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明末之虎 > 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

“卢大人,在下认为,敌军势大兵多,虽分北中南三路进军,每路亦有六七万之众的流贼,他这般分兵,定是为尽快掳掠我河南各地,然后再北路进入北直隶,中路东去南直隶,南路攻往湖广,如是而已。”陈永福一副思索状模样说完,卢象升微微颔首,旁边诸如河南巡抚陈必谦、睢州总兵骆举等人亦同声附合。“敌军想尽掠我河南诸地,实是贪婪至极。”陈必谦捋须叹道。“此乃流贼本性也,这般分兵掠地,却是大大看轻了我河南官军。”骆举恨恨道。“卢大人,在下却不认同陈总兵的看法。”一个粗厉却又带着一丝凶戾的声音,大声响起。李啸循声望去,却是都督佥事左良玉,这个面目阴狠的军将,表示了不同意见。“左佥事尽可直言。”卢象升说道。“卢大人,在下以为,敌军虽分为三路,却有一路是虚兵,敌军真正意图,在于进攻洛阳。”“哦,何以见得?”“大人,南路流寇,便是虚兵,从卢氏南下,其意纯为引我河南官军分兵,但流寇主力的北中两路,合击洛阳,若能夺下这般大城,足矣让一众流贼饱掠一番了。”左良玉侃侃言道。左良玉的话,让怀庆总兵汤九州,援剿总兵官祖宽等人的纷纷赞同。“我就说嘛,流寇终究是要进攻洛阳的,左总兵的说法俺们赞成。”祖宽冲着左良玉连连点头。“左佥事此言,我心亦然之,这怀庆府凭扼山西与洛阳交界之要冲,流寇若占此处,将可与中路兵马合攻洛阳,我军何以挡之。”怀庆总兵汤九州大声附合。他这话一说,其实在座各人都看得出,汤九州与左良玉,因为手下兵力主要集中在彰德府与怀庆府一带,故二人这般强烈地认定,流寇是主要往北攻,希望引起卢象升的重视,将官军的主要兵力,派往怀庆一带,以减轻他们的压力。他们这一嚷嚷,兵力集中的汝州与信阳一带的总兵李卑、副将刘肇基、游击罗岱等人,当然不是傻瓜,立即纷纷嚷起来。“左佥事这话,李某却不认同。”李卑站起身来,冷冷说道;“凭什么认为流寇定会将北路作为主要进攻方赂,依我之见,这流寇主要是要入犯河南汝州、信阳一带,方是重点,毕竟从这里,无论是转进湖广,还是往攻南直隶,皆是方便得多。”“就是,卢大人,毕竟北部残破,若流寇攻下河南南部,往攻湖广与南直隶的话,这掳获可是大得多。”刘肇基立即附合。“李总兵与刘副将说得对,这流寇的主要进攻方向,其实就是在河南南部,还请卢大人重点派兵先消灭这南部的流寇,灭其主力,再来对付中路与北路的流寇亦不迟。”游击将军罗岱,以一种期盼的眼神望向卢象升。卢象升双眉紧锁,一声不发。他心中,其实感觉十分苦涩,因为他知道,讨论到了现在,明军中熟悉的扯皮推委与各谋私利,又开始以各种义正辞严的面目出现了。讨论到现在,这次会议中,只有祖大乐、刘泽清、李啸三人,尚未发言。这三人中,祖大乐与刘泽清两人,因为都不是河南本地兵马,故都一种无所谓的样子,干脆抱着一种谁也不得罪的态度,沉默不作声。而李啸不说话,却是他心头自有一番考虑。因为来自后世的他知道,以上这些将领的猜测,其实都是错误的。真实的历史上,高迎祥这兵分三路,南北两路都是虚攻,只有中路是实攻。流寇大军破洛宁县城后,便在嵩县附近,又重新汇集兵力,直插东南,进入汝州境内,在这里被卢象升拼死侥幸击退后,流寇重新分散为三路,一路退回陕西,一路进入湖广,一路进入南直隶。只不过,这些话,李啸无法在这次会议中说出来。毕竟这种先验性的东西,李啸说算说了,也无人会信。更何况,现在自已已拔动了蝴蝶的翅膀,历史的细节之处已变动了许多,这流寇大军,是否还会象历史上那样进军,确是难说得紧。李啸犹自沉吟细思之时,卢象升已把目光牢牢投注在他身上。“李啸,你且说说,敌军这般所为,究竟是何目的?”面对卢象升真诚的探询目光,李啸叹了口气,还是决定把历史上的流寇动态简要说出。于是,他拱手言道:“禀大人,只据这些情报来看,实难看出流寇之具体动向,不过,在下以为,流寇的最终目的,却不是想在河南长期厮战,应该不会攻打坚城大镇,主要还是主攻东南而去。”