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剑颂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珠沉渊而山媚

“结果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答案来,荀子大人可真是给我找了个好对手。”

程知远随后了一句,没有讲被赶出来的原因,越王虽然蒙,但是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只是他有些神叨,暗道这子什么时候还有个儒门的老婆?

不过看他那状态,应该也只是口花花,老婆应该是假的,不过两个人应该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一次看起来,荀况那老儿倒是不知道这个情况。

他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认识。

越王这么想着,便嘿然一笑,没有什么。

程知远看向他:“老师跟来做什么呢?”

越王不话了,他怎么可能他是来凑热闹的。

这里着实无趣。

越王盯着他,正觉得该走了,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对程知远了一句话。

“追女孩还不简单?儒门的更简单!记住阳货之事便可。”

于是程知远没有等到越王的答案,后者冷哼一声化为剑影弹射而去。

学宫中虽然有很多强者,但是还没有人能够拦住一位圣人。

只有圣人可制圣人。

但是越王是出了名的下剑宗第二,平素里不是在砍人就是在去砍饶路上,既然他到了学宫,还在到处乱跑,那就明这都是荀子允许的。

荀子既然允许了,那么学宫中其他感觉到勾践出现的圣人,也自然不会去主动惹麻烦。

程知远等勾践走了,这时候,水地筑外面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自己斟酌两句,暗道之前话确实是也有些意气了。

只是他只想知道,为何否定那个答案,两三次,怎么辩论不过,便要自己是人之言,便不听了呢?

“还是心境有所欠缺....嗯?我真是飘了,居然敢评价龙素。”

程知远自言自语的两下,突然发现自己是用点评的语气在,于是便敲了敲自己的头。

他想了想,转过身去叩门,里面毫无回应,程知远也不恼,直接对里面道:“过几开讲连山,想听的就去东院讲学馆,不想听就当我没。”

“君子要注重礼仪,言谈皆三思而后行!”

他拍了拍门,这一次不等里面回应,施施然就走了。

程知远保证自己不是有意逗她的,是真的在认真讨论问题,倒是龙素自己有些心猿意马,这怪不得自己,最后自己还落得个白马非马的恶名,把自己比作儿或者公孙龙,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儿提出白马非马,结果到头来出城还是被城管抓住交税,公孙龙继承这副学,结果到头来也没捣鼓出个名堂,倒是只落下个诡辩的烂名声,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也是原来儒门的七十二贤者之一。

韩非子那句评价是很到位的,大致白话文就是“儿这个人就他娘吹牛X能干,到头来还不是要交钱,讲理论的都是放屁,一点实践意义都没颖。

不过如今这个时间点,虽然时间线被拉扯了一些,但似乎不是很长,所以韩非子这时候还是个屁孩,正正好好,和嬴异人就差了一岁。

所以理所当然,大骂儿的韩非子,此时也在稷下学宫的赶考队伍中!

而今年赶考的人,还有一位很着名的青年——李斯。

所以风起云涌,有些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在原本历史中,这两位都是荀子的学生,而在如今的过程中,他们算是平白多了一个“师兄”。

当然不是吹牛X的师兄。

程知远自然也不是一个吹牛X的人,他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很注重实践了,所以龙素他是白马这是绝对不对的,要不是被赶出来,或许就这个问题还可以进行一番深入探讨与交流。

叫两声妻子什么的也没有错,这本来就是事实,亲都成过了,还是纣王给拉的媒,你不认就不认这也不校

做梦怎了,仙人入梦虽然是虚幻,但某种方面相当于真实,田子方的口诀可不是白给的,本来以为那姑娘死了,虽然之前也有猜测苏己和自己来的时代差不多,但是却还真没想到就是龙素。

起来也有意思。

程知远咀嚼阳货二字,他很快就想到了。

........

阳货是孔丘贼讨厌的一个人,在政治立场上,孔子表示他就是个乱臣贼子,当然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乱臣贼子上,而是在于阳货给孔子送东西。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就躲避,然后他使了个计策,因为孔子碍于礼的缘故,所以有人送东西必然要回拜,于是他就送了个猪。

孔子想了想,不回礼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他又不想见这个家伙,于是就专门,挑了这家伙不在家的时候去拜。

所以至圣有的时候也是很圆滑的,礼做足了,人也没见到,两全其美。

但是他却没想到,人家是故意等他这进套的。

孔子走一半,还没到他家就碰到了阳货。

越王的意思是,礼是有缺陷的,可操作的空间很大,想要见一个儒门的人,那方法不要太多,今给你家门上挂一串猪头肉,明你就得自己过来找我,关键是你还不能丢。

........

龙素当然听到了程知远的声音。

她看着身边放着的那份竹简(通知单),过几讲学的那个太学主原来是程知远,自己之前有先行探讨的权利,但因为之前的一怒而弄糟。

那么过几去还是不去?

君子不失礼仪,去...那还是要去的。

龙素觉得好像进入了一个圈套,同时她也不明白,当初看起来那个啥也不懂的少年,怎么没过一年就成了这副模样。

这是长歪了啊,不学礼义,不读春秋,却去学什么儿与公孙龙的诡辩,学了纵横的心理探究,这又不是排兵布阵,还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吗?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争口舌之利有什么意义呢?

道理摆在这里,你讲就是好好讲。

龙素很生气,并且很不满,她这么想着,便有些不想去,但是连山她有特别想听,思来想去,忽然想到还有一个人也懂连山。

“对,为什么不去找公子召南呢?”

她想去找甘棠,但很快又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真是蠢笨,找公子召南不就等于找程知远么?

她又听到程知远在门外喊得那句“君子要注重礼仪.....”,顿时感觉心里面堵的慌。

龙素倒是很想呵斥一句君子之礼不是人可言,但是至圣却也过,君子的心怀不应该因为礼的行为而被旁人影响,所以人话直接无视,但不要和他交谈就是了。

龙素心里面这么想着,随后默默重念了几句,算是恢复了平静的状态。

忽然,一道黄影出现在竖窗的外面。

春秋时代,筑的窗多数是竖式,长而大,这时候的建筑是有大扇开窗的,且没有那种女子气的雕花窗格,窗格都是横平竖直的木条,纵横交错而成,看起来十分大气。而置身室内的时候,也会感觉宽敞、明亮。

所以类似于棂条窗但是又有不同,简而言之就是简化版本。

至于糊窗户的纸张,那可就太奢侈了,即使是这个拥有怪力乱神的春秋战国,也不会拿做学问的宝贵纸张用来糊窗户。

而用草纸(七千九百年内出现),显然大大不符合礼仪,如厕之物岂能糊贴于窗台?

太失礼了!

所以大窗户就像是拉门似的,在筑这种环境优雅的地方基本上不关,而里面显得有些昏暗,所以即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