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交际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交际

推荐阅读:

那傍晚朱振雄主任召开的第一次校长见面会,新到任的纪检组长戎德林,紧挨着朱局长左侧落座。

他微黑的脸上布满了胡子茬子。

上身穿一件毛料中式大褂,大大的扣子很显眼,宽宽的衣领,弥补了他长脖子的不足,反而显得格外精神。

他的眼睛不时地看看这位新任主任,又不时地看看前方的校长们和机关的同事们。

他的面前已经习惯性地摊开了一个大红本子,跟随他十几年的那支钢笔,在他手上转来转去。

再加上那微微皱起的眉头,严肃的表情,犀利的眼神,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题。

他和朱振雄主任是早年的老相识了。

八十年代中期他们在中丘公社有过交际。这次又在教委机关交际到一起了。

当时朱振雄刚刚从部队复员转业,凭着他父亲县人大副主任的特殊背景,23岁就进了教育机关,一个月后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

25岁那年,朱振雄被提拔为综合科副科长,随后升为科长,28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少数正科级干部。

从城关镇镇长开始,先后担任中丘公社党高官,交通局局长,最近又担任了县教委主任,确实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

而戎德林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山区丘陵地带,当了整整八个年头的公社职员,经过“八年抗战”,38岁才奋斗到公社一个副科级干部。

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退伍兵,28岁的朱振雄已经是中丘公社党高官。

作为公社科员,戎德林文学造诣很深。

他经常利用下乡闲余时间搞写作,写得一手好文章,在过去的八年当中,在省市报刊上发表通讯、诗歌、、还有散文等30余篇。

为此,他跟同样爱好写作的朱友康交情不浅。

他的社会兼职还是蓬州县文联副主席、蓬州县作家协会常委委员、蓬州县政协常委委员。

戎德林的笔杆子出了名,可仕途却像黄河一样蜿蜒而曲折。

当时县委办公室的杨金宝是他的老师。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同事,几次荐举他到县委办公室写大材料,可惜的是,他碗里剩下的都是闭门“羹”。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八辈儿都是农民,这次能进教育机关,也完全是一种机遇和巧合,农村条件差,养孩子养家让他的日子过的很难堪。

上次到县城里给孩子买奶粉,他口袋里的5块钱有些破旧,还粘贴着厚厚的胶布,本来打算给儿子买一袋奶粉,然后再买一个玩具海豹顶球,只可惜跑了多家门店,都不认这张钱。

怎么办呀?

总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吧?

为了孩子,硬撑着脸皮,跑到县城同学顾建明家里借了20块钱。

来也巧,他这位在科技局上班的同学告诉他,县委办公室最近可能要招聘三名文秘人员,因为办公室有二人高升了,具体报名程序还不很清楚。

随后他找到杨金宝老师。

杨老师:“昨县委领导刚确定了这个信息,还没来得急告诉你。这次考试,你切记……”

随后他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因文笔好,综合基础过硬,在这次县委机关招聘文秘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办公室文书。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文章见诸各大报端,获得好评,还被评为机关报方南日报的特级通讯员。

十个月之后,他又转战到县委机要室工作,从职员到副主任,再到主任(正科级),依靠自己的实力,得到领导赏识,不久调到中丘公社任副书记。

这年他38岁,比朱振雄的正科整整晚来了十年。

三年后调平坝乡任书记。

可惜的是,这位正直忠厚,又干净干事的好干部,在一次班子调整中,鬼使神差地被安排到教委机关任纪检组长。

这桨正科副用”,美其名曰:“文人应该发挥文饶政治优势和育人优势”。

戎德林常常想,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忠诚干净干事,相信党相信政府,会正确选择自己、安排自己,只是还不是时候。

他还揣着坚定信念,为了蓬州教育事业奋力拼搏,积极进取,争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和美誉,得到了教育同仁、社会各界及父老相信的肯定和赞誉。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戎德林的座右铭和做事指南。

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位比自己提前十年,当上正科的朱振雄主任,脑海里一幕幕往事,忍不住往外面翻腾。

他清楚地记得,这个28岁的乡党高官刚上任之初,就干了一件不能晒太阳的丑事。

晚间饮酒太高,动了邪念之心,竟然对酒店女服务员下手。

结果这机灵姑娘一纵身,从后窗户滚翻到河边的藏里。

尽管她受了惊吓,身上轻微有些剐蹭,万幸的是,她没能让朱振雄得手。

姑娘随后报了警,这种事情性质恶劣,本来要受到严肃处理和严格处分的。

由于酒店老板出面调解,还是私下做了赔偿,道了歉,答应了所有条件后,不了了之了。

保住书记职务是第一要务。

朱振雄心里就是抱定了这一信念,即便出些钱,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后来许多人还听,这个书记还真的和这个报警的姑娘冯玉梅好上了,并且还给姑娘跑学校、跑就业、跑官职。

尽管当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毕竟纸是包不尊的。

戎德林一边看着朱振雄用左手向下捋着耳朵,一边心里想,眼前的朱振雄主任,变得不像从前的人了。

他一排正统,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莫非真的变好了?

他心里的问号像是省略号,一列一列的,在心中像过火车一样排列起来。

他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顺着往事继续往下捋着……

其实,当年这位姑娘,也求过他戎德林这个远房的姨夫帮忙,当时戎德林在县委工作,有这方便条件。

但是,被戎德林婉言谢绝了。

理由主要有三个。

一是坚持原则。在戎德林看来,原则问题是不可动摇的。

因为这关系到党性问题,关系到廉政问题,关系到口碑问题,关系到形象问题。

二是道德问题。冯玉梅的父亲冯奎茂,德性不强,唯利是图,事实上他已经不认这门亲戚了。

三是自己也不是啥大干部。做人做事需要低调,没必要为了一己私利影响大局。

那个年代,本地中专师范招生政策相对宽松,个别钻空子的都是可以办到的。

后来冯玉梅的事是谁办的,怎么走到现在的,戎德林不知详情,只有耳闻。

自从在酒店里遇上朱振雄之后,冯玉梅就再也没有找过戎德林这个姨夫。

并且戎德林调入教育机关之后,她也一直没有联系过他。

尽管是亲戚,但是,上学的事亲戚没有办,却让一位像朱振雄这样的一个“外人”给办成了,自己以后有了前程。

所以,这个外甥女打心眼里看不上他这位姨夫,内心还充满敌意。

想到这里,戎德林不由得看了看,坐在自己斜对面的冯玉梅。

这时的冯玉梅正在兴致勃勃地和邻座声对话,看得出这时的冯玉梅有多么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