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重振大明朝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商议妥当

第三百五十四章 商议妥当

推荐阅读:

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可是自古便已有之。只要想在大海上避开他人干点什么,别古代的条件了,就算是放到了后世,在拥有卫星定位的情况下,想要在这茫茫的大海之上,寻找一艘船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要只是打算开放南方数省的港口,要知道,从福建能够抵达日本的船只,那可真的是数不胜数,不要忘了郑芝龙是怎么发家的。福建到日本,那不比福建到辽东要远得多?海况只怕也恶劣得多。

所以当一艘船满载各种货物,在港口经过查验,放行之后,他将会驶向哪里,绝不是官府能够监控得聊。即使在船上安排人手也不行,万一被收买了怎么办?或者被暗害了,回来报告他病死了、落水了,又该怎么去查?没人能够打包票的。

一船接一船的物资流入后金,暂时看上去似乎还不致命。可一旦到了一定的时候,那就会如水滴石穿一般,将大明苦心经营的关宁防线给击破。甚至再往坏处想一想,今你能运去茶叶丝绸什么的,明就能运食盐和铁器,那后不定就能把火器运过去了。

因此孙承宗所的这种情况,绝对是十分可能会发生的,更是大明不得不防的。所以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坚绝不能让后金轻易得到他们急需的东西。

当然了,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朱友建觉得,若是在官方的主导下,用丝绸瓷器等各种奢侈品,来换润金的特产,诸如人参、鹿茸和貂皮等物,这个也是可以的。但像现在的许多商人那样,拿后金急需的东西去做交易,绝对是要被朱友建给砍掉的。

朱友建其实已经通过王承恩的东厂和骆思恭的锦衣卫,掌握了许多有关晋商在张家口等地向后金输送物资的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他就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同时抄没他们的家产,以资公用。

想到这里,朱友建点零头:“孙师所言极是,此事朕之前竟未能想到。若是如此,现在看来,这海禁在这一时半会儿之内,更是不能开放了。”

看到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朱友建接着道:“南方海面尚未绥靖,时常会有海寇出没。况且大明距占城等国较远,往来一趟殊为不易,出海与各国互市必然不能经常进校朕看可定为每年三次,商贾百姓若有想与之互市者,可先向当地官府报备。再由各地官府报至所设立的几处市舶司。朕看可先在苏州、松江、宁波、温州、福州、漳州、广州等地设立分属市舶司,而总司则放在南京。凡是想要参与互市的商贾百姓,均要按照其所有的货物数量,向市舶司缴税。至于开海一事,就先搁置下来,以后再议。”

孙承宗见自己的意见被朱友建采纳,自然就没了意见,便顺势答道:“如皇上所言,则臣再无异议。”完就退回了班内。袁可立对于孙承宗的建议也是十分赞同,被没有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否决而心生怨怼。在孙承宗退下之后,也跟着回到班列之郑

朱友建又看了看众人,道:“既然诸卿都无异议,那等明日朝议时,此事就由内阁提出,六部附议,如何?”这样做的话,由内阁和六部在前边做挡箭牌,也能减少一些阻力和不必要的口水仗。

“臣等遵旨!”韩爌、袁可立等人哪里又能不知道朱友建的想法?不过大家既然都已经商量好了,也同意了,那就是替皇上做个挡箭牌也没什么好的。更何况这件事利大于弊,是解决大明燃眉之急的一个办法。谁要是反对,那你就先拿出来更好的对策,能满足大明现在缺粮缺钱的需求再。不然就闭上嘴,不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