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160章 奇袭冤句

第160章 奇袭冤句

推荐阅读:

人摧城拔寨正显其能。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昌琦在先前编选士卒的时候,手下亲自带的一个曲中便多有悍不畏死之徒。

长垣一战中,他的大戟士杀得夏侯渊的陈留兵难以抵挡,这回改成攻城自然用不到大戟,但这些人换炼盾照样玩得转。

他们身披两重铠,皮甲外再套一层铁甲,将刀鞘等累赘之物尽皆弃了,把环首刀用麻绳缠绕在手腕上,然后顶着盾牌就蹬蹬蹬踏着云梯而上。

云梯的每一格踏板间距都几乎一样,让这些将士们的攀登步伐显得极有节奏,带给守城士卒的压力也十分巨大。

当讨逆营将士将要攀登上城头的时候,城头守卒才在军吏的指挥下用枪去攒刺攀登的河北士卒。

但讨逆营弓弩手们也已经趁着登城士卒吸引住守军的注意力往前推进,站在五十步的距离上用弓弩点射支援。

有些个运气欠佳的登城士卒被滚木擂石砸中,有些个被斜刺里扎来的长矛给捅翻,往城下摔去。

但讨逆营的准备很充分,那些造完攻城器具、填完城壕的辅兵被安排在了城下,一些人扶住云梯不被守卒推倒,一些人则张开大麻袋候在城墙脚下,一旦看到有人从云梯上掉下来就迎上去用麻袋兜住。

虽这麻袋的缓冲效果只是寻常,有时候还会直接被摔破,但好歹能避免登城将士直接摔死在城下。

昌琦这家伙被颜良严令禁止亲自登城,所以只得退而求其次,光着膀子手持两个鼓槌拿面前的一面牛皮大鼓撒气,将大鼓擂得隆隆作响。

他手下登城士卒在主将的擂鼓助威之下气势很足,冒着矢石攀上城头,与城头守卒鏖战在了一起。

对于新兵而言,如何面对鲜血与伤亡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隔着远远的发弩射箭、抛个滚木是一回事,面对面拔刀刺枪血肉横飞又是一回事,两者带给饶感官刺激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当讨逆营先登士卒攀上城墙后,冤句守卒中新募之卒偏多,没有见过大阵仗的弱点就显现了出来。

面对身上扎着枪杆子流着鲜血仍旧往前嘶吼着冲杀的河北将士,有些新兵根本就无所适从,胆为之丧气为之竭,捏着刀枪的手都有些无力。

郡兵军候一看情况不对,连忙将主要由老卒构成的后备队顶了上来,才堪堪将河北士卒的冲势压住。

而那支两三百饶后备队是郡兵军候手中唯一可靠的机动力量,没想到才开打没多久就逼得派了出去。

有了郡兵老卒的压阵,城头上形势才不至于溃败,慢慢形成了胶着,河北士卒的空间被压制在几个角落上无法扩展开。

但讨逆营的手段并不至于此,在守兵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城头上的厮杀时,城门外的河北士卒正在对吊桥上的吊索发起了攻击。

在一些名城大邑,城门的吊索可能会采用铸造的铁链,但一般城邑也就用几股粗麻绳结成一道绳索充作吊索,足以承受吊桥的重量。

通常军队攻城之时,都是派人攀登上城墙,然后占据住城门上方,斩断吊索放下吊桥,再沿着登城道杀下城墙打开城门,好接应城外之人进来。

一切的前提都在攻上城墙,若是城墙上的守卒守得顽强,那城外的人只能面对合上的吊桥,关闭的城门望而兴叹。

但在瓦邑山下那一战中,仇升用随身携带的锯条锯断桥桩摧毁吊桥的那番举动却让颜良有所启发,既然桥墩子都能锯断,那吊索也不是不可以一试。

俗话只要铁锹挥得好,没有挖不穿的墙角,但前提是铁锹得足够好使。

在袁绍身边摸鱼的时候,河北诸多工匠云集,颜良以增加伐木效率为名义,让工匠们帮忙研制出许多大型的锯刃,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锯条的刃面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略呈内凹的弧线型。

颜良让手下的士卒试过,这种内凹的锯条既能锯木头,在两头绑上绳索后,靠着拉动绳索也能锯断远处固定住的物体。

当然,用这种锯刃去锯断吊桥吊索还有诸多局限性,首先要能成功勾住吊索,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城下的人去牵引锯条。

一般能在城下如此轻松施为,明已经占据住了城头,那直接在城头上放下吊索更方便,也就用不到这种愚笨的方法。

昌琦拿着这新发明的锯刃也纯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料歪打正着,冤句守卒防御经验奇缺,被城墙上的厮杀完全吸引到了注意力,根本没顾上吊桥吊索之事。

城下的河北士卒躲在城门下的角落里费了老鼻子劲儿终于锯断刘桥吊索,失去承重的木制吊桥重重地砸下来,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听到这声巨响,讨逆营将士欢声雷动,而城头的守卒则是面如死灰惊惧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