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挤眼睛:“而且,这批物资可不是我送过去的,罗维莎和阿加塔说了,这些物资最后都得你们来买单。这些物资能尽快让你们熟悉起来,方便你们工作,但我们这个小村子可负担不起这样的消耗,所以,这些物品还是你们买单。”
“这个当然。”李欢赶紧说道。
“那就走吧,别看这些物资,咱们还是轻装穿越。”彼得索夫洛维奇说道。
彼得索夫洛维奇说的轻装穿越,就是说不带任何补给品。在西伯利亚大荒原上,只有最有经验的猎人,才敢不带任何补给穿越学院,那是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吃的。李欢经过昨天跟彼得索夫洛维奇的聊天。他相信这个老头有这个本事。他就是这片荒原上最好的猎手。
当然李欢这样的人,还是不太愿意将自己这么多人的性命交在一个刚刚认识的人手里。虽然彼得索夫洛维奇没有带上补给品,或者说带了,但不是给大家用的,但实际上李欢的虚拟空间里还是有很多补给品的。在攀登乌拉尔山西面的时候,他们在山下的小镇买了不少补给品。李欢是这样的人,他的虚拟空间里面基本上不空位置出来,多带一些,总好过到时候抓瞎。
彼得索夫洛维奇的本事的确高超,他驾驶一个雪橇在前面,李欢和众人的雪橇跟在后面。一开始那只对上官晴非常热情的哈士奇就是领头狗,现在李欢充分体验到哈士奇有多聪明了。彼得索夫洛维奇只是给了它一个指令之后就不太管了,完全由这只狗带着狗群,向着他们要去的目标进发。李欢没有做过狗拉雪橇,所以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为了安全起见,他一开始还将子机放在前面,不断地探测地下有没有雪洞或者雪坑。
要知道在西伯利亚大荒原上有无数的这种自然陷阱,而且这种自然陷阱最可怕的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形成,这个陷阱到底有多深。李欢在很多电视节目上看到有一些天然形成的雪洞,深度甚至可以达到几百米,好像这样的雪洞一旦掉下去,就连李欢都出不来了。
不过李欢太小看这些狗的智商了,在跑了将近两个小时,一百公里路程之后,李欢彻底知道哈士奇有多聪明了。这些狗聪明到什么地步呢?也许是它们祖先长期奔驰在雪原上的经验,也许是它们自己懂得看危险。李欢好几次在前面预见到了危险的冰川裂缝或者雪地陷坑,这些狗儿总是会提前发现危险,然后带着整个雪橇队伍避开危险。李欢一开始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狗有这么灵敏的嗅觉?总是能闻到危险的味道。在大家休息的时候,他还向彼得索夫洛维奇请教过这个问题。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们想问这个问题。我听说在城市里的一些排行榜都把它们编造得非常愚蠢,事实上不是,这些狗儿聪明到超乎你想象之外。”彼得索夫洛维奇说道:“长久以来在雪原生存的经验告诉它们,那一片雪不能动,那些雪地有崩塌的迹象……这也许是一种动物的天生感应,我说出来你们大概不太明白,但相信我,在雪地里没有谁比这些狗儿更知道去哪里了,所以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再有两三个小时我们就能到那边军事基地了。”
大家稍事休息之后在上路,还真别说这些哈士奇在雪地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看了这些哈士奇的运动量,李欢都怀疑那些整天被关在房间里的哈士奇会不会被闷死,怪不得它们天天拆家。时间就这么悄然的流逝,大约又过了三个小时,当雪橇队伍爬上一段冰川之后,前方雪地里出现了一片星星点点的建筑。
“我们到了!”彼得索夫洛维奇示意领头狗停下来,指着那些建筑物说道:“看到没有,就是那个地方从这里大约过去还有公里,你们就能到达那个军事基地……哦不对,现在是个村庄了。走吧,我们拜访一下这个应该是人类最北端的定居点吧。说起来,我上一次来这里也有一年多了,好久没看到那些老朋友,不知道他们还活着没有。”
“哦?您也经常来这里?”李欢好奇。
彼得索夫洛维奇耸耸肩道:“并不是经常,你不太了解西伯利亚人的活动方式。西伯利亚太大了,在这里有无数个定居点,每个定居点基本上都是以采集的方式来生活。但你知道每个定居点周围的资源都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只有定期交换才能活下去。所以我们会在定期的时候进行拜访和交换……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能给你们找到一个比我更熟悉当地的向导——你知道有些军事机密我不能说,但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如果告诉你的话,那我可就管不着了。”
李欢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不过……还是要先联系一下他们。你们记住,在西伯利亚,任何不告而来的客人,都会被当成有敌意的。”彼得索夫洛维奇说完,摸出了一个卫星电话来,拨了一个号码出去,不就之后他展颜一笑:“好了,联系上了,我们可以过去了。你们客气一点,不管你们要找什么,他们都能给你们帮助。”
李欢等人自然是明白的,这个就叫做得罪谁都不要得罪当地人,当地人也许能给你很多看不见的好处。特别是像李欢他们这样远道而来而又毫无头绪的旅人,如果得到当地人的帮忙事情会简单很多。当然彼得索夫洛维奇也算是当地人,可是对于这片军事基地的了解,他远远比不过这里的村民。
十五分钟之后,李欢他们绕过冰崖,来到了这片远处就能听到鼎沸人声的村楼。
圣海斯堡军事基地废弃之后,围绕这个周围建造的村庄,作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最北端的定居点,占地面积并不大,方圆只有十多千米的样子,有不到二十栋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这二十多栋建筑,被零零散散的三四百个小房子包围,这就是沿着这个废弃军事基地发展起来的村落。
让人惊讶的是,在荒芜一片的西伯利亚大平原上,这片村落的基建竟然都是水泥地,而且是极为平坦的那种水泥地。村民自己围绕着军事基地搭建的小房子就坐落在这些水泥地上。他们平时甚至还有把这些地面的雪扫开。从被村民扫开的雪地看,下面甚至铺设有压碎石子的沥青路!这就很稀奇了,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沥青石子路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它的延展性和它的透水性被广泛使用。但是在战争年代沥青还是属于军用管制物质,怎么可能用来铺路呢?
只有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才会使用到——李欢仔细看了看这条笔直的黑色道路,他顿时反应过来。彼得索芙诺维奇说过,这里曾经建设过战略轰炸机机场。那么李欢就可以理解了,作为战略轰炸机的机场,机场地面承重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每一架战略轰炸机都是大航程和大载弹量的,它的起飞重量和降落重量都非常大。所以必定要是建筑质量非常好的道路才能作为机场跑道。
这里的居民也非常聪明,他们就沿着这条沥青跑道修建了自己村落。这条笔直的机场跑道现在就变成了村里的“道路”。
“他们还真是聪明,就地取材。”李欢感叹。
然后他又看着单独的一截,并没有任何建筑,但依然清理得很干净的跑跑道好奇:“那边并没有居民居住,他们为什么会清理那边呢?难道这里还有飞机降落吗?”
“当然了,圣海斯堡没有通勤方式,平时往这里运送补给物资或者人员,除了飞机就只剩下原始的狗拉雪橇了。不过狗拉雪橇现在大都是一些平时赶路使用的玩意儿,小型飞机还是最主要的补给运输工具——要知道圣海斯堡跟其他的村落可不一样,在西伯利亚,它可算是大城市了,在这个周围的方圆几百公里的村子。他们需要的紧俏物资都在盛海事包里。比如说我们采集不到的一些油料,医疗用品什么的,都是从这里换取。”彼得索夫洛维奇说道:“只不过圣海斯堡处的位置太靠北了,这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