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南嘉记事 > 第两百一十二章 金童玉女谈恋爱”

第两百一十二章 金童玉女谈恋爱”

推荐阅读:

精怪是否心眼,百姓尚且是不论的。

就算是要事后追究,那也是精怪先冒充了山神在先。

而神灵在百姓心中,无一不是慈悲为怀的,也无一不是宽宏大度的。

倒是也不去细想一想,这山中山神,都吝啬到这山中一草一木,也不曾保佑那山下水土肥沃稻米丰收,算的什么慈悲为怀宽宏大量的神仙呢?

但在那时候,红桐镇的百姓满脑子都是神灵能够带来的钱粮和温饱,谁会去多想一分那神灵的心思呢?

于是百姓像模像样,请了村里的大师,在山前焚香烧纸,像模像样地跳了一通很是唬饶舞蹈。然后就在烟熏火燎中,摘下那五彩缤纷的面具,露出一双含泪的目,昭告百姓,山神同意了!

于是欢呼雀跃。

同意了什么?

没具体。

反正,只要的是同意二字即可。

至于同意什么,这来日方长的,一口气能得完么?

......

沈酒问道:“到底同意了什么啊?”

宋明远伸出一根手指,在沈酒眼皮子底下划了过去,道:“机不可泄露。”

沈酒简直无语:“你就是,还机不可泄露!”

宋明远道:“我是学那些红桐镇的百姓这么讲的。”

红桐镇的百姓,到底也没有讲出来,机究竟是什么。神神秘秘的,引得外人去当隔墙的耳,梁上的君子。

这隔墙的耳和梁上的君子,多少是听了些东西。

于是忙忙慌慌,离了红桐镇。

在不久,就有传闻出来。

有观音山下,一个隐秘的村庄,那村庄的百姓向善,背靠山林,却不食山中一草一木,一牲一畜,且村中过八十的老者,皆居于庙郑那村落,很是古怪,不拜如来,不拜尊,只拜观音。且只有观音。观音座前,无童子,只供奉清水,供奉莲花。那白须白发的老者,每日在观音前闭目诵经,端坐姿态,宛如余下庙中的金童玉女。

——这如此来看,地何种结论?

有人大惊失色,甚至失了君子端庄。

莫非这村中百姓,实则是观音座前童子转世?

非也非也。

你不看那红桐镇的观音,金童玉女皆是缺失?

实则,是那金童玉女私定终身,偷偷下凡,在观音山便孕育了儿女。之后金童玉女不知所终,许回了上,那留下的儿女却留在人间,繁衍生息,渐成村落。

那村落名字再细细思来,难道不是呼之欲出的答案:红桐镇,红童镇。

童子的童。

金童玉女的童。

镇,非此镇,乃彼镇也。

那观音山,若是象征观音大神,那红桐镇与观音镇,便是金童玉女在侧。

而那观音镇和红桐镇者,长寿者如此多,白发白须,简直令人不可细思。

......

沈酒也不可细思:“这些人......怎么不去写戏本呢?”

沈酒:“......只怕那红桐镇的百姓还没想的这么远吧?那红桐镇的百姓,估计只是想借着簇有山神,建个什么香火鼎盛的庙宇,然后找几个光头来当和尚,骗点香油香火钱罢了......只要香客多了,还能顺便发展发展饭馆,客栈什么的......也比种田打猎来的轻松......结果倒好,还没行动呢,成金童玉女的后人了......”

到这里,沈酒也不由自主多嘴问了一句:“九上.....有观音吗?”

这一句多余的问题,换了宋明远一个白眼。

沈酒顿悟了。

既然没有观音,大概也没有金童玉女了。

既然没有,那么红桐镇的人也不算是什么辱没了神仙的声誉了。本来观音,金童玉女就是人间杜撰的道门佛门都有的故事。既然都是人间杜撰,都能杜撰七仙女下凡和穷子成亲了,也能杜撰牛郎织女相爱种田,那么杜撰一出神仙和神仙相爱,也算是标新立异了。

沈酒发散思维:“其实这个故事,倘若是红桐镇有读书人能细化细化,写个故事出来,不定还能在坊间有个好唛头。”

宋明远道:“何意啊?”

沈酒:“你看呀,这自古都是神仙和凡人相爱,很少有神仙和神仙相爱的故事。就像坊间,都是在宰相千金一见钟情落魄书生,若是来一出宰相千金和当朝太子什么的,不也挺好?”

宋明远想了想:“这不就是门当户对么?”

宋明远:“门当户对,是人间最常见的联姻。想必,不太受欢迎,没有波折啊,也少了想象。你觉得,这种话本会被宰相千金看到,还是被当朝太子看到?更多的,是落魄书生。落魄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看到宰相千金爱上当朝太子呢?那落魄书生怎么办?连念想都没了,读这话本,跟现实有什么区别?还花钱买膈应?”

宋明远简简单单一句话,断了沈酒的生财之道。

仔细想来,也有道理。

沈酒垂头丧气,道:“看来,我还是老实本分,做个除妖道人好了。当道士,还能遇到道观免费借宿呢......”

宋明远笑话他:“你倒是想得通,还通的快。”

沈酒回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笑话我。”

宋明远脸上挂着笑,语气却还算认真的:“还好还好,多几个如你这样不异想开的,人间才更好呢。”

宋明远:“再了,现在这个世道,人心惶惶的,除却这些山中本就贫瘠的村落,那坊间的百姓都担心下一刻会不会起战乱......谁有心事去看什么话本呢。”

沈酒提到现实就垂头丧气。

沈酒想起师父讲过,乱世多精怪。

乱世的时候,佛门道门清修者纷纷入红尘,也是为了这个缘故。

斩妖除魔,普度众生,安抚人心,超度亡魂。

修道者在乱世中,难得清静。

而乱世中,其实无人清净。人皆浮躁,精怪也浮躁。只有剩下那道门佛门的神案之上,一层厚厚灰尘,落地踏实稳重,不慌不忙。

乱世,连拜佛的人,都不够诚心了。贡品也少,香火也少。神佛,一如不变,从前如此,今后如此,低眉垂眼,不见人间苦,不闻人间乐。

但是道门佛门的清修者,是凡人,人心肉长,他们见人间苦之苦,见人间乐之乐。悲悯人,济世救人。

如今,红桐镇近在眼前。道门清修者遥望远山,之间远山郁郁葱葱,云雾浓重。

一看此山,必有精怪。

......

宋明远笑他虚张声势:“带你来,早已经告之,这中满山精怪,莫要给我装什么目光如炬。还隔着云雾就能看到精怪呢......那就是昨日下雨,引的半山云雾。”

沈酒道:“昨日并未落雨。”

宋明远指了指那半山浓厚云雾:“昨日山中落了一场大雨。此时此刻,山中菌类和嫩笋该有很多。此时此刻,山中精怪正在一场大餐的饕足郑”

沈酒好奇:“我收服精怪也有一些数字,有鱼精,也有那黄鼠狼精,也见了老树精,不过.....到底哪些精怪,是吃菌子和嫩笋的?”

倒不是宋明远看不起食草动物。只是这食草动物大多沦为野兽腹中餐食,成精怪的实在是太少。爱吃菌子和嫩笋的.....他能想到的,就是兔子,山羊,鹿,猴子?猴子吃吗?可是从他入道门到出行人间,从未见过猴子成精的。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