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魔法言情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一十八章 圣彼得堡之旅

网上的舆论如同巨浪一般汹涌澎湃。

这股热潮不仅让庞学林的名字再一次响彻世界,《探索》期刊也正式在学术界打响了名号。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短时间内,还没办法确定《探索》的影响因子。

所谓影响因子if,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

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

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

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庞教授,这回《探索》期刊应该稳了,从上周开始,我们邮箱收到的稿件数量猛增,而且粗略浏览一下,水平和质量都很不错。”

曹源坐在庞学林的对面,有些兴奋道。

自从三个月前,探索出版集团成立后,《探索》首期正式启动征稿。

三个月的时间,投稿邮箱一共收到了五百多篇论文投稿。

不过这些论文质量大多良莠不齐,最好的也仅仅达到cns子刊的水准。

最终庞学林拍板决定,创刊号所有论文都由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提供。

这一决定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在创刊号一炮而红之后,短短一周的时间,《探索》杂志收到的投稿,就超过了过去三个月收到的投稿总和,而且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中有十几篇完全完全达到了cns同等级的水准。

这才是曹源兴奋的原因。

作为一份志在比肩cns的期刊,《探索》的投稿质量决定了这一期刊能够达到的高度。

这也是庞学林为什么之所以在创刊号里面塞上了这么多重量级论文的原因。

他就是要让学术界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凡是能上《探索》的,都是最顶级的论文和成果。

其实,就算探索的征稿邮箱中高质量的论文没有达到庞学林的要求,庞学林也不担心。

系统给他的奖励中,至少还有数百篇顶级论文可以供他挥霍。

连续砸上几百篇顶级论文,他就不停《探索》达不到cns的高度。

更不用说,系统给的那些论文中,有很多都超过了诺奖的标准。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已经不需要庞学林干这种事了。

随着《探索》首期一炮而红,学术界已经普遍认可了《探索》的地位。

当然了,这也有学术崇拜的因素在里面。

毕竟站在《探索》背后的大佬可是庞学林教授,如果能够让自己的文章进入这位大佬的眼睛,对许多学者而言可是一件无上的荣耀。

不过《探索》的审稿要求极为严格,想要上《探索》,必须是各个领域最顶级的论文。

按照庞学林的规定,从今往后,每一期《探索》,原则上只发表一篇长篇的article(文章),其他的只能是短篇的paper(不超过两千字)。

比如下一期的长篇article,已经提前预定了万易团队的飞刃材料。

下下期,庞学林则准备交给李长青手下的碳纳米管cmos项目组。

这样几篇顶级论文砸下去,足以让《探索》成为本年度风头最劲的期刊。

当然了,别以为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学者想要在探索上面发表文章就很容易。

按照庞学林的要求,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出的论文,至少要比cns的平均水准高出一个等级,才有资格上《探索》。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学者想要登上《探索》杂志,难度比外界学者更大。

此时,会议室内。

除了曹源之外,石毅、李长青、安德鲁·怀特、杨和平、文小刚等人也一脸兴奋。

他们都是探索杂志的编委,每个人都为这份全新的顶级期刊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这段时间,亲眼看到这份注定在今后的科学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期刊从自己的手中诞生,他们每个人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庞学林环顾四周,笑着说道:“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不仅在学术领域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要让《探索》成为我们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标志性刊物。”

一旁的李长青笑着点了点头道:“庞教授,放心吧,这段时间,大家干劲足着呢。”

这时,石毅好奇道:“对了,庞教授。一直给我们发邮件的那位莫斯到底是哪位大佬啊?他的审稿水平实在太厉害了,凡是由他推荐过来的稿子,基本上都拥有某个领域的顶级水准。而且他涉猎之广,眼光之精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石毅这么一说,现场所有人都把视线聚焦到庞学林身上。

他们也同样好奇莫斯的来历。

这位《探索》期刊的审稿人是庞学林特约而来的,水平极高,论文中但凡有一丝细节存在问题,都会被他指出来。

而且他的审稿范围内非常广泛,从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乃至数学等都有涉猎。

他们倒没有怀疑这个人是庞学林

因为庞学林本身工作都特别忙,很少参与《探索》杂志的审稿工作,而且有几次,庞学林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收到了莫斯转发过来的审稿邮件。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这个你们就别问了,以后你们自然会知道。”

莫斯自然就是moss,让人工智能参与到《探索》的审稿工作,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地好。

只要经过莫斯审核的稿子,无论是编委还是论文作者本人,都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见庞学林不愿意透露丝毫口风,心中稍显失望的同时,对这位神秘的莫斯更加好奇。

庞学林也不理会,笑着说道:“下个月我要去一趟圣彼得堡,参加世界数学家大会。所以这段时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工作,就麻烦大家了,几大重点项目,动态apt技术,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飞刃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石墨烯超级电容,碳基芯片等等,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坐在庞学林身侧的徐兴国笑着说道:“庞教授,放心吧,几个项目我肯定给你盯着。”

接着,庞学林和众人又聊了一下接下来《探索》杂志发展的问题,这才宣布散会。

接下来的时间,庞学林一边忙碌,一边等待着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到来。

……

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