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初唐大农枭 > 第两百四十九章 颠覆收到的奇效

第两百四十九章 颠覆收到的奇效

推荐阅读:

去看病用药。

老百姓遇到猛兽袭击,军队组织狩猎,肃清所有活跃在附近的野兽。

老百姓的房屋走水,军队也会尽最快的速度,帮百姓扑灭,然后帮助他们重建。

而当官的,更是有一套奇葩的考核制度,首先看你为百姓们修建,开辟了什么谋利的产业,其次看你为百姓们销售出去了多少他们的产出,最后看你为他们带来了多少的利益。

于秋给各县的县令制定的最低标准,就是要在一年之内脱贫,两年之内家家有结余,三年之内全面奔康。

而所谓的康之家的标准,已经不止是大唐制定的中户,或者上户的标准了,而是和富户差不多的标准。

每家都得有三间以上砖瓦结构的房屋,有马车,牛车,各种牲畜和鸡鸭家禽。

要知道,于秋是在去年洺州自治的时候制定的这些标准,而到今年五月,时间其实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洺州可还没有经历过一次秋收呢!

而现在看来,洺州已经提前实现邻一年的脱贫目标,因为,洺州城的工户,每月的人均收入都在三贯以上,尤其是一些有房屋对外出租的,每月光是房屋出租的收入,至少都是五贯以上。

鸡泽县,八万亩燕麦田,一百五十万亩草场,养活着数十万头牛羊牲畜,光是正月出售给李建成的那一笔大单子,就得钱七十五万贯,而他们平时零散的牲畜交易收入加起来,远远比这个多,在关中,江南,可都吃的到他们养的牛羊,而且,皮毛方面的收入,才是他们的总收入的大头。

而鸡泽县,用来管理这些牛羊的百姓,总共不过五千户人口而已,半年营收就超过了三百万贯,即便是将其中的八成收入都归到了都督府,但剩下的六十万贯,也够每户分上一百多贯的了,使得人均月收入达到了四贯以上。

而鸡泽县的产出收入,还只是洺州各县垫底的存在,除了州城的各种工坊,武安县的大棚蔬菜,曲周县的毛纺皮货,洺水县的水产和水陆运输产业,邯郸县的铜铁矿产,邱县的盐产,平恩,肥乡的煤炭,冶炼,家禽养殖产业等等等等,无一不是见效比牲畜养殖更快的高盈利产业,百姓的收入都不差,用大治之象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圈走下来之后,他们总结发现,洺州之所以能把各个产业都做好,是因为百姓根本不用担心被别人剥削的问题,军队和官员,帮他们解决了所有他们搞不懂,解决不聊问题,他们只需要付出体力,一心专注生产就好。

这就让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些搞不懂了,难道,以前朝廷坚持的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