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17章 杀贼!保家!

第217章 杀贼!保家!

推荐阅读:

作梗,势必会惹得颜良和颜母等人不喜,让人她不知礼数,贪图不该她得到的名分。

颜良对梅娘的知情识趣十分满意,拉着她的手道:“常山国中闹匪患,我明日就带兵西进常山。”

梅娘一听这话,手一抖道:“啊!这么快便要去了么?”

颜良轻拍她的玉臂,安抚道:“你且在家好好照看絮儿,代我在阿母面前多尽尽孝。等我在常山站住了脚,局势安稳之后,再把你与絮儿接去。”

得了颜良的允诺,梅娘微微一笑,应道:“妾自会遵夫君之命。”

因为知道颜良明日便要启程出发,是夜里梅娘更是意侍奉,正所谓:“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

建安五年闰十月初九,常山国真定城,雪。

真定城在东汉虽然并不是常山国的治所所在,但因为此处乃是诸侯王的封邑,故而城郭宏大,人口密集,极为繁盛。

自汉惠帝七年,封第三子刘不疑于真定,以常山为国,经历了新莽之乱,再到光武中兴汉明帝封皇子刘昺为常山王,中间几经波折,国除又国复,及至此时常山国已经延续了近四百年的国祚。

常山王府经历了十余世诸侯王的修缮,称得上美轮美奂,但如今的王府却显得有些凋敝破败,冷清清的几无人气,只偶有几个负责洒扫的宫人在府中出没。

这倒并不是常山王出去游山玩水了,而是如今常山国王位虚悬已久。

中平七年,大贤良师钜鹿人张角号召太平道起事,冀州作为张角的大本营,而常山国又离开钜鹿很近,故而黄巾匪患波及到了常山国郑

当时的常山王刘暠唯恐匪患波及自身,竟然弃国而走。

虽然刘暠耍了个聪明保全了性命,但朝廷在讨平了黄巾之后,却不忘记秋后算账,以刘暠没尽到诸侯守国土为名废黜其为庶人。

其后朝廷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既没有新立常山王,也没有废除常山国,所以才造成了有常山国而无常山王的尴尬情形。

虽然真定没了常山王,但真定乃是名城大邑,丝毫不影响簇的繁华景象,比之常山国真正的治所元氏更胜三分。

而就在此刻,真定城中数以千计的百姓们都自发地走出了家门,来到了城中东西向的主干道之上,百姓们并非是去赶集也并非是要出城,而是纷纷站在道路的两旁,面向东方翘首以盼。

真定的东门洞开,随着城外一阵鼓声由远及近,一支人马来到了门前,靠近城门口的百姓们纷纷探头探脑地往城门外看去。

当先的人马俱是骑兵,人人皆骑得来自北方的高头大马,身上披着精良的锁子甲,头上并没有戴铁胄,而是戴着鹖冠,皮冠两侧的彩色尾羽极为灵动,随着马上骑士的前进一颤一颤。

骑士们的武器有两种,前一半皆持着长戟,后一半皆持着骑枪,而背上也负着骑弓和骑弩。

骑兵们在一员将领的率领仔细下来到门前,随着将领身后将旗往后一扬,鼓声顿息,骑兵们也纷纷驻足停步。

而常山县内的官吏并县三老连忙迎了上去,来到那员将领面前躬身行礼。

那员大将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一一扶起前来相迎的官员,略作寒暄之后,便命官员撤下。

那员大将重新骑上战马,然后令旗往前一指,鼓声重新响起,身后的骑兵也跟在将领身后踏入了真定东门。

在远处看时还只觉得骑兵煞是威风,但真个当骑兵从自己面前经过时,却让道路两旁的百姓更为震撼。

骑兵所骑衬战马都是六尺五寸以上的良马,再加上坐在高桥马鞍的骑士,与他们手中高高举起的武器和旌旗,陡然生出一股雄壮的气势,让围观的百姓都觉着自己平白矮了一头。

而这一批骑兵只是一个开始,在雄壮的骑兵队伍后,接着更为壮观的步卒方阵。

步卒们的武器更为多样,走在最前的是刀盾兵方阵,刀盾兵们左手持盾右手执刀,那明晃晃的一排排环刀反射着刺眼的寒光。

跟随其后的弓弩手方阵,无论是弓手还是弩手,都手持弓弩,每走上十步,就虚抬起弓弩作瞄准发射状。

再后边的则是戟士与长矛手,这两个方阵的士卒都把武器斜向前方举起,好似一声令下就会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一般。

无论是刀盾兵、弓弩手、戟士、长矛手,俱都是甲胄俱全,服装精良,迈着整齐稳定的步伐向前行动,自然而然显现出一股骁悍的气势,让沿途的百姓们看得肃然起敬。

当骑兵与步卒大部分都进入城中之时,队伍中的鼓声突然激昂起来,随着重重的几下鼓点,每一个队伍的为首将校齐声喊道:“杀贼!”

数千士卒也齐声应道:“杀贼!”

将校们又喊道:“保家!”

士卒们继续应道:“保家!”

“杀贼!保家!”

“杀贼!保家!”

那震般响亮的吼声充斥了整个真定城中,令阖城百姓俱都心动神摇,莫可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