李啸方说完,不远处的刘泽清,便哼了一声:“李啸,你这话本将就不明白了,却不知你是从何处得知,流贼目的是往东南而去?”“对啊,李总兵这般猜测,可是有甚道理?”另一侧的左良玉,两道明显不友善的目光,冷冷投来。卢象升亦是目光灼灼地望着李啸,希望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李啸脸上轻笑了一下,他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圈众人说道:“各位,自崇祯六年起,河南大地便饱受荼毒,战火不息,各地的村镇州堡已是一片残破。说句实话,除了一些主要的州镇大城外,河南各地,已无甚值得掳掠的目标。故在下认为,流寇不过是把河南当作过境之要道,却不会在此久留。”“李总兵此话,亦是有理。”听了李啸这番话,河南巡抚陈必谦这个没甚主见的人,大声赞同,向他投来赞同的眼光。李啸回给他一个微笑,见各人正凝神细听,又接着说道:“各位,流寇起事至今,虽兵力不断加强,但攻打坚城的能力,尚是有限,若其要攻打诸如洛阳、开封之类坚城,实为非易。而流寇大军人数众多,每日所需的粮草,却是极多。故河南残破之地,断难供应流寇久居于此。故在下认为,流寇只会往东南富庶之地进军,以更好地掠获人畜粮草来供养其军,方是正确之选择。”李啸说完,卢象升频频颔首。他正欲说话,怀庆总兵汤九州,以一种阴阳怪气的语气插话道:“李总兵,你虽这般说,便若到时流寇不按你所说,却另攻他处,又当如何?”李啸心下暗笑,这军情瞬息万变,自已这般揣测,虽有历史依据与现实分析,但恐怕没有一个人敢保证,现在的高迎详和一众流寇,还一定会和历史一模一样的行军与战斗。这个汤九州,想悄悄地给自已扣顶帽子,却是居心险恶。“汤总兵这话差矣,李啸也只不过是估计预测,又如何能百分百说得准。”祖大乐从一旁插言,为自已的女婿解围。汤九州冷哼一声,再不说话。这时,复有其他军将想向李啸问话,被卢象升作手势阻止。“各位,且别争了,本督亦认为,李啸分析有理有据,说得甚是有理。”见到卢象升发言站在李啸一边,不少军将脸上,显出隐隐的嫉妒之色。“李啸,现在若是情况确如你所说的一般,我军该做何选择呢?”卢象升接着,又向李啸抛了个问题。李啸离言,随即站起身来,他目光如电地望向卢象升,缓缓开口言道:“卢大人,李啸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卢大人选择。”“哦,请李总兵速速讲来!”卢象升双眼一亮,大声对李啸说道。这时,房间中一片安静,人人都在支着耳朵,想李啸究竟会说出何样的三种计策。“卢大人,李啸的上策,便是避其锋锐之始,击其强弩之末。”李啸大声说道:“依李某之见,现在河南各地大明军兵,皆于各地重要城池,凭城固守,不让流寇攻破州城获得粮草。那么,流寇大军人马众多,粮草必定趋急,使得流寇只有攻向东南一条路可走。而我军却可在开封府与归德府两地,至与南直隶交界处,设下埋伏,以逸待劳等其过来。同时在流寇进军过程中,我军可轮番对其进行骚扰引诱,使其疲惫不堪,最终,待其到达我军埋伏点后,四面合围,八方共击,当可大获全胜矣!”李啸说完,目光热切地望向卢象升,他真心希望卢象升能一口答应。让李啸没想到的是,卢象升只是皱眉沉思了一阵,便淡淡地对他说道:“且请李总兵说说中策。”李啸脸上显出失望的神色,他吸了口气,接着说道:“李某的中策,便是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大明官军,趁敌军尚未重新合流之际,选定其中一路,集合精锐加以猛攻,力求将这一路击溃消灭,从而转战河南之地,再分头消灭其他各部流寇。”李啸怕卢象升采纳中策,忙又说道:“若行此策,却有两点可忧。一则因为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