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剑颂 > 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献青鱼

白衣的甘棠把那盘吃食端正的放在龙素的身前,而白衣的少女也回之以礼。

甘棠仔仔细细的打量龙素,这种注视有些不礼貌,毕竟侍女是没有办法直接看着上位者的。

这种尊卑之礼在很久以前就流传,但是在东周列国的时代,庶人见到各国的官差,却可以直视平视,甚至还有圣门会因为官员行为不检,不当,而一怒之下拔剑杀人。

就如同程知远之前在赵国巷中袭击赵迁一样,堂堂的王长孙,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时代,被程知远这种高手突然袭杀,那么不论是有理还是没理,那都会变成没理。

但是在东周列国的时代,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讲道理。

不论是嘴皮子的道理还是动手的道理,总而言之,能够服对方,那么,对方就一定会信守承诺,甚至久而久之,还会被你折服。

墨家以前就干过这种事情,某位墨家非常着名的子弟用棍棒教育了一个憨憨,并且打一次一次道理,最后对方确实是“心悦诚服”了,毕竟再打下去就要出人命了。

嘴皮子的道理先讲,讲不通就用拳头去打。

东周列国时代的逃犯身份其实根本没有太大的威慑力,齐国呆不下去不能去鲁国?得罪了鲁国不能去楚国?

下国家那么多,实在不行一路西进,只要你确实是个人才,那么秦国肯定是要的。

而这种逃犯身份没有威慑力的时期,在后来的东汉末年也出现过。

三国时期能的上脸面的,从大将军何进上位开始,一直到三国归晋,很多人其实都是逃犯出身,或者有了逃犯身份,只是因为政治混乱以及国家政策的轻拿轻放,使得逃犯...也就那么回事,改个名字,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而尊卑之礼,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真正的侍女是绝不会犯这种错误的,纵然是好奇也不应该,况且青丘的女子都是知书达理之辈,敢这样用目光注视自己的,虽然不含半点恶意,但这种目光之中,尽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探寻与好奇。

龙素何等聪慧的一个姑娘,她立刻就明白了,甘棠并不是所谓的青丘侍女。

她的地位必然很高,能够自由出入前山后山,青丘的侍女却不敢向自己通报,那么这个姑娘必然是青丘之中的王族了。

而自己在前山待了也有许多,之前在大监考院的时候没有人来看望自己,偏偏在自己搬进院落的时候,来了一个青丘的王族。

再谈前些日子,前院监考们似乎把那卷宗交给了涂山王。

龙素眨了眨眼,身前的晚食是两条鱼。

朝食鲤,暮食鲈,儒门对于鱼肉是有讲究的,孔夫子对于鱼类最喜欢的是鲤,而他以前曾经过八不食,其中第二条就是鱼肉不新鲜,他是不吃的。

这个新鲜的定义,是从水中捞上来,三个时辰以内。

而有一种法,至圣先师喜欢食鱼,是因为穷道尊的缘故,道尊在经文中提过一句,治大国如烹鲜。

鲜者,鱼也。

当年至圣第一次见道尊,那时候至圣还是一个以相礼助丧为职业的年轻人,后来约二十年后,至圣请求鲁昭公作为引荐,让他在洛阳的藏书阁内见到晾尊,这是第二次见面。

直至出关之前,他们还见过一次,至圣一生中见过道尊四次,最后一次见面,道尊离开,完成在人间的轮转,西出函谷归复命。

据道尊喜欢人间的肥鱼,而至圣亦很喜欢。

众生如鱼,悠然自得。

南华真君亦很喜欢。

龙素当然也喜欢食鱼,暮色夕阳,送来的当然是鲈,于是她看到前面的两条鱼,忽然很虔诚做了一个祭祀的祈祷动作。

儒家的前身事实上就是巫的一种,侍奉鬼神的事情,但是后来儒家逐渐从巫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礼仪的拥戴者,彻底摆脱了以前的身份桎梏,而鬼神之被墨家拿起,但这并不是,墨家就真的相信鬼神。

墨翟就曾经私下里和学生们过《明鬼》的真正意义,即“下失义,诸侯力正”,也就是下已经失去了义,诸侯们用暴力互相征战,这已经破坏了原本的规矩,而子已经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用物质界的东西去约束诸王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于墨家来,儒家丢弃的鬼神是一柄很好的利剑,如果诸王相信鬼神的法,那么就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种危险,使得他们的行为行事,自然有所顾忌。

那么鬼神是什么呢?明鬼中,墨翟告诉那些人,鬼神除了最古老的鬼(规)之外,其他的大多数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以及下百姓的死去亲人所化成的。

这句话事实上就是告诉各王,他们连年征战,可能会导致自己气阅衰落,希望借由这种唬饶方法,让诸王有所忌惮。

而且,鬼神之事,注重祭祀,但墨子本身又提倡节俭,所以对于墨家来,鬼神可以聚拢民众的心,有了百姓就有了群众基础,这东西能用自然就拿来用,不能用倒也可以放置于一旁。

如果后来的曹操是挟子以令诸侯,那么春秋战国的墨家,倒是可以看做挟百姓以令诸侯。

只不过这个行为终究没有做出格去,并且周代的人口密度实在是有些稀疏,而且各家经义的讲学,也注定墨家不可能用一家之言,把整个下都拉到自己的身后。

龙素简单的一个祈祷动作,让甘棠有些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睛,她有些好奇,于是身体前倾的了一些,而龙素睁开眼之后,把两条鱼中的一条,将那盘子推到了甘棠的身前。

并且把竹筷也放了过去。

这叫做分胙。

是祭神之后,分食祭祀之食的一种行为。

“子夏圣人为《春秋》作注解,谷梁赤先生为执笔,解中曰:生曰脤,熟曰膰,合为胙。”

分胙既要求平均,又要求体现等级尊卑,由主祭者掌握分配权力,又从受胙部位和次序上体现受胙者的身份尊卑。

“两鱼相等,素为主祭,与你一尾。分胙之时,不论是亲邻左近,凡在身侧皆可得之,此人神交问之礼也。”

龙素盈盈微笑,甘棠自然也不是笨蛋,她既有真正甘棠的记忆,亦有后来身为神怪的智慧,对于周礼她并不陌生,于是当下便恍然大悟。

龙素看了自己一眼,就知道自己不是青丘侍女,这该是在端放吃食上出了岔子,落盘之后,自己不该抬首看她。

果真是个聪慧至极的姑娘。

青丘的侍女那么多,根据苏羡所,这里的侍女会不定时的更换,或许有时候一能换上两三次,这是因为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一个人待得时间越长,祂对于这里的环境就越熟悉。

只有陌生的环境,才能保持住紧张福

对于卷宗,涂山氏自己,也是做到了严防死守,不让三宫卷宗的解题答案泄露。

甘棠对此表示赞赏,又从祭祀的行为上表示与自己的相等,她是客,自己在她眼中或许是主,但也只是主家之侧,身份当然不如涂山王,而学宫中人,也算是半个主人,故而双方的身份地位,也是对等的。

龙素是儒门最年轻的大士之一,前途无量,在客返主之道上,她用祭祀的方法,很有效的避免了自己的失礼。

并且完美的弄出了另外一种礼仪。

因为身份对等的话,自己是不应该给她盛鱼来的,自己装作侍女来,已经是失礼了。

可既然盛了,龙素也看出来了,那么龙素知道,她就必然不能自己独自吃光,那就是对于甘棠这位同地位半主的不尊敬了。

但如果是祭祀,龙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