烂的某种豆类。

迎接苏启二人的青年儒生坐在两人对面,他手边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正瞪着好奇的大眼睛望着两人,苏启的右手边坐着一个仅有七八岁的小女娃,她有些胆怯,只敢偷偷打量两人,瞄上一眼就迅速低头,若是对上苏启的目光,就会立即脸蛋通红地转过头去,她身旁坐着一位年轻的妇人,很矜持,但也有稍许的紧张。

而苏启的左手边,也是主位上,坐着一位老人,他年纪似乎很大了,身躯微微有些佝偻,但很有风度,他也是一位儒生,不过让苏启有些意外的是,这位老儒生并不是修士,只是一位普通人。

在来这里的路上,青年儒生已经自我介绍过了,他名为柳宗权,柳家算是这古村中的大姓了,有七八家人都姓柳,按照辈分,那位在村头老树下给孩童们讲书的中年儒修正是柳宗权的叔叔,而苏启左手边的老人是柳宗权的爷爷,那个少年是他的弟弟,而那对女子是他兄长的妻女。

他的兄长此时正在古村后的老山中收割自家田地,今晚会和村中其他人一同住在山里,大唐地处中州西南,气候虽然要比东北方的大秦要温暖不少,距离冬天还远,但也算是处在深秋了,所以急着收割田地,若不是李扶摇等人寻到此地,柳宗权奉了村中老人的命令招待两人,他也是要去田里忙作的。

至于柳宗权的父母,据说是早在七八年前就病死了,他们也不是修士,免不了生老病死。

“粗茶淡饭,还请见谅。”老人很礼貌地朝着苏启二人微微点头,才拿起筷子,这像是一个信号,少年飞快地拿起自己碗边的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个年纪的孩童,大多正在长身体,很是贪吃,苏启和李扶摇对视一眼,也动起了筷子。

饭菜虽然朴素,但出乎意料地好吃,吃了几口,李扶摇指了指桌腿下垫着的那本书,笑着问道,“这可是圣贤书,怎么垫到桌下了?”

柳宗权低头看了一眼,随口说道,“读完了,厚度也正好,就塞在那里了。”

读完了?厚度也正好?

苏启二人怔了一下,在不少读书人的观念里,这书是要常常温习的,很难有彻底读完一说,而且就算是已经牢记于心,他们也大多会将书本视作神圣之物,不忍玷污。

似乎是看出了两人的困惑,柳宗权又补了一句,“书读完了,与其放在架子上空吃尘灰,不如物尽其用,若是将来还想读,再拿出来便是,难不成一个凹印和些许脏污就会让书中的文字变了不成?”

李扶摇没有回答,眯起了眼睛。

苏启也微微一凛,这青年儒生显然是一位实用派。

“有道理,”半晌后,李扶摇终于开口,他夹了一筷子咸菜,又轻声问道,“柳兄如此高见,是师承于哪位大儒?”

柳宗权抬起头,放下筷子,很是规矩地回答道,“夫子姓张,名择。”

儒帝弟子?

苏启二人再次对视一眼,虽然来时心里就已经有了预料,说不定这古村里有不少儒帝的徒子徒孙,但当真正面对一位大帝弟子时,两人还是有些紧张。

谁知道那位儒帝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传承?

“我知你们来意。”柳宗权坦诚地说道,“也能猜到你们想要找什么,不过我们先吃完这顿饭如何?我再带你们去夫子的住所。”

“好。”

饭用的也很快,待天穹彻底黯淡下来时,吃的最慢的老人也放下了筷子,那位年轻的妇人立即麻利地收拾起碗筷,柳宗权在一旁帮衬着,娴熟地拾捡和擦洗,似乎完全不忌讳做这些事。

老人微微向两人颔首致意,就拄着拐杖向屋外走去,小女孩迅速拎着一盏灯笼跟在老人身旁,少年左右望望,一溜烟地跑了出去,外面的星空正亮,鸟叫虫鸣也正欢快。

“走吧。”

柳宗权擦了擦手,笑着对两人说道。

虽然天已经暗了下来,但星辰的清光铺在村中,照亮了村中的小道,不远处有些老人正在树下乘凉,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低矮的树枝上,如坠落晨间的美丽辰星,更远处传来了小孩子们的嬉戏声,柳宗权的那个弟弟也混在其中。

“我以为柳兄会远庖厨,没想到却很擅长。”李扶摇好奇地问道。

“山中生活不算容易,所以也没那么多规矩,读书人也要下地干活,进厨房就更不算什么了,”柳宗权笑了笑,“至于远庖厨,圣贤是说不忍亲见杀生,故君子远庖厨,可没说平日不让进。”

“有趣。”

两人跟着柳宗权向左拐进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直通村子最深处,也是靠近山脚的地方,已经能看到灰暗起伏的山峦和阴阴郁郁的森林,这条路上没有任何灯火,星光只能在道旁高大树木的间隙闪耀,虽然看不清脚下,但柳宗权却健步如飞,显然很熟悉这条路。

“这条路的尽头就是夫子的家,那里也只有夫子一个人住,其他人都是住在村里的。”

“夫子不喜欢和外人交流?”苏启好奇问道,山脚下的确有一栋小小的房屋,已经算是远离村庄了,离它最近的房舍也要有一里地的距离。

“不,”柳宗权摇摇头,“夫子很和善,每日都会到村里讲学,也常常在各家用饭,他喜欢住在那里,只是因为那里是他长大的地方罢了。”

“长大的地方?”

“嗯,听夫子说,在他小时候,村子的中心其实是在山脚下的,现在的村子是夫子后建起来的,”柳宗权抬手指了指几处黑暗的土地,“那里的确有一些废墟,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和同伴一起去那里探险,有时能挖出一些很古老的东西,像是砖瓦啊,陶罐啊,刀片啊之类的,送给夫子时,他总是很欢喜。”

“你们知道”李扶摇犹豫了一下,“夫子的来历吗?”

“知道啊,”柳宗权点了点头,“夫子从没瞒过我们,他说他是万年前的古人,是一场大战的幸存者,也是最后的儒家修士。”

说话间,三人已经走到了小路的尽头,那座昏暗低沉的院落终于露在了三人眼前,院门只是虚掩着,并未真正关上,门口栽种着两株高大的桑树,柳宗权推门而入,伸手点燃了院中悬挂的烛火。

这是一个有四间房屋的小院,院中种着许多果菜,右手边有一张石桌,上面摆着冷掉的茶水,正对面的房屋显然是用来待客的,很宽敞,左边是书房,右边则是卧房和厨房,乍一看去,这只是一间简朴的凡人院落,根本不像是修士生活的地方。

“夫子的东西大多都放在书房。”柳宗权径直向左手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