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迟迟钟鼓长夜初 >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知珍惜眼前人

杨毅面对着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和儿媳妇的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事也是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杨毅的心里还是比什么都清楚。

杨毅坐在船头上欣赏着沿途秀丽的风景,魏保岭侍奉在侧,“陛下,宁王和宁王妃似乎又吵起来了。”

杨毅转头看了一眼宁王夫妇他们一眼,又转过头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让他们两个闹去吧,放着好好的眼前人不珍惜,偏要步朕的老路,非得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魏保岭虽未言明杨毅口中所的那些话,但是他毕竟是一直跟在杨毅身边,跟着杨毅一路走到现在,他心中清楚,杨毅的那些是他和已经故去的明贤皇后的事情。

明贤皇后一生,尊敬丈夫,孝顺婆母,只可惜,生育长公主的时候难产血崩,母女俱亡。

当初明贤皇后陈清月嫁于杨毅做妻子,那时候的杨毅年轻气盛,看不上陈清月平平无奇的出身,一直冷落她。尽管陈清月争气,给他生下了太子杨恭珲,替他料理好后宫的事宜,但是,杨毅还是没有正眼看过她一次。

直到陈清月死后,杨毅这才一点一滴的回想起陈清月的好来。

人已故去,再多的追封和悼念,也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杨毅只得把自己对陈清月的怀念深深的埋藏在心里。

这也成了杨毅心中唯一的遗憾。

“要不要老奴过去劝劝宁王殿下和宁王妃?”魏保岭问。

杨毅道:“由着他们去吧,年轻气盛的,都不知道好歹是非,等经过了风雨苦难以后,他们就懂了。”

魏保岭只得退居杨毅身后,近身侍奉着。

由于随行的文武大臣们不与杨毅在一个船上,所以,徐问宁也没见到自己的父亲,徐玉笙。

御船一路南下,朝着百余里之外的定安城驶去。

徐问宁衣裳穿得有些单薄,今日虽是朗朗的晴,但人在船上,又有一阵一阵的清风吹过来,加之正是清晨,所以有些清冷。徐问宁忍不住拢了拢自己的衣衫。

这一幕悉数落在宁王杨恭延的眼中,“这个沈晏,眼睛是被屎糊住了吗?没看到问宁都冻得发抖了吗?竟也不知道给她加一件衣裳。”

宁王妃冷哼一声,“王爷,沈夫人冷不冷的,有没有人给沈夫人加衣裳,那些到底不是王爷您该操心的事情。现如今,陛下正在船头那里坐着的,王爷可不要惹陛下不愉快才是。”

宁王斜睨了她一眼,“你是在拿父皇威胁本王?”

宁王妃捋了捋自己鬓角的珠花流苏,浅笑道:“王爷您这是的什么话?你我是夫妻,本就是一体,再了,王爷,您可在王府里答应过我了,不会在外头这大庭广众之下让我难堪的。”

宁王只得作罢,可是他的目光仍旧是落在徐问宁身上挪不开。

坐在宁王和宁王妃对面的舒王杨恭颍和舒王妃秋卓瑶就像是在看戏一样,瞧着宁王夫妻二人和沈晏夫妻二人。

“也不知这沈夫人上辈子到底是修了怎样的好福气,这辈子竟然能让一直冷言冷语的宁王殿下对她这般倾心。”舒王妃秋卓瑶接过婢女递过来的那件坎肩,披在身上,打趣道。

“任凭本王那个六弟怎么折腾,到底徐问宁现如今已经成了沈晏的媳妇,六弟也只能望洋兴叹了。”舒王杨恭颍揉了揉鼻子,把刚要呼之欲出的一个喷嚏给压下。

“只是委屈了慎兰嫡公主了,虽嫁了宁王做了宁王妃,却也是一个不得丈夫宠爱的女子。”舒王妃秋卓瑶掩面感叹道。

“这好戏还在后头呢,你何须这般心急。”舒王杨恭颍缓缓道,“这沿途风景不错,好好赏景吧,别再扯那些事不关己的事了。”

而风吟城,徐府。

徐家二院。

“娘亲,爹爹此次跟随圣上南巡,到底是干什么的啊?”徐霖辞端着一碟子点心坐在张氏身旁,一边吃点心,一边问道。

张氏轻轻摇着手里拿着的扇子,一边若有所思道:“我听你爹爹临走之前,陛下此次南巡,表面上是南巡微服私访的,其实是打着南巡的借口,离开皇宫的禁锢,去定安城寻找那个跟故去的明贤皇后有着一样面孔的女子去了。”

“这……”徐霖辞有些惊讶,“当今的萧太后知道吗?”

张氏叹息一声,“萧太后只知道这次陛下是去南巡,并不知道陛下是为了去定安城寻找那个女子的。”

徐霖辞顿觉自己没了胃口,他将手中的点心放下,又道:“只是那个女子未免也太命苦了,一生都活在与明贤皇后相像的阴影之下,恐怕都难以遇见自己的心上人了吧。”

“你这话的让我觉得你这话明显的话里有话。”张氏嘴角的笑意散去,眉目有些清冷,“霖辞,你是咱们徐家二房一脉唯一的男丁,将来,你必将是要继承你爹爹衣钵,在朝中做官的。宋清河的出身太过低贱。即便你姐姐帮你消去了宋清河的贱籍,但也改变不了宋清河是奴婢出身的事实。如若你真的娶了那宋清河为妻,将来你也会因为宋清河的出身,而备受朝中同僚的冷嘲热讽。”

徐霖辞兴致全无,他道:“娘亲,咱们不是都过了吗?不再提清河的事了,您为什么又拿清河的事来事呢?”

“霖辞,我只是想告诉你,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张氏一副过来饶样子看着徐霖辞,徐霖辞叹息一声,拍了拍手上沾着的糕饼屑,起身就要走。

“霖辞。”张氏叫住他,“你爹爹熬了大半辈子,这才做到了三品户部尚书的位置,你可千万别因一时之快而毁了你爹爹辛辛苦苦谋划了大半辈子的努力啊!”

徐霖辞转过身来,轻轻道:“母亲放心,儿子不会这么做的。既然母亲已经替儿子定下了和言家姑娘的婚事,儿子照做娶了她就是。”

徐霖辞每每不高心时候,都会改口成母亲,张氏见他头也不回的走掉了,心中也是郁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