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道武仙侠录 > 第371章 南无乡协守京澜城 文松龄笔画丹青宫(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武仙侠录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南无乡自发现灵渊寒潮或对点化真气有效后,总算有了新的方向,怎奈几番尝试,却无效果。

如此又空耗一年,才突发奇想的想到寒潮爆发时除了寒力喷出,还有火力释放。于是改变方向,最终发现寒魄山的寒气与赤岩山的火气交合,才有点化真气的奇效。

寒潮要十几年才能喷发一次,且喷出的寒气与火气都不够精纯,难以达到点化真气的效果。幸有玄火炉,可以直接从寒魄山与赤岩山脉中抽出寒髓与火髓,只要每次抽取的数量不多,就不会对灵脉产生影响。

这两股天地之力可以调和出一种灵液,南无乡称其为阴阳玄火液,经过试验之后,确能点化真气。

又经一年,木无讷等人在阴阳玄火液的帮助下打通玄关。南无乡功成身退,并因此在书阁中畅读半年之久,涨了不少见识。

如此一算,无乡入地渊已有十年。终于达成所愿,辞别许道灵,准备再去寻黎明雪。才出地渊,便获知当年的事变。

气极,怒极,惭愧至极,也心寒至极!

在他心中地师府就是家,而天师地师宛如一家,天师府也算半个家,对他来说都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地师府此举在他看来是隐瞒、欺骗、甚至背叛,带来的反感远超与天师府为敌的几宗,甚至还让他鄙视。

事已过十年,但对才知此事的他来说,一切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在鄙视禹大川小人行径的同时,作为地师府的一员,也不停的自责并鄙视着自己。

这复杂的情绪萦绕心头,实在是他有生以来经历最撕心裂肺的感觉。甚至还起了返回地师府,找禹大川理论的念头。

他知道无论如何,地师府既做出此事,就不会再归还天师府的基业,却有一口气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怎奈随即又听说玉皇观卷土重来,松香书院也以天师府窃走玉皇观根基,乱了大玄王朝气运,使朝纲动乱,黎民受苦为由,要天师府让出重华山,另寻立派之处。

天师府自然不能同意,松香书院便说动凌天阁,助玉皇观一起讨伐天师府。征战持续两年,已到最后关头。

南无乡只好放下其他念头,先上重华山。

天师府的情况,比当年在中都时还危急几分。

玉皇观自失根基,十年来有退无进,不足为虑。

可松香书院的实力在十大宗里从未出过前五,凌天阁也位处中游。若在中州,人手齐备的情况下,天师府未必将三宗联军放在眼里。可在京州才经营十年,立足尚且不稳,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冯九虚心知天师府有三大灵宝,早晚为人觊觎,在夺下重华山后,立即布置禁制,更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筑了四大要城,拱卫重华山。

交战两年,四城已破其二,联军抵达重华山之南的京澜城,只等攻破此城,就会直取重华山。

京澜城本是京州的一座大城,六澜江中的京澜江绕城而过,设计城池的人突发奇想,引来支流,在城中布置三纵三横六条水系,为这北方大城平添一点南方风光。

最妙的莫于京澜江中盛产的一种鱼类,也被称为京澜鱼,是皇宫大内的顶级贡品。

每年盛夏便是此鱼最肥美之时,或乘小舟在水中垂钓,或直接寻一个小馆,这边出鱼那边烹制,这种极具趣味的吃法,吸引许多好吃之人前来。

再加上这城池距重华山只有三百余里,暗地里受了玉皇观不少荫蔽,一向少灾少难。就这样顺风顺水的发展过来,竟也成了一个人口接近百万的大城。

原本京州由玉皇观统辖,玉皇观却只是为皇族而设,因而整个京州都排斥其他的修真门庭。

天师府迁入后,为了尽快恢复元气,曾广发名帖,言明只要尊从天师府号令,京州境内的灵脉先到先得。

十年过去,迁入的门派有十几家之多。其中大半是原在中州,却与天师府交好,受不了地师府的排挤而来的。

天师府在重华山重开宗派,想广收门徒,首先想到的就是扩充仙道影响。索性就在几座大城中显圣,吸引资质足够的适龄少年。此举引得其余宗门嘲笑,认为天师府这是狗急跳墙了。

京澜城是离重华山最近的一座城池,也就成了天师府的门户,从中原各地,送孩子来撞仙缘的络绎不绝。

可适合修真的万不存一,来者大多失望而归。但也有人并未死心,干脆在城中买了房子,定居下来。认为这一代没有仙缘,但生生世世,子子孙孙,说不定哪一代就能出一个有仙缘的。

这样短短几年,京澜城的人口翻了一倍,已接近二百万,还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带孩子过来。照这个趋势延续下去,京澜城在十年之内,就能成为中原第一大城。不过南无乡赶来时,这里已经人去城空了。

三宗联军齐至,冯九虚怕殃及无辜,只好将城中人口迁到其他城池安置。

天师府在中都一战后,万年收藏为地师府所得,实力大损。

好在晋州之战收获颇丰,夺下重华山也获得一些补偿,这样增增减减,损失在三成左右。

最大的收获是两宗典籍,其中有不少阵法的布置之法,凭此在重华山上布下了比天师府更严密的护山禁制,这新建的四城也是如此。

京澜城是四城中距重华山最近的一座,设下的主禁制就是南无乡曾领教过的雾隐霞光阵。

守城的人以冯九虚为主,皇九轩,汪九雷,祝太一三人配合。炼妖炉也在城中。

倒不是天师府高手不多,实在是重华山之北还有一座城池,虽战势不急,也得分心看守,以为退路。此城由栢九寒,俞太和二人镇守。

陈太生则带着松鹤,以及一个早年在府中修行,离府后才入道的高手,三人留守重华山,可以随时接应京澜城。这样的准备可以说是十分周密了。

可冯九虚已经接到报告,知道三宗联军中入道者十人,御神高手千人,其余大军加起来也有万众,已在城外二十里处搭起芦篷。还放出话来,只等打下京澜城,便以此为据点,一鼓作气,拿下重华山。

高手数量相差太多,但更令人担心的是,领头的文松龄、封不寒、皇九轩都是带灵宝来的。

这让冯九虚如何不急?

炼妖炉的威力虽属灵宝中第一,但其中戾气却让他深受其害,非万不得已不敢再用。这样对方的三件灵宝,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正在此时,南无乡来到城外。

他一叫城门,就引得天师府的弟子们咬牙切齿的咒骂,说地师府的人都是忘恩负义之徒,欲要发动禁制,将其除之而后快。

“还请通报冯前辈,我曾与他相约,要替天师府出手三次。十年前晋州之战已用了两次,还剩一次,今日特意前来完成诺言。”

面对城门上,几位师兄弟的指责,他只好如此说道。

“你,你真是来相助的?”城墙上,御神期的高手足有十位之多,都知道南无乡相助天师府的事。其中一个还亲眼看见南无乡举起玉辉顶,在那一战中起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几人略作商量,立马回城报信。

“一明,没想到你竟来此,真是天助我也!”冯九虚听到禀报后,立马放下手中的事,出城来迎。

南无乡的神通他早见识过,且有一件灵宝护身,若能相助守城,则实力大增。至于南无乡是否会像禹大川那般,他倒不担心。一是对无乡的心性有所了解,二是无乡孤身前来,不必太过防备。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