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二百零八章 败兴

朱友康走了之后,珍珍哭了一夜。

她没想到朝思暮想的三金哥,竟然是从就一起生活在身边的白眼狼。心中万分气愤。

她趴在土炕上哭了大半,等再也没有力气哭了才爬起来。

她看到三金哥拿来的那个包裹,气都不打一处来。上前抢过来胡乱撕开一个口子,就用手去猛撕。

一副纳了千万针的鞋垫怎么可能撕坏呢?于是,她从营生框里找来一把剪刀,用尽平生力气,剪了又剪,撕了又撕,直到把精美的一副鞋垫剪得粉碎。

然后,她就地转了一圈,又转一圈,她想把脑袋里的香糊都甩出来,让自己清醒一会儿,可是做不到。

她发疯似的把剪刀甩了出去,正好砸在对面墙上的一副挂镜上,挂镜立刻哗啦啦地从墙体上散落下来,发出了巨大声响。

她的母亲听到了声音赶紧跑过来,她一进屋一下子傻了眼。

珍珍眼睛红肿的像是灯泡,披头散发像是魔鬼,见是母亲来了,一下子拥到母亲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母亲紧紧地抱住她,借着昏暗的灯光,她看到满地都是碎布片子,墙上的挂镜已被打破,玻璃碎片散落一地。

吃惊地问道:“刚才谁欺负你了珍珍?”

这一问不要紧,珍珍哭的像密麻糖一样,似乎永远也听不来。母亲鼻子一酸,也陪着闺女哭起来。

第二一大早,珍珍母亲就来到朱友康的干爹老冯家。

老冯家还没有来门,只听到像是报丧一样急促的敲门声。

“老冯,快去看看我家珍珍吧,珍珍完了,珍珍完了,珍珍完了!”老冯一边穿着上衣,一边开门听珍珍母亲的控诉。

“又是三金这子!真不让人省心啊!”老冯一声叹息,不知如何是好。就把珍珍母亲让进屋里,进一些好话哄着。

“本来俺闺女要退亲的,你偏偏要把花布拿回来,这下可好了,现在遭罪的是俺闺女,丢面子的是一家人,今你给俺个清楚,要不,俺就住你家过年了,俺没脸再从大街上走了!”

珍珍母亲到了痛处,又像昨晚上那样,爹啊娘啊的哭起来。

这大过年的,一个妇女跑到家里大哭大闹,在冯家还真的是第一次。老冯老伴一听哭声,赶紧从炕上下来去哄她,起码不能在让外人听到哭声。

因为孩子们关系不错,大人们也没啥可的,只有好言相劝。

老冯答应要去收拾他的干儿子,这才把珍珍母亲稳下来。

老冯大口大口地抽起烟来,看来这还是一件不好办的事情。不是能把事情拉回来,而是大过年的去干亲家里,大喊一阵子也不是个事儿啊。

老冯正在左右不是的时候,珍珍母亲突然像是想透了这里面的道理儿一样,脑袋一下子开了窍儿。

“老冯,我来你家,是为了让你知道这件事,你也不用去朱家了。我还丢不起这个人哩!我家珍珍又不是嫁不出去,谁媳嫁到他家里,就是一个秀才呗,家里穷的叮当响,我才不媳哩!”

冯玉珍的母亲,了一句清楚话,一下子给老冯解了围。

老冯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自己不该来撮合孩子们的事,孩子们都长大了,翅膀硬了,自己做不了孩子们的主了。

老冯听了珍珍母亲的话,盘算着年前就不去朱家了,不过正月里什么也得去看看,把话开去,毕竟都是乡里乡亲了,别搞得两家像仇人似的。

朱友康与珍珍的来往从此算是有了一个了断了。

为了早点领到宅基地的200块钱押金,朱书堂改变了拆房子的时间。

因为村里规定,凡是在新农村规划内的第一批宅基地都要在半年时间内主体完工,否则,预交的200元押金收归大队,并且没收宅基地重新分配。

过了正月初五,朱友康的奶奶在母亲协助下,在地前点了香和蜡烛,烧了拆迁纸,跪拜完毕,点了一挂鞭炮,西屋就开始拆了。

朱友康只好临时搬进奶奶的南屋,和奶奶一起住。

正月里闲人多,除了自己家里的女婿和侄子们,还有左邻右舍的,原来关系不错的,都来帮忙。

原来本队的半拉眼、山、喜、秋生,外队的老冯头、梁高山等都带上工具前来支援。

原计划两拆完的活计,一时间就完成了。

趁着大伙儿的热乎劲儿,朱书堂开始在新宅基地上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尺寸,挖基础,打根脚石。

尽管气有些冷,但是没有雨雪,阳光明媚,做起活儿来也很爽当。

为了节省大梁,朱书堂在设计时,只把中间设计为通透的三间,剩下的都是隔断墙。

这样做,省了三个大梁,但是需要垒砌四个断间石头墙。

四个石头断间墙又需要大量的石头、麦秸泥,还要多用好几个工。

老朱不是不算账,而是石头是自己挖的,用工都是义工,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只是垒砌石墙需要管几顿饭。

石头不用上愁了,木料暂时短缺就去借。再不行就去买队里拆下来的木料,尺寸应该没问题,等支取了押金再换上。

问题是还需要不少砖。砖窑的红砖很贵,从三分钱涨到了五分钱一块。老朱想自己买些矿上的炭泥,回来自己挖窑自己烧。估计大一点的砖窑烧一窑就够了。

于是刚出正月十五,老朱就叫来外甥开着拖拉机和友兵、友康一起跑到东丘矿上拉了一车煤。

砖窑就选在自家承包地的救命河北坡,借着自然地土埝,挖下去省了不少事,而且挖出来的土,正好可以做土砖坯子。

砖窑点火的那一,正好新房的主题墙只差前脸墙了。因为这一面是正墙,要垒砌成砖墙。

为了节省时间,省去了一些灭火程序,烧出来的是蓝砖。

砖先烧着,石墙已经垒好,又开始忙着收拾春地了。这样,大家帮了义工,又不影响生产,一举两得,恰到好处。

朱友康没有等上垒完墙就要开学了,他只好急忙到学校里上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