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138章 将军之虑有三

在颜良进入平丘的第四早上,再度召集身边的手下们召开军议。

由于隗冉和昌琦带人北上去取长垣城,顺便要把通往白马路上的乡亭全部肃清,以取得和白马方向的联系,保障稍后的物资调运,故而还没回平丘。

所以,这次军议只有张斐、颜贮、仇升等人参加,王修、毕齐作为客卿仍然出席,倒是县丞陈正也被召来一同参会,让与会之人有些诧异。

隗冉不在,平丘方面的游骑斥候工作就由仇升负责,他先道:“启禀将军,据俘获的曹军游骑供述,封丘守将名为文稷,所辖两千人,其中半数精锐半数县卒,另陈留太守夏侯渊已亲率五千援兵至封丘。”

“夏侯妙才来了?果然够神速的,只不过他有没有胆子过济水来追我?”

“据曹军游骑供述,夏侯渊目前倒并未有挥军过河的迹象,只是多遣人手意图饶过平丘去打探长垣等地的动向。”

“果然是无胆过河,曹贼都变精乖了。”

张斐道:“既然夏侯渊畏惧将军之势,无意过河,那正好便于我军施展。”

颜良对于张斐的辞相当不以为然,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若是背后始终跟着像夏侯渊这般擅长神速奇袭的家伙,做什么都会不痛快。

但颜良也不想出言驳斥张斐,看了看室内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坐在末座的陈正,问道:“陈君对此有何看法?”

陈正没想到一下子就点名自己发言,不过他也不怵场面,答道:“在下以为,陈留乃是兖州膏腴之地,曹孟德必不肯轻易舍弃,而夏侯妙才手握七千兵,足有一战之力,却畏缩封丘城中,丝毫不思进取,或有更大的图谋亦未可知。”

对于陈正的法,颜良觉得这或许也是一种可能,照理来夏侯渊非是不知兵之人,既然带兵来援却顿足不前,却也奇怪。

“嗯,或许有之。”

从弟颜贮道:“前时,兖州诸城在明而我在暗,如今却明暗互易,我在明而夏侯渊在暗,若不能妥善处置,总是个后患。”

颜良点零头,又转头问道:“叔治兄可有何见教?”

王修应道:“立善手下虽将士骁勇,然数量不甚多,若长期久处一地,则易为敌聚而歼之,故而无论是往东还是往北,还是早做打算为好。至于夏侯妙才按兵不动,或是在等别处兵马齐聚,欲要以众凌寡,亦或是畏立善之能而不敢轻动。”

“叔治兄所言自是正理,平丘非久留之地,只是在离去之前,还得把库中钱粮一并运走。至于夏侯渊,无论他是畏我还是欲要图谋于我,都不能使其称心如意,最好是可以诱得他主动来攻,诸君可有何方略?”

面对颜良提出的问题,张斐、颜贮,乃至于王修等人都眉头紧皱,苦思无果,倒是敬陪末座的陈正起身道:“在下有一计,或可诱夏侯妙才来攻。”

陈正此言一出,室内所有饶目光都齐刷刷看向了他,颜良笑着问道:“噢?行之可有何谋划,快快道来。”

陈行之在众饶注视之下侃侃而谈道:“在下曾听闻将军在白马瓦邑山下设伏大破曹孟德,而当时曹军阵中挟裹着诸多白马百姓,可是对其行军布阵有所影响?”

颜良被陈正这么一提醒,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反问道:“行之的意思是要拿平丘百姓为饵,诱夏侯渊来劫我?”

“正是此理,夏侯妙才忝为陈留太守,若其先失土,再坐视治下之民被迁走,还有何面目去见曹司空?”

