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天下商魁 > 第321章 太学护犊

隆冬时节。

季牧披着厚厚的毛肩立在巨石下,今年的雪未断过,但飞舞得急、落地得少,好似有一个天地大风箱到处鼓着风。

遇飞雪便思远人,何况久亲未逢迎。

当看到卫煌出现在部落里,一切就都已到了台面上,那部落之首名叫卫明西,乃是卫煌的父亲,冠烟的大头家。

“季头家,我们这可是一忱赌啊!”卫明西眯眼道。

“卫头家有契定在手,要说赌也是季某在赌。”

季牧与卫明西签了一份堪称是“断头契定”,在一切还在云雾中的时候,季牧便应下了巨石阵的收益,每年一万龟背!

这等胆量让父子二人惊诧不已,要知道即便这巨石阵成了九州游志,谁也无法保证后面是如何营理,后续势必要与九州二百余志生成一个固定的收益模式。张口就敢言一万龟背,这可是冠烟将近五年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契定是商号与商号之间签定,其名义是冠烟助资大西原,每年偿还一万龟背。如此一来便规避了许多事,届时无论巨石阵的收益官拿几成、商拿几成,虬龙部落都有固定且庞大的收益。

这才是定心丸。

季牧让了大利,惟一争取到的就是巨石阵的运营权,而这也只能是一个短期的权利,但也正因如此才能让远在林海的季牧能对外面使得上拳脚。

季牧双手入袖,又直又硬的胡须落着雪花,他看着东方,等待着来人。

他相信,这将是九州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评鉴!

三秋青黄、一世文章,俯仰才是大观。

等,等一场盛事,等一次破局!

云麓城,从未来过这么多的名人,即便季牧大婚也与之相去甚远。

宇国御学一支队伍、云州太学一支队伍,这些还只是少数,诗书石艺山河理、商工文游百家匠,各类学家聚一堂。

传闻西部有巨石、高耸入云霄,更传大鹏不可跃、天藤叹奈何。

文人们分毫未见便畅言其怀,好似真真切切已走过了一遭,人们都知文人的话信不得,小酸是执手望泪缱绻飞霞,大酸便是不切实际信口胡诌,小起来让人咧嘴、大起来令人皱眉。

从前在人们看来云麓城已是西部世界能走到的极限,而此时却有百余辆马车从云麓城驶向林海。一支同等规模的护送大队相伴其中,不止载了大量的酒,还看护着马车上的火炉,就这样慢慢悠悠拉成十多里的队伍。

一个朦朦的清晨,所有的马车停了下来,人们掀开车帘远目望去。

一瞬之间,满场都静止了下来。

一湖九珠满飞燕、琼楼漫舞灯火衫,千丈高峰怀过古、万顷碧波划过船,看过天下从未见如此奇!

文人的话当真信不得,就那点辞藻如何形容得来这片奇观!

有人说,湖是苍天的一滴泪,那这一片巨石,便是上苍的骨。

究竟是何等的偏爱才能造就这等景象,它像一盘还没下完的棋,苍天的手执着苍天的子!几百座耸云巨石,遮去了一冬的雪华,它的质地与光泽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这世上最纯粹的物华!

文人说何为奇迹,匠人叹何为天工,山川理学惭愧足短,金石大家不敢言琢,书法大师有点握不住笔,能在这些巨石上提上几字该是何等的缘分。

无有一丝改造,才是天工大道之竭诚,沧澜拓湖做状,五星六角如何比之分毫?天元八台九榭,金碧辉煌何以掩藏斧凿?

诗以咏志,言了多少物象又改了多少物象,若真是不二之极境,人又岂能落墨与着色呢?

季妍看着季牧,泪水忍不住淌落,一季的光景却好像过去了十年,季牧的眼窝变得很深,连双腮都好像塌了几分,那浓烈的胡须像一个刚刚从牢里走出来的人。

他更黑了,但也被从前更刚硬了,仿佛他不是来这走了一趟生意,而是铸了一把难言钝锐的刀。这么多年,季妍第一次发现她的哥哥不像一个商人。

“哥。”季妍手背抵着鼻子,用力吸着气却收不回泪滴。

“都还好吧。”

“都好,都好,哥,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这个时候,郭二虎也走了上来,一个照面立时让他咽了一口唾沫。哪怕胡子再长、脸色再黑、头发再乱,他也不会有如此惊诧。让他生出陌生的,是季牧的神态,确切地说是他的眼神。

从前他的这位季头儿虽然深沉但也敞阔,心思活泛但始终有定,即便言辞寒厉用不了多久便知他的那分温热。

而现在,他的眼里藏着针!

远处的岳子昂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个被人当刀使的人,若有一天他不再做刀,恐怕他就要开始砍了!

从前的他借势随势,当知扛不住天势的时候,谁离天势更近,谁就是握刀之人,握不得大都的刀也要握商界的刀!

当晚,一千个火盆立在场地之中,摆起来十桌的宴席。

“我季牧是个俗人,有的只是一车车龟背。从现在起,为巨石阵写一首诗的自取龟背,为巨石阵写一幅字的自取龟背,为巨石阵画一幅画的自取龟背。”

季牧这一出口,人们都傻了,季妍和郭二虎等人更是满目震惊。

这是要干什么?!

来的这些人最起码在云州都是一界领袖,直接推上了一车龟背,文人画家的尊严何在?就算要借助这些人的力量,事情一定要做得这么直接吗?

然而此中炽烈,人人都不得嘀咕嘀咕,谁不知道这位季头家是个体面人,这般做事分明就是一丈话一尺说、一尺事一寸量,这是个急主儿啊!

但问题是,你这么搞谁敢买账?出去之后同行说为了龟背现场作诗写字,以后在圈子里还混不混了?学界到底认不认靠龟背活着,这是个千古难题,龟背就是让人嗤之以鼻的流俗铜臭,但一幅字一幅画能卖出最浓的铜臭味,恰恰又是名扬天下最好的证明。

这一下子,连在座之人也尴尬了起来,就好像把一个只可意会的事情摆到了台面上。

“季头家,且看我这幅字,不知值几个龟背?”

众人应声望去,那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赫然就是黄公体的大成者,黄尊石!

“临时雕琢之物,还望季头家包涵。”

这站起来的人更加不可思议,步千古花了半日时间,便有了一个巨石阵的雕品!

“还有我的这首诗。”

众人一看,天呐,连岳子昂都站了起来!

夸张的是,八十多高龄的太学文学院老院长杜集也缓缓起身,“老朽不才,此诵一首,季头家看看出多少龟背才合适。”

“我没有货,但他娘的就是觉得,这里头大有可赚!”韩富也站起来了!

片刻之间,许多人都站了起来,多数都是云州太学出身。

太学护犊,可见一斑!

但对这些人更重要的是,他奶奶的季牧是我云州太学最响的招牌!

从前没招便也罢了,现在云彩穿口看到了光,谁也别想让我们消停!

天元沧澜既然不要脸,那就别怕打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