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剑颂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家四道

“要地,要人,要胜,不要守....”

廉颇看着赵括带来的秘信,连续摇了三次头。

“王上他们都觉得你还可以,那么你觉得,王上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赵括恭敬的行礼:“我见到上将军摇了三次头,第一次,应该是觉得王上之说难以达成,第二次,应该是觉得白起之兵难以击破,第三次,应该是觉得上党之地难以守住。”

廉颇皱眉,询问道:“你觉得你猜的很对,看的清楚了?”

赵括却是摇了摇头:“有些模糊,其实第三次,括并不确定上将军的心意,但括料想,前两次,必是准确的。”

“邯郸虽远,却也能尽知长平战况。”

“武安君带领的秦军,自他征战以来,几无败绩,世人莫不闻白起之名而丧去胆魄,与其当世并称着寥寥无几。”

“上将军觉得,武安君不好打,但世间,除去上将军之外,恐怕没有人再能挡武安君如此之久了。”

廉颇沉默了一会,才开口道:“乌龟能活上百年,靠着坚硬的壳,把四肢缩进去之后,即使是凶暴的鼍龙也只能瞪着眼睛而无可奈何,但是鼍龙咬着乌龟,僵持不下,乌龟不饮不食,鼍龙不饮不食,比拼的是什么?”

赵括:“是体力,或许鼍龙会胜,因为鼍龙可以懈怠,但是乌龟稍有懈怠,必然粉身碎骨。”

“武安君正是鼍龙,但上将军必须要守,武安君却可以无数次的重整旗鼓。王上已经听闻此间战事,平阳君亦曾言过.....”

听完朝堂上的事情,廉颇大为感慨,平阳君是明白人,而平原君这一次是真的糊涂了。

赵国的国力还是太虚浮了,而秦国却是脚踏实地,人家有底,而廉颇,说实话没有多少。

“蔺公白发,廉颇老矣。”

这是简牍中赵王写的八个字,让廉颇深有感触。

自己已经很老了,而赵王派遣赵括来到长平,也是存了让自己教导他的心思在内,但是廉颇多多少少也知道赵奢对他这个儿子的评价,那并不能算得上好。

熟读兵法,在常人眼中看起来是极好的苗子,但是在赵奢眼中,就是一个不知变通的蠢货。

因为赵奢当年一战成名,就是没有遵循兵法!

孙武,吴起等人写下的兵法,不是给后人照本宣科来读的,而是他们所说的那句话,才是兵法的真正要意!

“兵者,诡道也!”

兵家会堂堂正正?那是武夫!兵家的人,其实心计最多!

武力对于兵家来说,只是保障最后计划成功的一个“安全绳”而已,没有足够的武力,有些计划就难以实施,有些威慑也没有办法顺利展开,而顶尖武力握在手里,也不是让人把这张牌立刻就打出去。

就如同白起上次偷袭关城,如果不是三大高手突然出现,哪里能把陈龙右全军都几乎吃掉?

“你也知道这些道理。”

廉颇看向赵括,赵括躬身作揖,却又道:“但括以为,此战既已陷入僵局,便需要尽快挣脱,从中寻找破局之法。”

“赵,耗不过秦,王上之语,也有此意。”

赵括竖起手指:“括以为,天下之战,不论怎么变,无非是攻守而已,没有第三种形式的作战方法,也不可能有,谁来攻,谁来守,如今武安君是攻,上将军在此守,那么接下来,要破局的话,上将军必须要攻。”

“括亦以为,攻,不该莽撞的攻,而是.....”

廉颇摆了摆手。

“不能攻。”

赵括一愣,而廉颇盯着他:“攻守易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寻找破局之法就一定要攻么?”

“你还是不清楚啊。”

赵括很不理解,但是又有些不服气,而廉颇看着他一会,发现赵括还是觉得需要更改攻守形势,这便叹了口气。

“你要跟着我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马服君的评价或许没错。”

赵括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拳头微微攥紧。

“哼!”

廉颇的脸拉了下来:“赵括,这里是战场!你知道吗!你一个失策的决定,就会让我赵国士兵白白送死,赵王在简牍里写的东西,你看见了。”

“你只能带五万兵,多一个,也带不了。”

赵括沉默,这确实是赵王的命令,而且是临时更改的。

因为这一次,赵王看到了赵括面对那些军队士卒时候展现出来的傲气与藐视,这让他心中明白了一些事情,于是极大的限制了赵括的权利,并且明言告诉廉颇,不允许给赵括过多的军权!

此世的赵王,非彼世的赵王!

王的决断,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场大战争的走向!

“五万人,当然很多,但他们不是数字,不是齐国人在地上写写画画的数目,他们是命,一条命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上,一个赵人的命......他也有爹娘。”

廉颇板着脸,阴沉的吓人:“攻守,易形?”

“主动权不在你手上,你怎么易形,怎么易势啊!”

“主动权到现在还在白起的手上,我去转为攻势,那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吗?那长平不要三天,就失守了!”

“什么是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兵道四法,你得其一二矣?还是一法皆不见?”

“你熟读兵书,读的是孙武的着作,还是吴起的绝笔?读到最后,连这四个基础的兵道,都看不明白?”

“你不是在邯郸,已经尽知此方战况了吗!”

赵括被这一通话说的难以开口,硬着头皮,正欲辩解,廉颇便又打断了他,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

“来,武安君现在逼迫我,我们攻守僵持在此,累月累日的耗,他用的,是四道中的哪一个?”

赵括开始思考,在短暂的思索之后,赵括回应道:

“武安君擅长打奇攻,光狼,华阳,诸战皆已应验,往往神兵天降,冒险突击,敌人往往无所准备,于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该是兵形势!”

“是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但他又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括姑且妄言,兵家四道,非单独而举,实乃细细相连...”

廉颇盯着赵括,摇了摇头。

“是兵权谋。”

赵括不解,于是辩解说道,前不久白起突袭关城,若不是三大高手,说不定关城已经陷落,因为三大高手不在,恒山武士也就不在,铁鹰锐士长驱直入,那些飞卫士被近身就完蛋了。

“兵权谋,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廉颇看向赵括:“你自己还在说,四道相连,兵权谋是四道之中上上之道,白起已经贯通三道,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主动权在他的手上,即使他屡战屡败,我也难以夺过来。”

“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已经陷入了他的‘权谋’之中。”

“他有三胜,而我有三败。”

“兵形势,因势利导,先立己于不败之地而使己不会败,其中大成者,太公吕尚也,小成者,庞涓也。”

“白起的战术,可退可进,而我却必须待在这里,这是他的一胜,胜在游走如风,是我的一败,败在固守坟土。”

“他的阴阳,所谓兵家阴阳,顺时而发,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