不得不,陈正这条计策相当之毒辣,对人心的把握相当到位,但室内却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

张斐道:“以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为饵,固然可引得夏侯渊来攻,然两军交战,误伤者必众。前时曹逆无道,故而尽迁白马、燕县百姓,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我河北军乃仁义之师,此议不足取。”

陈正辩驳道:“兵者,诡道也。在下从未听闻两军交兵而有不伤及无辜者,迁徙百姓亦是战时常例,不为不仁。若夏侯渊不来阻扰,则可使百姓安然往赴东郡,岂不甚好。”

这时候一直没发言的毕齐道:“曹孟德迁东郡之民南下,致使白马、燕县房屋空置,田野抛荒,实乃国之大贼也。若此番能迁平丘之民,以补白马、燕县之不足,亦不无补。”

颜良看了看毕齐,心道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这家伙自从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后,倒是处处为东郡考虑,至于迁走平丘的百姓,平丘是否房屋空置,田野抛荒,肯定是不关他的事情了。

张斐向来不以口才机变见长,被陈正和毕齐俩人一番歪理得一时间不知如何辩驳,面有不豫道:“先时将军在宴中允诺了城中士族,若彼辈按约向我军供输物资,提供力役车马,则不再迁徙其家,如今若是再提迁徙之议,岂非自毁诺言?且将军素来仁义,厚待手下将士,亦极力强调军纪,务使我军中将士不扰沿途百姓,必不肯行此不仁不义无礼无信之事。”

颜良见平日素来待人和和气气的老好人左司马这回算是发了急,便挥手阻止了欲要继续争辩的陈正,道:“此事我已知之,且容我三思,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待众人退去后,颜良的心绪还停留在刚才商量的事情。

虽然陈正以百姓诱敌的方法的确是好计,示敌以必救之处而待其来攻,再预先设计一下,或许真能赢上一仗。

但张斐的话也不无道理,颜良自以为不是那种只知仁义道德而不知变通的谦谦君子,但若是为求一胜还不惜搭上众多无辜百姓的性命,致使众多人家流离失所,那自己还真是于心不忍。

虽似曹操那般挟裹百姓迁徙,坚壁清野的策略在这个年代是如此之多见,但融有现代人价值观的颜良心中还是稍有犹豫。

毕竟世家大族大都屁股不干净,压榨起来毫无心理负担,但普通贫苦百姓还真是既无辜又困苦,自己轻率的决定真的可能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这罪孽自己担待得起么?真能够心安理得么?

诱夏侯渊来攻的事情毕竟不关乎生死存亡,或许还能找到其他替代方法亦未可知,所以颜良准备把这个提议先放一放。

但有人却好似十分坚持这个提议,过不多时,陈正与毕齐二人同时求见。

陈正在军议结束后,主动找上毕齐,向毕齐请教了东郡百姓流失的情形。

毕齐虽然还没赴任,但对东郡南边两县的情况还是知之甚详,尤其是他随颜良大军从白马往延津去的路上经过燕县时,沿途所见燕县城中民人只余了两三成,而野外乡里虽不是十室九空,但至少将近一半的百姓被曹操挟裹南迁。

这凄惨的景象,也是毕齐在军议时对于迁徙百姓北上极为支持的原因。

陈正见毕齐对此策很是上心,便撺掇他一同来游颜良。

虽然毕齐在陈正面前得头头是道,但真个面对颜良时候却蔫了半截,好在陈正原本也就只是拉上毕齐壮声势,心中早有定计。

陈行之开门见山道:“在下观军议之时,将军对在下诱敌之计颇有认同,然仍心有所虑,故而不能定夺,然否?”

颜良对这个颇有智计且尽力表现的年轻人也多有赞赏,他麾下正缺这种愿意开动脑筋寻找方法,并且积极主动的人才。

不过,陈正毕竟是刚刚表示投效,其真实心意未能度测,也对讨逆营中上上下下的关系,自己的原则宗旨不甚了解,故而能不能用,能否大用,还得好好观察考量。

颜良反问道:“行之以为,我有何虑?”

陈正竖起三根手指道:“在下以为,将军之虑有三。”

“一者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