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迟迟钟鼓长夜初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任元帅沈阿晏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任元帅沈阿晏

推荐阅读:

赵承时的葬礼办的早,结束的也早,整个赵家各房都知道了赵承时的死讯。

锦苑。

赵承意正坐在摇篮前逗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妻子孟氏正坐在桌边给他们的宝贝女儿缝着新衣服。

赵承意笑道:“你这赵承时,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突染恶疾,暴毙而亡了呢?”

孟氏捋着丝线,正在穿针引线,“大哥那边,大抵是得了要了命治不好的病吧,所以这才年纪轻轻的就病死了。”

“不不不,肯定是他赵承时作恶多端,连老爷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就赶紧把他的命给收走了。”赵承意得意洋洋道,“不过也好,死了他一个,倒也省得我自己动手费脑子除掉他了。”

“官人,大哥他人其实挺好的。”孟氏看向赵承意,又道:“只不过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么年纪轻轻的,人就没了,徐家的二姑娘可真是命苦。”

“要我,赵承时他自己死了一了百了了,撇下了徐家二姑娘那么好的一个姑娘,还白白误了人家姑娘的一辈子的好名声,真是个罪人。”

“官人,大哥他好歹也是你的堂哥,你何至于这么咄咄逼一个已经入土为安的逝者呢?”孟氏驳道。

“啧啧啧,可怜了我大伯,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可惜了,大房那一脉,到了赵承时那里就断了,可怜我大伯后继无人了。”赵承意奸诈一笑,“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我就多了一份胜望,只要老二老四别给我添乱子,我没准还能留他们的性命。”

孟氏不以为然道:“我从来不觉得做官有多么好,我也不认为有了那个爵位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淡淡的过咱们的日子不好吗?偏要跟自己流着一样血液的兄弟们争这些身外之物做什么?”

“你这就是妇人之见!我不为自己考虑,我也得为咱们的孩子考虑吧?”赵承意辩驳道,“你难道想咱们的女儿以后只能找一个平平无奇的生就嫁了吗?过着连咱们生活都不如的日子,凭什么?我若是得了爵位,咱们以后的女婿那就是高攀咱们的女儿了。”

“以后女儿相中了什么人,就让她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好了,咱们干涉这么多做什么?我倒不希望她嫁到豪门望族里去,过得净是自己不喜欢的日子,到处都是条条框框的约束着,才不自在呢。我只希望她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就好了,不奢求那么多。”

“妇人之见!”赵承意低声嘀咕了一句,便没再什么。

徐问宁把给赵承时做的衣冠冢安置在了朝氤寺的山脚下,因为朝氤寺是她和赵承时第一次遇见的地方,所以徐问宁就想着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就把的坟头,新翻的土,埋葬着的却是徐问宁这辈子最爱的爱人。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抵就是现在徐问宁的心境了。

她跪坐在赵承时的衣冠冢前,喃喃自语道:“现在你倒是可以安安生生的歇着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世上,带着有关于你的那些记忆,却再也见不到你了。”

清河站在不远处,看着徐问宁跪坐在赵承时的衣冠冢前,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一座新坟,一个泪人,一个长眠地下的逝者,一个行尸走肉的生者。

她抓起一抔土往赵承时的衣冠冢上添了添,“你好好在这里歇着吧,我有空就多来陪陪你,陪你话,等我为姑姑报完了仇,我就去那边找你,到时候,你可要等着我,在黄泉路口来接我。”

阴沉沉的空,一片死寂,只有徐问宁自己哽咽的声音。

杨恭延在赵承时发丧结束的当下午就从左骑将军府离开了,他和孙沛又悄悄返回了沭阳城。

七日后。

因为廖远清迟迟拥兵不返,再加上徐霖辞和徐贡彬祖孙二人把廖远清的亲信柴仓交到了大理寺卿手中,又把当初的徐玉笙押送粮草的真相如实交代了出来,杨毅几经思量之下,终于下达了处决廖远清罪名的圣旨。

兵马大元帅廖远清因抗旨不遵,拥兵不返,私自买官卖官,栽赃朝廷命官,私自贩卖军用粮草等罪名,褫夺官职,废为庶人,诛其九族。

廖远清之妹贵妃廖婉儿念其侍奉君上多年,降为廖夫人,迁居冷宫,无旨,不得出。

同日,赦免徐玉笙的圣旨也一并送到了沭阳城。

户部侍郎徐玉笙因受廖远清的构陷而蒙冤受屈流放边境,特赦免其罪名,官复原职,待休养好身体后返京。

得知了这个好消息的徐问宁在经历了赵承时死讯之后的这么多里,她终于展露了一丝笑颜。

只是,父亲的冤屈真相大白了,可她的赵承时却再也回不来了,她也无法和赵承时成亲相守一生了。

庆阳城,取廖远清而代之的是一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少年郎,他脸上戴着一副遮住半张脸的面具,只能让人看见他冰冷无情的双眸,却看不见他的整张脸庞。

廖远清被处决死刑之后,杨恭延举荐了这个少年郎给杨毅,朝中又正是缺人之际,杨毅就破格让他暂理元帅一职,接替廖远清继续指挥十万大军与东朔国的战争。

见过那个新任元帅的人都那是一个冷血的人,杀人不见血,更是使得一手好兵法,上任不过三,就让东朔国连输了三座城池。

不知其具体姓名,世人只知道他叫沈阿晏。

胜利的捷报频频传入风吟城的皇宫中,杨毅更是欣喜不已。连连夸赞杨恭延慧眼识珠,挑的这么好一个人才带兵打仗,是个可用之才。

于是,杨毅又下了一道圣旨,杨恭延举荐人才,救沧溟国庆阳城数万名百姓于水火之中,功过相抵,特许回风吟城。

消息传回了沭阳城,杨恭延十分高兴,孙沛一边帮着他收拾行囊,一边笑道:“六爷,咱们筹备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回去了。”

“是啊,回去了,也该算算账了。”

迟迟钟鼓长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