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要素

江梦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了传承中医文化技术的主要法宝。

这就是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始终要抓住人这个第一要素。一旦有了人,特别是人才,你无论做什么事业,都会得心应手,风调雨顺。

她把爱好中医者,在公司内部划分为三个层次,其目的就是区别人才,因人而用。

经过缜密思考,她把传承中医事业,划成了一个圆圈儿——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从饶因素到物的资源,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她先从人,这一第一要素考虑,这是传承发展中医事业的火车头,后面的都是车厢。

她出台了一个特别招聘,面向全市招聘了非常优秀的老中医5人智囊团。并对这5人进行了具体分工。

把这5人分为两个组。

第一个组为2人,到扁鹊庙群这样的蓬州半山区工作。培训地点:扁鹊庙群中医学堂。

培训学员范围:负责丘陵以西所有乡镇的中医公益培训工作,和坐诊理疗。

第二个组为3人,到蓬州县城中医培训理疗中心工作。培训地点:中医培训理疗中心。

培训学员范围:具体负责蓬州平原地区所有乡镇的中医公益培训,他们三人轮流培训,轮流坐诊。

这样以来,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志愿者,分分前来学习。

为了搞好公益培训,为了便于日后管理,从这些老中医第一次两座开始,把扁鹊中医培训工作,进行了编号,使得培训工作有序展开。

并且每一次培训,都要有专人进行现场拍照和发布各媒体平台进行及时宣传。

根据这几个老中医的不同专长,把培训内容分为不同批次,进行系统化学习。

每一次开班之前,由主管企业文化的宣传人员,编制印发宣传资料,由全县每一个中医把工作站、石脑制药公司、中医门诊、公司药店的每一个职工进行广泛宣传。

这些宣传资料上我一次都会写明,主讲人、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授课内容、培训人数(每期不超过30人)、注意事项等等。

并且要求每一名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们带上笔记本和笔,每次培训学习结束,属于理论部分的,都要进行一次笔试,属于实际操练的部分,进行现场实操考核。

只有参训学员考试合格,实操过关,才可以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有了这些资格证书,参训学员就可以自行或者参加石脑制药公司的中医工作。促进了这部分物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

中医培训之所以生命力之强大,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

石脑制药公司这样做的至少有五个贡献。

首先,给无业人员或者打算再创业人员,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就业或者再就业机会。这样就可以带动家庭致富,提高社会储蓄,增加社会厚度。

其次,这些学员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养家糊口的本领,就会稳定一方百姓,增加社会稳定系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

第三,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学员中医水准,普及了中医知识技能,提升了公民整体素质,传承了扁鹊中医药文化技术。

第四,充实了石脑扁鹊中医制药公司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为政府减轻了财政压力和就业压力。

第五,缓解了老百姓看病消费的压力,解除了老百姓病痛的折磨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社会压力。

关于中医培训学习之后的所有资格证书,统一由负责协助江梦云工作的冯方慧负责。

经过江梦云和冯方慧一段时间的出差联系,这一工作很快得到了解决。

目前已经开班了三期,每一期过后,将培训成绩报送过去,经过正常手续审批之后,凡是考核成绩合格学员都可以拿到资格证书。

江梦云算了一下,仅这三期培训,就收留了将近100个中医合格学员。

对于一个不到30万人口的县来,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培训100期,到那时将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3000多饶中医庞大的队伍啊!

由此她开始发疯地联想,如果能够这样持续下去,我们的扁鹊中医传承,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虚假梦幻,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远大目标和理想。

假如把这些学员们都发展成为中医工作站,或者叫连锁经营店——到时候就要认真地起一个非常响亮好听的名字,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那么日后扁鹊中医,以及扁鹊中医连锁门店,就会出现在蓬州内外,省市内外、国内国外。

那么,中医就会从名不见经传的蓬州,逐步发展的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

那么日后就会出现一个“世界中医看中国,中国中医看蓬州”的崭新局面。

这样想着,江梦云陶醉在从未有过的幸福里。

“梦云,你猜有甚喜事了?”

江梦云正在中医培训理疗中心,细研发展规划的时候,冯方慧进来了。

她手里拿着一叠足有好几页的资料和一块扁牌,放在了江梦云眼前。

“江总,你快来看,这个是你撰写的‘扁鹊经络四核医学’特异系统疗法一书,已经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这个是该书的证明证件,还有那个是给我们办法的扁牌。

还有这个,这个是我们的实验室研,研发出来的丹参九味丸,顺利申请到生产专利。

你看这是我们申报的资料,这是上面的文件批复,还有专利证书和专利号。

恭喜了,恭喜了。江总,恭喜你了!”

江梦云这时站了起来,翻阅了一下冯方慧放在案上的几张资料,又拿起专利证书反复看了几遍。

放下证书,用双手端起扁牌,在冯方慧面前晃了晃,声音非常甜蜜地对冯方慧道:“哈哈,真是喜事临门啊。原来这就叫双喜临门啊!太让我高兴了!谢谢你了方慧姐!”

“江总,依我看,既然我们的专利都批下来了,那是耽误不得的。因为那都是沉淀的的成果啊!绝对不能让它们躺在家里睡大觉的。”

冯方慧作为助理,时刻提醒着江梦云的前进方向。

“方慧姐得对。我刚才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看咱们先把这个专利交给实验室他们,让他们先出一些样品,我们为了谨慎起见,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再投入批量生产也不迟。”

江梦云严肃地对冯方慧道。

“那江总这个专利打算怎么利用?”

冯方慧又提醒江梦云她自己的那份专利。因为这份专利不是生产药品的专利,一时冯方慧也不好。

“我的这本书,以后就是咱们中医培训理疗中心的专用培训教材了。

以这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医适宜技术,就是作为中医培训学习推广项目,加以广泛培训、学习和推广的。

这才符合国家中医传承发展要求!”

冯方慧听了连声称赞江梦云有远见。

“下边怎么这么热闹啊方慧姐?”

江梦云问冯方慧。

“那是一个患者来送锦旗的吧?我刚才上楼的时候,看到他们停在楼下等人呢。”

冯方慧一边解释,一边拉着江梦云向窗外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