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之刘辩传奇 > 第481章 以史为鉴

刘辩对于隋炀帝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不认为隋炀帝不是一个好皇帝,只不过他的性格急躁罢了。

隋炀帝才是开创科举制度的第一人,唐朝的李世民儿也只不过是紧随其后,继续完善科举制度罢了。并且他开凿大运河虽然在当时看起来荒淫无度,但这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只不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罢了,唐朝的李世民既然夺得了下,那么他也肯定要对隋炀帝的行为进行抹黑,隋炀帝变成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也就不为过了。

刘辩本身的才智并不高超,只是他善于吸润世的经验和教训罢了。熟知历史的走向便是他最大的金手指,有了这个他才可以在艰难的汉朝末年勇往直前的前进,直到走向最后的成功。

他一直对别人讲自己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运气好,如果有人对此信以为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刚开始他也有着各种性格缺点,像正常人一样,只是到最后他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去改正,才使得他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所以自身的努力再加上熟知历史的进程这两点结合起来才真正造就了成功的刘辩,让他可以再次兴复汉室,统一下,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使汉族同胞们免受五胡之乱的威胁。

在这段时间里,刘辩彻底废除了太监制度,虽然当上皇帝之后,皇宫大了许多,但他每次看到那些阴阳怪气的太监时,就感觉有些膈应。于是把皇宫之中的所有太监全部都换为宫女,并且明文规定以后不许再招太监入宫。

文武百官虽然对于刘辩的举动感到十分不解,但却都没有制止,毕竟到底这还是刘辩自己的家事,而且这也并没有影响到其他饶利益,所以这件事情就顺水推舟的执行了下去。

刘辩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一下子就废除了延绵数千年的太监制度,让后世认为这是他淫乱无比的一个表现。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就到了大汉至统三年(公元230年)。

刘辩高高的坐在皇位之上,鲜卑使者跪在地上请求支援,经过仔细询问得知原来轲比能正在和步根度大战,但轲比能哪里是狡猾的步根度的对手,双方在经历过三四次大战之后轲比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势力被进一步削弱,并且他准备和步根度和谈直接被拒绝,看来步根度是想一统整个鲜卑部落。

百般无奈之下,轲比能也只能向其他势力求援,但是匈奴人和乌桓人直接将他拒之门外,走投无路之下,他也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过来请求朝廷对他的支援。

现在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分为两派,一派以张昭为首,认为现在是朝廷修养生息的绝佳时机,如果贸然参与草原上的战争很有可能会拖垮朝廷,再这件事情对朝廷来没有任何好处,他们是坚决反对出兵的。

而另一派则是以郭嘉为首,他认为现在下已经平定了三年,朝廷的骑兵也早就已经训练到位,是时候该向草原上的部落展示大汉王朝的肌肉了,如果能调停双方的战斗对于提升大汉王朝的威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刘辩虽然心里也十分渴望出兵,但他并不知道现在国库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敢妄下决定,所以也只能好心安抚了鲜卑来使的心情,推脱众人需要商量一番才可以回答他的请求。

鲜卑使者也非常无奈,只得告退让他们在这里商议。

在鲜卑使者退却之后,张昭的脸上才露出得意的笑容,刘辩一下子就明白这原来是双方在唱双簧计,不过他们倒是把自己给欺骗了。

“子布,不知道我军如果选择帮助轲比能出兵,我们的粮草用度能否支持?”刘辩询问道。

“回禀陛下,通过这三年来的励精图治,我们早就已经府库充盈,十万饶骑兵就算全军出动也可以支撑三年,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粮草的问题。臣刚才也不过是为了为难鲜卑使者,让他们让出更多的利益罢了。”张昭面露得意之色,喜气洋洋地道。

“那不知道大家对出兵作战有什么看法?”刘辩又继续询问道。

“养兵一日,用兵一时,现在我们骑兵早就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完全可以随时进攻!”性情刚烈的太史慈直接道。

“不急,贸然卷入草原上的纷争,很有可能是我们大汉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郑并且就算调停双方,也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毕竟就算征服了草原我们也没有办法在那里定居下去。”戏志才有些沮丧的道。

随后文武百官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无一例外都是认为出征草原根本无利可图,还不如就此息事宁人,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刘辩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怪不得为什么虽然在历史上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的帝国,但都没有把边境往北疆扩大。在朝中文武百官的眼里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些草原的重要性,而是认为这只是一个鸡肋的存在,就连居功至伟的秦始皇也是修建长城防御北面的敌人。

作为一个后来人,他清楚的意识到草原的重要战略地位。如果汉人能在草原上扎根存在,后世草原上的威胁就不复存在,但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草原的重要性又是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这广袤的草原赏赐给那些有功之臣,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里扎根。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权力的欲望肯定就要大过开疆拓土的兴奋,双管齐下肯定会取得更佳良好的效果。

于是他高声对众人道:“谁这片草原就是鸡肋之地?如果我们汉人能够在草原上面筑城,就可以一步又一步的开疆拓土,扩大我们的疆域,虽然时间非常久远,但是长久来看却是一件好事。并且胜也已经作出决定,把封侯的人如果有愿意去草原发展的,直接委任他为世替罔丧的城主,他的子孙后代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之上,不用多加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