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魔法言情 > 英仙战记 > 第十八章 谜之行星

公元2918年4月18日,新罗马帝国军少校冯·姜子钺正式接获执政官汪泽仁的命令,率领一支由巡洋舰和科学考察船组成的特遣舰队,前往英仙旋臂外侧约一千五百光年的宇宙空间,执行所谓的“克丽奥帕特拉”行动,考察一颗受银河系引力吸引的星际行星“易”。

这项武装科考行动被新罗马执政官汪泽仁高调宣布为探索传中的“安特内斯特”,因此,引起了英仙星际联邦的高度关注。联邦国防军派出由准将尼古拉斯·沃尔芬森指挥、冈瑟·奥斯瓦尔德中校为参谋长的追踪舰队,前往追踪并截击姜子钺指挥的帝国军第九特遣舰队。

于是,新罗马帝国军与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在“易”星域发生了自2890年年底“马丘比丘”星域大会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舰队冲突。

当帝国军特遣舰队抵达星际行星“易”时,陷入占有兵力绝对优势的联邦追踪舰队出奇不意的包围。在全军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中,姜子钺临危不惧,才地利用阿库别瑞引擎激发密集的超光速空间波动,引起空间风暴,吹散了联邦军严密的阵形,不费一枪便成功脱离对方的包围。

在接下来五月份的一系列战斗郑帝国军第九特遣舰队在姜子钺的指挥下,先后成功地发起第二次空间风暴,使出调虎离山之计,成功地摧毁了联邦追踪舰队的一部分战斗舰只和后勤补给舰只。随后,姜子钺又利用对方丧失补给舰只的弱点,利用综合补给舰“奥林匹斯山”号诈降,引诱对方上当,再一次毁灭了联邦追踪舰队近半的剩余舰只。

最终,屡遭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重创和羞辱后,沃尔芬森准将和奥斯瓦尔德中校无奈地选择了撤退,惨败而归。

这场由姜子钺指挥的新罗马军边境舰队第九特遣舰队以少胜多,战胜数倍于己的战役,被双方一致称作“易”星域冲突。

冲突的结果成就了姜子钺的英名,他因此再度获得代表新罗马帝国最高荣誉的“黄金凯撒”勋章,并且得到更大的指挥权限。使姜子钺在荣耀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又一步。随着边境舰队根据执政官汪泽仁的指示,派往“易”星域的增援舰队到达,姜子钺旗下的巡洋舰总数达到了两百二十一艘。由一个少校统领两百多艘巡洋舰的现象,无论在新罗马帝国还是在英仙星际联邦都是少有的。

“易”星域冲突无疑成为新罗马与英仙联邦展开全面战争的新契机。

无论是新罗马的统治集团,还是英仙联邦的政治精英,都企图以此次冲突为理由扩大战争,借机谋取各自更大的利益。

处于新罗马帝国权力金字塔顶峰的九大元老在做出增兵“易”星域的决定后,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在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的授意下,由国防部长埃里克·冯·布隆伯格五星上将亲自指挥的国防军主力舰队就分批出航,前往英仙旋臂星际之外,准备争夺“易”星域的控制权。

星际行星因为被新罗马帝国刻意渲染,而被与传中的“安特内斯特”联系了起来。但在联邦追踪舰队败走之后,新罗马的科学家登陆“易”行星进行实地勘探,却发现了这颗来历不明的星际行星具有奇特的结构,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六月中旬在“易”行星表面进行的全球人工表层地震,使所有参与考察的科学家和军人感到吃惊不已。经过大型综合科考船“规尺”九号上的dna计算机“龙凤呈祥”对人工地震的数据进行分析,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易”行星的奇特而又迷一样的内部结构——这颗星际行星居然有一层“装甲”!

除了以行星自转轴两极为圆心,半径皆为四千千米的两个极冠地区以外,行星的所有地方,在行星平均海拔以下一百米处,有一层厚度达到五十千米的未知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吸收激光、声波等的能量,还具有超乎想象的硬度,可以是“钻不透”、“打不穿”的装甲。新罗马帝国科学院院士、科考队领队乌尔夫·伯恩斯坦称其为‘奇异物质’。

由于两极极冠地区的地表之下并没有这种“奇异物质”,所以人工地震的能量通过两极极冠顺利地深入到“奇异物质”之下的行星内部。从而使科学家们能看清这颗星际行星的内部构造。

无视那层“奇异物质”,“易”行星可以看成是放大一倍的地球,它拥有与地球几乎一模一样但规模更大的铁核、界面、地幔……只是地幔之上的岩石板块只存在于两极极冠地区,其他地方位于地幔之上便是那层神秘的分布极为均匀的“奇异物质”。

两个极冠地区的板块都非常零碎,活动极为剧烈,几乎每一秒钟都有强烈的地震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看上去,“易”行星就像一个两头喷火的球形烟花。

尽管太空中的遥感表明,两极极冠地区之外的行星表面也非常崎岖,山脉连绵、火山高耸、沟壑纵横,但是通过对人工地震震波的合成图像分析表明,这些山脉、火山、峡谷和深沟与行星内部并无直接联系。两极极冠地区以外的地形都不是行星内部地质运动造成的,火山全都是死火山——确切地是“假火山”,并无与地幔相连的通道。

那复杂的行星地表就如同人工堆积,高山深谷都不像是地质运动的结果,更像是沙盘里的手工产物。因此,除了两个极冠地区之外,“易”行星的地表完全可以看成是堆积在那层“奇异物质”之上的沙盘!

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便是行星的磁场两极非常精准地与自转轴两极重叠!

伯恩斯坦认为,地表下那层“奇异物质”将行星内部的能量释放限制在两极地区,导致了整个星球如此特殊的结构。

但是关于那层“奇异物质”的成分、结构,科学家们却一无所知。人类现有的工具均无法从它上面取下样本,也无法用光谱分析来判断它由哪些元素构成,因为所有波段的辐射都被它完全吸收。根据行星的引力、运行轨道和速度等一系列文特征推算出来的“易”行星质量,与分析人工地震探测到的所有已知物质得出的行星质量对比,科学家发现后者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九。也就是属于未知的“奇异物质”质量占到“易”行星总质量的十分之一。

“很显然,这层‘奇异物质’还是一层厚重的装甲。”通信连线中,介绍完分析结果,乌尔夫·伯恩斯坦教授打趣地做了总结。

“教授,您认为这是自然形成的吗?”姜子钺问道。

“现在不能确定。根据人工地震的数据分析,它的形状是相当完美的。这层‘奇异物质’在两个极冠地区的开口很简洁,形成的圆形也非常完美,好像是人工精密切割。”伯恩斯坦的口气饱含着惊奇,“在没能确认是人造物之前,我们只能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可是话回来,就算是人工的,又有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建造这大的一个东西?”姜子钺摇着头。

自二十二世纪,太阳系火星移民成功以来,人类便号称具有大规模改造行星的能力。但时至今日,这种能力其实还仅限于对一颗类地行星进行地表环境方面的改造。像这种制造一层规模巨大的“奇异物质”,并将其放置于地幔之上的,已经是远远超出人类当前技术水平的行星结构改造,

当然,不排除生产力远在人类之上的外星智慧生物所为。但是问题还是那个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他们在哪里?(here are they ?)二十五世纪末在行星“安德洛墨达”发现了原生的外星生物,一度使人类异常狂热,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外星智慧生物是存在的。可在随后数个世纪里,英仙旋臂星际大开发虽然找到了更多的外星生命,包括类似地球灵长类的动物,却仍然没有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外星人”。

共3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