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140章 热情好客的匡人

第140章 热情好客的匡人

推荐阅读:

历都太浅,数来数去只有亲自来做才能放心。

这一回颜良玩得挺大,被他带着撤湍只有三千多人,而押送的百姓却足有七千多,还加上诸多被征发来运输物资的民夫车马,前前后后的队伍拉开老长,足有十余里路。

不过在这漫长的队伍中间,还是做了合理的区分。

那些主动报名迁徙至东郡的黔首百姓有三千多人,被安排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这批人大都是失地之民,或是贫寒人家的家中次子,家中田土都不宽裕,当得知迁徙东郡后能分房子分田,那积极性可劲儿高。

加上东郡离开平丘也不算太远,百姓们乐观地认为早一日赶到,就能早一日分得屋宅田地,再了分房分田也总有个好坏优劣,可千万不能落在旁人后头。

所以这批人根本就不用河北军约束,走起路来脚下带风,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与身后的大部队遥遥拉开了一段距离。

余下的三千多百姓则是这些时日内被陈正法办的罪囚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一些曾经为非作歹,却逃脱法网的平丘大族子弟,他们在案件越查越严厉后,终于不敢心存侥幸心理,主动提出愿意带人迁徙东郡,让陈正的杀鸡儆猴有了成效。

这批人意志消沉,走路都没精打采拖拖拉拉,好似前方等待他们的并不是良田美宅,而是要去矿场做苦力一般。

颜良也没有过于苛待这批人,他将其中的青壮和老弱分开,给老弱专门安排了一些车辆走在最前头,而青壮则紧随其后。

在队伍的最后方还有一些役夫推着车辆运送物资,从车轮碾过道路留下的深深车辙,以及车板被压得吱吱呀呀的声音来看,车上的货物十分沉重。

当然,这车上一颗粮食都没有,平丘仓库和各家各族捐出的粮食早就被陆续运往长垣和白马、燕县等地,而这最后一批车上都是成串的制钱和一捆捆的布匹。

按颜良才三千多人,要押送七千多百姓以及诸多运输车辆,人手不太够用,但好在有一大半百姓根本无需看官,颜良只是派了张斐、颜贮等人带了少量步卒护送,其余大部分士卒全部走在偏后的位置。

由于诱敌之战风险不,颜良欲要将毕齐、王修、陈正等文吏全部提前撤走,但王修与陈正二人却婉拒了这个好意,声称要留在他身旁协助,颜良倒也没有拒绝。

走在漫长的道路上,颜良为了消解自身的紧张,正与身旁王修、陈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着话。

道路两旁是一片沃野,左侧数里外是濮水,在濮水边上有一处高企的土城,王修问道:“那便是匡邑故城?”

一旁的陈正答道:“正是匡邑故城,如今已然荒废多时,土城之北里许处是为匡乡。”

王修若有所思道:“数百年前的城邑如今已是过眼烟云,不知匡人是否仍剽悍如旧,能使孔丘畏怖。”

颜良好奇道:“孔子曾来过此处?”

王修笑着答道:“不止来过,还曾困厄于此。”

“愿闻其详?”

陈正问道:“可是‘子畏于匡’之典故?”

王修道:“正是翠,《史记》有载孔子过匡,匡人疑其为鲁阳虎,阳虎曾肆虐匡地,匡人深恨之,因囚孔子,而孔子诸弟子闻讯皆前往营救,立善之先祖亦在其中,你可知之?”

颜良当然没听过有这回事,他心想自己的先祖难道是颜回么,便问道:“莫非是子渊公?”

“正是颜子,因子渊来得最迟,孔子叱怪曰:‘吾以汝为死矣。’立善可知汝先祖如何答之?”

颜良挠了挠头道:“不知。”

王修略显狡黠地一笑道:“子渊答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良闻听之下哈哈大笑道:“如此看来,我那先祖倒也滑稽。”

王修也跟着笑了两声后道:“不过我最为钦佩的是孔子在其后得那番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生而自谓为圣,实在令人心向往之。”

颜良心里吐槽道:“这孔子还真是够狂的,自比周文王也就罢了,还自命不凡地认为匡人不敢把他怎么样,看来匡人待他还是太好了。照这么,我知道自己会被关羽杀了,但是我就是没死还差点反杀了关羽,岂不是事实证明我是选之子?”

吐槽归吐槽,颜良依旧好奇地问道:“那孔子究竟如何脱困呢?”

被颜良这么一问,王修倒显得有些尴尬,反倒是一旁的陈正插话道:“史记上写得是‘孔子使从者为甯武子臣於卫,然後得去。’看来孔子要脱身,可不是还得使人臣服于卫,若是不惧匡人,又何至于此。”

颜良听了后也莞尔一笑道:“形势比人强,就不用苛责了。”

正在他们笑笑间,突然听到南边远处响起尖锐的竹哨声,令热待已久的客人终于来了。

颜良在心中想,我是不是也能像热情好客的匡人一般,把夏侯渊给留在此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