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横明 > 第516章 可以一起

不别的,就是在米利坚,基本上就将人类能琢磨出来的资金来源弄了个遍。

最后么,不少事情都是一地鸡毛。

在铁路大发展时期,修了不少不赚钱的项目,而这些,不但拖垮了不少公司,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在大明,还不存在重复建设形成的资金浪费,但是么该是要没考虑可能发生的争执。

“工部的第二个方案,操作就更加简便,就是发行铁路国债,不过期限会长一些,起步是五年,甚至还有十年期。”

国债建铁路,现在看来是出错最的方案了,反正买铁路债的人有利息收,还有大明背书,也不存在此前提到过的各种问题。

方书安没有反对意见,朱由校便继续道,“不过啊,别人也是有些担心。比如他们争论的焦点便是,五年期太长,更不要十年期,人们会担心自己的钱财……”

方书安一笑置之。

“期限长怎么了,将利率提高些就是,只要有利益在,看看有人么,另外,此番可以将认购金额分拆的更少,以前是以千两为单位,这次可以降低认购额度,以十两或者是五十两为起步。”

“十两?那会不会太零碎?”朱由校疑问道,他不明白,为何方书安会提出来十两这样的单位。

“此前的国债,目标都是有钱人,其实你也知道,他们钱生钱的本事更多。以前选择窖藏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方案。

自从国债和几大商户都提出来融资方案以后,大户人家对投资的事情一点也不排斥了,要不然,也不会存在粮食跌价,农田也会跌价的情形。要知道,此前根本不可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自从发行战争国债以后,户部为每次收购优质资产,都会发行对应的债券。

若是有心人计算的话,会发现,户部在收购资产的过程中,即使算上几年的盈利,再结算利息之后,都是亏本的。

为何户部会干这样的“傻事情”?

很多人想不明白,但是也有少数人看的清楚,户部看上去是在做赔本买卖。

却控制了几个能产生巨额利润的现金牛,商人们在乎几年的利益,但是户部在乎的却是长久的利益和国家的控制权。

表面上看,将国债产生的利润和工厂的溢价利润让给了投资人,实际上是变相鼓励他们以后继续投身到大明建设中来。

投钱-赚钱-再投钱,便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因为虽然在投资和收购以及发国债上是亏钱,但是产生流转以后创造的价值以及税收,就不是商人们能计算清楚的。

而此前不管是国债还是各种工厂,都是有钱人才能参与的事情。

别的不,千两为单位起步的国债,岂是一般人能够参与的?

既然带动财主们参与建设的目的已经达到,下边的事情,就是将普罗大众纳入到赚钱的体系中来。

总让有钱人赚钱,那些没钱的户都只能看着眼馋。

甚至于,已经发生过针对国债的诈骗事情。

起来,也是那些户们眼馋却吃不到,便集资形成单一用户,去购买国债。

这样一来,中间难免会产生纠纷,有些人在购买之后,尤其是不记名国债,再偷偷卖掉,然后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让其他参与的户追悔莫及!

有这样的例子,所以在债券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是时候将其推向广阔的市场。

“你看看啊,赚钱不能总是让大户赚,老百姓们赚不到,他们是要骂娘的。所以啊,还是要让利于民,只要利率给的合适,你们看着把,买铁路债的活跃分子,会是那些户们。”方书安出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是否要控制比例?不然恐怕会影响商户们的积极性。”朱由校也想到一个细节。

“那是自然,还是要考虑到老朋友们的份额,毕竟以前都是他们跑前跑后,现在不能不用人靠后。”

针对铁路修建的资金来源,两人基本上达成一致,实际上,这是内阁几人大致商议后的方案,只不过有些细节还没敲定,比如关于户的参与。

内阁会议就没有的很清楚。

而朱由校能参与进来,也算是泰昌交给他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毕竟债券和铁路,都是大明重要之事,而朱由校的老师又有徐光启,交给他倒是也合情合理。

至于太子的封号,如果此事干的顺利,或许不久就能降落到头上。

虽然此前泰昌对朱由校的态度并不怎么样,但是在他继位之后,尤其是方书安的分量越来越重以后,泰昌便重新审视了朱由校。

就像是他父亲最后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一样,泰昌发现,朱由校是最合适的太子,没有之一。

他和方书安的关系,能超越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优势。

“对了,方才土地降价之事,是普遍现象还是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