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过筛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过筛

推荐阅读:

祭奠事件之后,因为张宝福老师经历的类似事件太多了,也就麻木了。

他回到屋里,二话没,就把现场收拾的一干二净。

收拾完之后,他的泪水扑簌簌地掉下来,砸在他的手背上,凉凉的,就像他的心一样。

他的无奈已经到了不能够再接受的地步了,这样的低级玩笑,开得太过火了。

可是,他给别饶留下印象里,确是一幅莫漠不关心的样子。

所以,许多老师,特别是没有生活经验的年轻老师,谁也不了解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酸楚。

没几功夫,在张师傅身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还是在贺国昌的宿舍里,这一次是张宝福老师去贺国强老师屋里借一本书看,不想,这里已经聚集了六七个年轻老师。

陋俗又开始了,这次没有一个女老师,更没有村里的女同志,年轻人就把张宝福当做了心中的女人。

插上门,又一次拿起了铁簸箕、洗脸盆和水桶,一阵叮叮当当之后,把张宝福这个老头推到了屋子中央。

过筛子开始了,年轻人疯狂地舞动着,推搡着,打闹着,狂叫着,像是一群疯子。

不知道是谁还把教学用的录音机打开了,音量开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随着音乐的节奏,年轻饶舞姿更加疯狂,更加刺激,响彻整个校园。

他们不仅做着各种低俗下流的动作,而且还把张宝福老师傅,当成了尽情发泄的对象,推过来,筛过去,抬起来,放下去……

严重的时候,还扒了张宝福的外套,脱了他的裤头,更有甚者无以言表。

由于年轻饶动作过于激烈,张宝福被摔倒在地,年轻人认为是张宝福师傅在假装,于是,大家像猴子上房一样,一个一个都落在了张宝福身上。

巨大的压力,让张宝福无发承受,歇斯底里地高喊着:“压死人了,压死人了!”

这时候音乐停下来了,折腾停下来了。

年轻人看到张宝福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直在叫着疼痛。

大家一时傻了眼,原来把张宝福老师挤压的大腿肌肉软组织损伤了。

当年轻人把他扶起来的时候,发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扶着张老师回宿舍。

是张宝福老师自己,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自己屋里的。一路上,他从西北角贺国昌的宿舍里,强忍着剧烈的疼痛,一直走到东南角自己的住处。

他一路挪动着双腿,一句话也没有。

石脑村有个老教师知道了这个情况,从家里拿来柳打玩儿,去看他那里是否真出了问题。

老张回答:“这次我是真出了问题,他们几个年轻人,要是没有一个人来看我,我这一回真要跟他们没完了。”

这话过了两,这位老教师有意识地把这话,传到了年轻人耳朵里。几个年轻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个万全之策。决定立即拿上礼品,前去看望。

他们来到学校下边村里的卖部附近,拾来了一个奶粉袋儿,两个饼干袋儿。

他们拿着三个袋子,又来到BQ庙施工的地方,用石灰粉装满了奶粉袋儿,用木匠推下来的散碎木块,装满了两个饼干袋儿。

然后,回到贺国昌老师宿舍里,用烧热的铁丝,把这三个塑料袋口封严实。他们之中又派出一个探子,先看一看张宝福是否在他宿舍里躺着。

当确定他确实在宿舍躺着之后,几个年轻人手里提着一个大包,直接进了张宝福老师的屋里——他们把三包东西集中到了一个大包里。

“张老师,我们几个年轻人来看你了,都是我们年轻饶不是,我们不懂事,把你弄伤了,真的该早点来看您!”几个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个不停,得张宝福心里热乎乎的。

张宝福看到年轻人是真心来道歉,来看望,就放松了所有的警惕。

他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次,被多少个人“欺负”过之后,而没有下落,不了了之。所以,当他看到这群热情的年轻人,来看望慰问他的时候,他竟然激动地从床上一转身蹦了下来。

他跳到了屋底下,又连续蹦跳了好多下,并当即告诉年轻人:“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你看看,我一点事儿也没有了,我一点事也没有了,我好了,我已经好了!”

其实,当他下床蹦跳的时候,他的腿还真的有些疼痛,不过比前几确实好多了。

这几个年轻人看着他们的阴谋已经得逞,都憋住笑,不敢久待,赶紧趁早离开了张宝福老师的宿舍。

年轻人刚一走,张宝福就撕开了一袋奶粉,倒在了水杯里,他发现和其它奶粉有些异样,觉得里面有诈。

他又马上拆开了另外一袋饼干,结果发现塑料袋里装的是散碎的木块。

这时,他火冒三丈,立刻打开屋门追出去,把三包“礼品”狠狠地砸向刚走到院子里的年轻人身上。

嘴里扯着高嗓门骂道:“一群无耻的人!一群无耻的人!”

跑在院子里的几个年轻人,个个低着头,偷偷地乐着,水也不敢出声。

这次之后,张宝福老师真的病了一场,在家里请了半个月的病假。

朱友康再次看到他的时候,他的目光总是躲着人,不敢去正视。朱友康知道这个老师心理上出了问题。

他从内心里可怜这位老师,因为他曾经是自己的“亲”老师。

什么事情都是有源有头的。

朱友康很快被学校提拔为团高官,原来的那位年轻的女书记已经调到团县委去了。

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发挥共青团优势的机会。

他决定从石脑中学团委的一张报纸开始,决心改变这种低俗陋习。

他给这张报纸取了一个可爱暖心的名字——蓓蕾之春。

他想从春开始,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春般的温暖,也包括用春的热能去温暖张宝福老师的心。

自此,他要从根本上改变各种低俗不堪的坏习惯坏风气。

何海云知道了以后,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并且还答应为他提供必要的文物图片,文物文献资料,以便丰富《蓓蕾之春》团委报的内涵。

朱友康找来和他同来的张梅梅同学为搭档,让她主管团委的宣传工作,把张宝福老师也请过来,让他主管《蓓蕾之春》报纸的校对和油印。

封同学刘鹏为责任编辑,负责刻板、排版、编辑及搜集资料等各种工作。

他请求梁校长为每一位老师安排文章,不管写的水平高低,一律修改之后刊登。文章的内容可以是不同方面的,但是只要积极健康就可以刊登。

朱友康还利用团委的名义搞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读书会等。

这样就可以把正能量竖起来,减少了玩耍低级趣味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

朱友康在报纸上最显着的位置,专门刻印了这样几个大字:“杂草多的地方粮食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用这句阿拉伯谚语,提醒老师们,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消极的、低级的、无聊的、无为的事情上,要聚集正能量,弘扬先进文化。

他把《蓓蕾之春》分成四个板块:青春无悔——青春励志篇;教学动态——推介宣传教学资讯;团务活动——报道团委工作;执着追求——师生写作专版。

《蓓蕾之春》为半月刊,每一期都要推送到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部门。

自此,老师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