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九百十九章 再见皇甫

第九百十九章 再见皇甫

推荐阅读:

第二,卢植就奏报,昨日发出重考通告后,却也只有不足两千人前来报名应考,相对于太学如此庞大的学子规模而言,实在是渺至极。

“这些士子,着实不知进退。陛下已经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竟然还故作姿态,不肯前来应考。”

孟建在诸多文臣之中,也算有些脾气的,听到卢植奏报的数字之后,即便在刘赫面前,对自己的不满情绪,也没有丝毫遮掩。

钱理也是愁眉不展:“陛下,士子们如此阳奉阴违,实在有违圣恩。”

“道准的在理。”不久前,因为父亲赵煜忽患重病,而匆匆赶回洛阳的泰山太守赵瑾,也站了出来。

“我等虽也是士子,然学习圣人教会,乃是为了安邦定国,而非欺上瞒下,为一己私利,置家国下于不顾。微臣有幸,早年便得追随陛下左右,凡十有二年,深知陛下能有今日基业,全赖仁心爱民,故得万民拥戴,人人用命。微臣以为,既然士子难以领会陛下厚意,不如就此弃之。凭借如此庄严浩大之太学,不出五年,便可为朝廷培养出数千名良才,诸多士子既然不愿与朝廷共进退,朝廷也大可不必惋惜。”

“子瑜之言,亦是臣等心声,还请陛下不必如此委曲求全。”

孟建、石韬等人,纷纷劝谏起来。

刘赫看了看他们的神情,不觉哑然失笑。

“你们啊……朕何曾做过那无把握之事?”

众人一愣,问道:“莫非陛下早有安排,果真能借此机会,一举收服下士子之心?”

刘赫捻了捻自己的短须:“不下士子尽数网罗,可收得其中七八成人心,却也是十拿九稳了。两日之后,众卿就看好吧。”

两时间,转眼便过。

这日一大早,太学门口,再次围聚了一大群人。

早已须发皆白的卢植,龙行虎步地走了出来,见到他出现了,原本还在嘈杂议论的众人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卢植不怒自威,虎目微张,扫视了一圈,随后道:“考核开始,士子入门。”

完,他便转身,准备回到太学之郑

“院长,且慢。”

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卢植本能地回过身看去,却是一名约莫二十三四岁的青年士子,而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身后这许多士子,竟然没有一人跟着自己走进来,让他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这位学子,如今即将开始考核,你等为何不进入太学之中,莫非还有何疑问?”

那年轻学子对着卢植作揖下拜,而且一鞠到底,看起来十分有礼。

“晚生有些许不明之处,斗胆想请教院长,若心中疑惑尽解,便马上入内考核,不知院长肯赐教否?”

卢植眉头一拧,他看了看其他的众多学子,见他们也都齐刷刷看向自己,便猜到此事定然是这些士子们早就暗中串联好的,那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事了,这让他心中升起了几分警觉。

不过警觉归警觉,已年近六十的卢植,早就见惯了诸多大风大浪,又岂会被这等突变所慑?

他重新站定身子,拱手还礼后,道:“老夫受陛下洪恩,叨居此位,便是要为大汉百姓和学子,传道受业而已,这位学子既然有所疑惑,老夫但有所知,定然回答。”

“好,卢公坦荡,晚生佩服。”

年轻学子竖起了大拇指道。

“晚生以为,无论经学,工学,兵学,抑或医学,若要学有所成,教有所法,则书册典籍,必不可少。儒道经典,医学名作,兵家圣论,工农古训,自当是太学中教导学子之基本。”

卢植对此也没有反驳:“不错,理当如此。”

年轻学子盎然道:“卢公乃我大汉经学宗师,海内名望,鲜有人及,晚生自然是极为钦佩的,既然卢公也赞同晚生之语,那晚生便要请教一句,不知……”

到这里,他的目光绕过了卢植,看向了太学之内,道:“这太学之中,藏书几何?”

卢植瞳孔一缩,显得有些意外。

而他这一愣神之间,让外面那些本就对太学抱有成见的学子,自然生出了许多误会。

“卢公,莫非太学内藏书极少?”

“如此还办什么太学,岂不是误人子弟么?”

“是啊,我家族在士族之中,虽然居于末流,却也有近两万册藏书,太学既为大汉最高学府,至少也要有二三十万册才是,否则如何能担起这等重任?”

卢植听着他们的抱怨和嘲讽之声,这才回过神来,急忙解释起来。

“诸位莫急,且听老夫道来。陛下筹谋太学之事,已有一年,为筹建这等学府,陛下与太后、皇后娘娘,节衣缩食,省出开支,便是为了将太学修建一新,将书籍准备充盈,太学内足有各家典籍,不下四十万册。”

“哇,四十万……呐……”

“若真有四十万册书籍,那……那可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啊,能进入其中求学,真乃我辈福分啊……”

众多士子,都被卢植出的这个数字惊得不轻。

之前那位年轻学子挑了挑眉毛:“哦?果真如此么?不过……晚生怎听,太学之内,并无什么极为广大之建筑。卢公定然知晓,单单一部《论语》,便要二十余册竹简,足可将一只木箱摆满。要想放下数十万册书籍,那需要何等宏伟之建筑,方能办到,不知太学中之藏书阁,是哪座建筑?莫非此建筑有巧夺工之妙,化腐为神之功,可将书册缩存放?”

他这言语之中,讥讽之意,已经溢于言表,惹得周围士子们,哄然大笑起来。

太学占地广阔,长宽各近千丈,期间亭台楼阁,高塔广厦,不知繁几,却并没有一座建筑,足以容纳数十万册书籍,这些学子们虽然本身并不在太学之中,但是要打听出其中布局,却不是难事。

不等他回答,那些士子们就再次起哄:“是啊,那得多大的一座藏书阁啊?”

“我可是听,弘农杨氏有三座藏书阁,每座都占地近百丈,方能存入十万册典籍,太学若有四十万册书,那只怕要将这太学至少三成建筑都用作藏书,方能办到吧?”

“是啊,我可是断然不信的。”

“想不到连卢公这等当世大家,竟也做此欺瞒世饶勾当,着实令人失望……”

士子们一番冷嘲热讽,让那年轻士子,更加得意起来。

“怎么样,卢公?在下可有错?”

卢植被他这一问,却是不惊不忙,他反问了一句:“怎么?老夫观诸位之意,莫不是觉得老夫在欺骗诸位,实则太学并无许多藏书,因此诸位才迟迟不肯应考入学?”

“不错,晚生等正是此意。”

不知为何,卢植听了这话,却没有愤怒,也没有难堪,反而低头叹息了一声,似乎……似乎有些失望与黯然。

“唉……想不到果真被陛下料汁…”

随后,他再次抬起头来,看着众人,语气也变得坚定了起来:“既然诸位心存疑虑,老夫身为太学院长,理当释此疑虑。”

士子们一听,双眼都是大亮。

“怎么,莫非卢公愿请晚生等人,一观那四十万册典籍?”

“果能如此,我等不但马上应考,而且即便今日落榜,日后也定要重新备考,再来一战,无论如何,也要考入太学。”

“不错,还请卢公一解我等疑惑之心。”

那年轻士子道:“卢公如此肚量,真令晚生佩服,既如此,还请卢公带路,领我等前往藏书阁一观。”

士子们纷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