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明末第一枭雄 > 第四十三章 启程出发!

任务名称:千里大移民!

时间: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夏-六月十九日!

地点,河间府城东门外!

人物:灾民三百人,官兵六人!

移民路线:从河间府出发,先向南途经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出北直隶,再转而向西,横贯河南省全境,最后渡过黄河,进入陕西省境内,全程大约一千八百多里!

移民方式:集体步行!

物资:出发之时,官府提供牛车两辆,杂粮十五石(大约3000斤),其余口粮,由沿途府、县提供,每十领取一次!

任务难度:超级,失败率超过八成以上!

失败后果:中途饿死、累死、病死,或者队伍解散,各寻生路!

……

薛羽用打游戏的方式,详细分析了这次移民行动,不禁为之频频摇头,认为改个名称更合适:‘死亡之路,或者绝地求生!’

知道大明朝的官府腐败,没想腐败到这个地步,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充足的粮食,也没有周密的行程安排,就匆忙举行大移民了,这跟让灾民们送死有何区别呢?

可到了这一步,想不走也不行了,好在自己前世是游戏高手,最擅长打通关游戏了,这次也一定会成功的,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开外挂吧!

“当!--当!”

“启程了,全都启程了,趁着凉快好赶路,大家伙都跟紧了队伍,等到了西安府,羊肉泡馍管够吃,还有三尺长的裤带面呢!

不过丑话在前面了,从河间府到西安府路程有点远,恐怕要走两三个月,谁要是敢半路逃跑,或者拖拖拉拉的耽误了行程,休怪本官的宝刀不认人,上司有严令:移民途中,私自逃跑者-斩,按期不到者-罚,兵、民概莫例外!”

清晨时分,随着一阵清脆的铜锣响,移民队伍启程出发了,灾民们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挑着竹扁担,还有的背着包袱,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河间府,薛羽等人也在其中!

领队的是一名旗官,出身于河间府卫所,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嗓门还特别洪亮,就像三国里的猛将-张翼德,名字也很像,他叫做张翼威!

张旗穿一件半旧的青布甲,腰佩一柄样式奇怪的刀,刀身竟是笔直的,外面缠着黑色布条,只露出一截铜制刀柄,已经变成了暗红色,显然有些年头了,估计是祖传之物!

另外吗,他还是队伍里唯一有坐骑的人,骑着一匹高大的青色--骡子!

没错,就是骡子,薛羽虽不会种田,可骡子、马还是能区分的,前者个头大,力气足、好喂养,可是奔跑速度慢,灵活性不够,只能拉车干粗活,无法像战马一样冲锋陷阵!

旗,好歹也是有品级的武官(从七品),竟然连一套像样的盔甲、一匹像样的坐骑都没有,可见大明朝的军队颓废到了什么地步!

地方县丞,同样的从七品,那个不是绫罗绸盯锦衣玉食,出门乘坐四人抬的轿子,还有衙役们给举着回避牌,鸣锣开道呢,那真不是一般的威风!

重文轻武,军备松弛,尚武精神所剩无几,难怪堂堂的大明王朝,打不过的女真部落了!

另外吗,按照明军编制,一名旗官下面,应该管辖十名士兵,可是张旗手下只有五个人,这明卫所军不但地位低、待遇差,缺编也非常严重!

再看这些士兵们,穿着破破烂烂的鸳鸯战袄,有的挎着生锈的腰刀,有的拄着没头的长枪,面有菜色,有气无力,走路都摇椅晃的,看情况比灾民们也强不了多少。

而明军将士如此颓废,跟军队制度是分不开的,话大明朝建立之后,百废待兴,国库空虚,为了让国家快速强大起来,朱元璋吸取隋唐时期的府兵制经验,创立了一种卫所制!

既在全国各处战略要地,设置了329个卫、以及65个守御千户所,共计兵员120万左右,称之为卫军!

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照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五十亩),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收粮草,充实国库!

这种一手拿锄头,一手握枪改办法,让大明王朝迅速凝聚起了强大国力,并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以至于朱元璋得意的:‘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是明中期以来,由于大批屯田被豪强、将校侵占,军卒们生活无着,而被迫大批逃亡,加之长期务农、缺乏训练、器械老旧等原因,卫军战斗力一落千丈!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京城三大营全军覆没,为了保卫京师,朝廷派官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了大明军队主力!

但是卫军没有消失,依旧担负着一部分军事任务,比如驻守城池、押运粮草、迁移灾民之类的,只是生活水平越来越差,逃亡者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落草为寇者,日后推翻大明王朝的农民军中,就有很多卫军出身者!

……

“停止前进,原地休息,赶快埋锅造饭,大家吃饱了再继续赶路!”

“先去弄点水吧,今的太阳太毒了,都快把人晒死了!”

“又累又饿又渴啊!”

移民队伍中以老弱妇孺居多,又推着车、挑着担,加之身体虚弱,因此行进速度非常慢,半才走出去二十多里路,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中午时分,队伍来到了一片榆树林旁,张旗下令休息,人们纷纷冲进了树林中乘凉,又到附近的河中汲水,在树林中捡拾干柴,准备埋锅造饭!

灾民们都带有炊具,口粮则需要发放了,张旗还算有责任心,让大家都排好了队,亲自发放粮食,具体数量是:成年男女,一一人一斤口粮,老人和孩子减半!

没办法,官府给的粮食有限,路程又那么远,不省着点吃,是坚持不到下一个领粮点的!

……

“老大,那帮当官的也太黑心了,就发这么一点点口粮,那里够咱们吃的,再看看这里面,掺了多少东西啊!”

“认真挑拣一下,给大家熬粥喝吧,这点肯定不够,带人挖些野菜来,再把咱们的粮食拿一些出来!”

“老大,那可是咱们的保命粮啊,现在就吃了,以后怎么办?”

“以后的事以后再,现在先让弟兄们吃饱了!”

“是!”

薛羽等人也领到了杂粮,是杂粮一点都不假,里面一半是陈年的高粱、豆子、糜子、黍子,还有一半是麦麸、木屑、草渣、沙子……老鼠屎,五花八门,都够开一场展览会的了。

可就是这种连牲口都不愿吃的杂粮,每个孩子也只有半斤份量,别支撑一了,连吃一顿都不够,走路可是很消耗体力的!

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一部分随身携带的粮食应急了,同时孩子们四散开来,寻找可以入口的东西,以补充口粮之不足!

初夏季节,榆树的树枝上会生出一簇簇的种子,颜色浅绿,指甲大,外形又圆又薄的就像是铜钱,故而又名‘榆钱!’

榆钱性平,味甘,是农家常吃的一种野味,可以凉拌、煮粥、做汤、做窝窝头等等,榆钱还是一味中药,有健脾益胃,清热安神的作用!

以前在山中之时,伙伴们就经常用榆钱充饥、熬过艰苦的日子,而石头就是采集之时,不心从榆树上掉下来的,这才让薛羽死而复生了。

可是放眼望去,偌大的榆树林子里,却见不到一簇榆钱,别榆钱了,就连榆树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