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184章 高览的心思

第184章 高览的心思

推荐阅读:

分主力尚且在官渡土城下方胶着时,处于边缘的一些营垒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防备,遭逢突然而来的袭击后更是大乱。

曹操顺势从东向西连破两三个边缘的营,并且令所有将士大声呼喊。

“乌巢已破!”

“乌巢已破!”

若是仅仅凭着曹军的几下呼喊,自然不能动矣北军的军心,但配合上远处空经久不绝的黑烟,以及曹军用竹竿挑着乌巢守将淳于琼的旗帜,这服力就提升了一大截。

后方乱局已生,前边正在攻城的河北士卒更是惊疑不定,原本就已经渐渐衰落的士气更每况愈下。

而高览和张合二将的境遇也极为尴尬,他们二人参与了先前的军议,知道曹军前去袭击乌巢,张合更力主派主力救援乌巢但未被采用,故而从远处飘起浓浓的黑烟时就已经知道了乌巢的结局。

袁绍可是战术性舍弃了乌巢,冀望于他二人可以一战拿下官渡,从而抵定整场战事。

但他二人望着依旧矗立不倒的官渡土城,感受到身边将士们渐渐低迷的士气,心知这个任务实在是无法达成。

高览觉得事情不对,来到张合阵中,屏退从人对张合悄声道:“儁乂,汝看眼下形势如何?”

张合哀叹道:“局势大是不妙啊!”

高览赞同道:“儁乂之见与览暗合,官渡城坚不能拔,而乌巢被焚,曹军又侵逼过甚,大势已去矣!”

张合亦有同感,便问道:“子奂兄之意,可是要撤军退保?”

高览看了看左右,见无人在旁,便附耳过来道:“若现下无功而返,大军或可保全,可你我二人则必无善果矣!”

张合闻言大惊道:“子奂兄何出此言?”

高览苦笑一声道:“先时军议,儁乂等皆言往援乌巢,而郭督军力主强攻官渡,袁公不用儁乂之言而独信郭督。如今乌巢丧败而官渡不克,儁乂以为是孰人之过,孰人之失耶?”

张合脱口而出道:“自是那郭公则之过失,若非其力主强攻官渡,亦不至于此。”

高览却是大摇其头,道:“儁乂,汝终究是太过年轻,郭督与袁公之意相合,如今官渡不能骤破,你料袁公与郭督可会自承其非?若是堂前对质之下,袁公会信郭督,还是会信你我之言?”

高览虽然很得郭图的信任,但对郭图的作为也十分清楚,知道若是需要推人出来背锅,郭图为了自保,毫不犹豫会把自己给舍弃掉。

而他更看穿了袁大将军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肯定会为了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甚至不惜委过于人。

而奉命进攻官渡土城而不能磕高览、张合二人是最好的背锅侠,更何况他们擅自阵前退兵,绝对会成为被诟病的借口。

他固然与郭图相善,但面临这种事关自身安危的紧要关头,也由不得不慎重考虑,乃至于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张合虽然对于慈勾心斗角之事并不擅长,但为人也不笨,觉得高览所言不无道理,便问道:“那依子奂兄之意,该当如何是好?”

高览再度压低了声音道:“如今袁公大势不妙,不若……不若,我们便降了曹公吧?”

饶是张合心头有些准备,但听到高览此言,仍旧是暗吸一口凉气,呐呐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高览叹道:“固非我愿也,形势所迫尔!”

张合虽然也知道高览所之事多半不假,但从头到底就没想过要背袁投曹,因为他与高览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

高览是豫州颍川人,算是北上投靠袁绍的士族,他的宗族根基在颍川,但张合乃是冀州河间国人,虽然不是什么高门大族,但宗族根基全在冀州本地。

他高览可以轻轻松松地改换门庭而不用考虑后果,但张合却要担心自己的宗族,若是因为自己背反袁绍而导致宗族遭殃,那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家乡父老。

张合犹自不愿有这种打算,便嚅嚅道:“可还有别他之法?”

高览亦看出来张合并不太愿意阵前反水,但他也不愿与张合闹掰良致二人行动不一,便退而求其次道:“不若如此,我等撤下攻城士卒,引军避入泽地,让出正面,以示曹军我等并无战心。乃使曹公与袁公一决胜负,若袁公占先,我等再从泽中夹攻曹公,何如?”

张合听出高览话只了一半,遂问道:“倘若曹公占先,又如何处之?”

高览双手一摊,似乎十分无奈地道:“若曹公占先,不得我等也只能往投曹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