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潜行1933 > 第四十八章 真相

第四十八章 真相

推荐阅读:

黑色轿车鸣了一声笛,看样子是在催促赵尔笙过去了。

不过赵尔笙还在犹豫,显然,自行车的魔力要比轿车大得多。

“还是坐你爸的车回去吧!”耿朝忠无奈开口道。

“扫兴!”

赵尔笙扁了扁嘴巴,拿起书包向后跑去。

“记得有空教我骑车啊!”

打开车门的时候,赵尔笙突然朝着耿朝忠挥了挥手。

“你又缠着别人教你骑车了啊?”

轿车里,坐在后排的赵可桢脸上露出微笑。

只有见到女儿的时候,他才会卸下那副沉默寡言的面具。

“是啊,这个人很有趣的!”赵尔笙满脸真。

“我看他年龄比你大一点啊!”

轿车已经掉转过来,赵可桢盯住了前面那个骑自行车年轻饶背影。

“不知道,我没问过,不过他是个老古板,就像爸爸你一样。”赵尔笙娇笑。

轿车已经逐步的追了上去,不过还没等车子超过那个年轻人,年轻人就骑着车拐弯了,赵可桢不由得有点的遗憾。

“你们怎么认识的。”赵可桢看似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上课时候认识的,他是图书馆的协理。”赵尔笙道。

她也在看着前面那个已经消失不见的身影。

赵可桢注意到了女儿的神色,这才是是他打探消息的原因——女儿虽然少不经事,但自己可不是什么圣母白莲花,也许是出于一个父亲的本能,对任何一个接近自己女儿的人,赵可桢都会报以十二万分的警惕。

“嗯,”赵可桢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怎么措辞,“尔笙啊,大学不比中学,你也知道爸爸的身份,很多人可能,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接近你,你能明白吗?”

“爸!”

赵尔笙捂着耳朵,显然赵可桢不是第一次这句话了。

“女儿又不是傻子,这个人平时都不愿理我的,也就是今,您不是打电话过来让我捎话嘛!这才.......”

到这里,赵尔笙突然想起,刚才耿朝忠不让自己告诉父亲他认识他。

“哦,对了,你把我的话告诉你学校的人了吗?”赵可桢也想起了这档子事。

“告诉了,”赵尔笙似乎有点心事,睁大眼睛看着赵可桢问道:“对了爸爸,您是怎么知道我们学校的人去了日本领事馆后巷的,他们身上又没有记号。”

“哈,你们学校那么多人,我怎么可能认得出来。”赵可桢哈哈大笑。

“那你怎么认出来的?”赵尔笙突然好奇起来。

“你猜。”

“讨厌,你告诉我嘛!”

父女两个闹腾了一会儿,赵可桢这才开口道:

“我不是认出了人,是认出了车。”

“车?”赵尔笙有点纳闷。

“对啊,燕大的自行车是独一份,你忘了?”赵可桢哈哈笑着,在女儿面前,他总是那么容易开心。

“哦,想起来了,是有点不一样。”赵尔笙恍然大悟般的摸着脑袋。

“是吧,”赵可桢笑眯眯的看着女儿,“全北平的自行车都差不多样式,高度很矮,轮毂又稀疏,一眼就能认出来。只有燕大的自行车是你们司徒校长从美国进口的,横梁很高,轮毂又密,推起车来就像风车在转,所以我们都叫它花轮自行车。”

“对啊对啊,我们燕大的自行车就是好看!就像骑高头大马一样!”赵尔笙眼睛弯成了月牙。

“你猜猜,为什么美国自行车要比北平的自行车要高?”赵可桢笑眯眯的问。

“因为洋人个子高嘛!所以他们的自行车也高一点,我的对不对?”赵尔笙拍着手道。

“不错,北平的自行车很多还都是日本富士自走轮厂生产的,就算是国产的,也都是仿制日本车子,只有美国车子才长这个样子,所以我才一眼就认了出来。”赵可桢笑道。

其实,如果当初在巷子里看到别的自行车,他还真不一定会让司机让路,就是因为知道那个中年人是燕大的,和女儿是一个学校,这才示好——此所谓爱屋及乌罢了。

如果耿朝忠知道自己是这么被认出来的,恐怕得用脑袋撞墙,亏他想的那么复杂!

“对了,你们燕大的老师骑自行车去那里干什么?那个地方可不安全,我亲眼见过有人从那里走过,只是朝里面看了一眼,就被日本特务拖进去一顿拷打。”赵可桢似乎想起了什么。

“老师?您骑车的人是老师?”赵尔笙眼睛一亮。

“对啊,四十多岁留着胡子,不是老师就是教职员工,”赵可桢随口回答,突然发现女儿的表情有点奇怪,关切的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赵尔笙赶紧摇头,“我在想是哪一位老师。”

“不知道,挺面生的,你们学校的老师我大都认识,这个人没见过,应该是新来的,所以我才让你通知一声,免得被领事馆抓了,到时候惹麻烦。”赵可桢没多想,摇了摇头。

“您确定那个人四十多岁还留着胡子?”赵尔笙眼睛里流出几分不解。

“对啊,怎么了?”赵可桢疑惑的看了女儿一眼。

“没什么,我也没找到那个人。”赵尔笙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

...........

耿朝忠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现在正忙着跟物理实验室的吴教授套近乎。

刚才出去一趟并没有走远,从市集上买了几个印泥,耿朝忠就很快回到了学校。

这吴教授是从美国留学回来,负责燕大的整个物理系的教学和实验工作,平日里几乎是足不出校,就是在宿舍和实验室里两点一线,看书,吃饭,都是让学生代劳,耿朝忠赶到的时候,吴教授依然还在实验室里,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盯着眼前的分光仪。

“吴教授,我是图书馆的周宣合协理,馆里新到了几本李庆贤博士的科研论文,您要不要看一下?”

耿朝忠站在实验室外面问道。

“李博士的论文?!”

吴教授也只是三十多岁,蓬头发戴眼镜,典型的书呆子打扮,听到耿朝忠出李庆贤三个字,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李庆贤,可是美国伊利诺里大学的知名博士,专门从事低温下磁铁矿晶体磁性的研究,是首先观察到磁冷却效应的人,并且还是一个中国人,33年学成归国后,现在在东吴大学物理系当主任,是名闻全国的知名科学家。

“对,刚到,我怕打扰您研究,就没带过来,刚刚路过实验室,就跟您一声。”耿朝忠微笑着道。

“咳,你带过来不就完了,我这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吴教授一脸无语。

“这,”耿朝忠犹豫了一下,迟疑着道:“其实您这边已经借了五本书,按照规定,除非再还几本书,这几本才能拿出馆。”

图书馆里有规定,学生借书,一次只可借阅两本,老师好一点,可以借到五本,想要多借,就只有借一本还一本。

“咳,那你拐什么弯子,直接不就好了!”吴教授瞪了耿朝忠一眼,从桌子上拿起几本书站了起来,“李博士的论文,那可比什么都重要,我这研究算什么?!在哪里,快带我去!”

完,抛下分光仪就往外走,耿朝忠连忙让开了门口,眼睛却死死盯住了实验台上的一串钥匙。

“走呀!你还愣着干什么。”吴教授看耿朝忠还待着不走,催促道。

“您走了,实验室就没人看了。”耿朝忠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