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20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220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推荐阅读:

我麾下的将士,还有这些戍卒,可还大大不够。此处有我拟的募兵告示,你即刻着人张贴布告,并命有秩、蔷夫、亭长、里长等好生宣谕。”

“下吏遵命。”

颜良又当众宣布道:“此番整训涉及国中全数十四个县,分北边七县与南边七县,新募之卒各在元氏与真定集中整训,一个月后举行大比,最优者称为状元,可直授我军中屯长之职,其余符合条件者也可征入军郑无论符不符合条件,均供给整训所用的餐食,若是路途遥远,还可酌情补贴部分旅途糜耗。”

“待得新募之卒练成之日,便是剿灭黑山贼寇之时。”

颜良的募兵告示自然不是仅仅下发到真定县内,他早就拟好了文书,抄送国中十四个县,令各个县一同布告宣达。

谁知布告刚刚贴出去没两,新募的士卒还没来到,一封反对的书信便来到了颜良的案头。

这封书信正不是旁人所书,而是颜良从袁大将军处讨来的常山长史辛毗辛佐治。

因着辛毗与颜良分道而行,颜良走钜鹿绕了半个圈子,还在下曲阳家中休歇了三日,故而刚刚来到真定,但辛毗直接走的赵国,路途又近,又毋须耽搁,所以早几前就到了常山国治元氏县。

在从邺城出发之前,颜良有与辛毗交代过,他会在真定留驻一段时间,常山国中政务一应付之于他。

辛毗正是三十多岁年富力强有所作为的时候,对于颜良的放权欣然而受,来到元氏之后也不懈怠,将国中原本有些混乱的政务一一整理,倒也有了几分起色。

常山国除了上艾、井陉两县几乎为群山笼罩,其余各县均都有大量良田,堪称是一方乐土,原本人口繁多,有近十万户,六十多万口人。

但自黄巾之乱后,下丧乱,又时不时夹杂灾与疫病,眼下常山国中的户口只有最繁盛时的六七分。

当然,这只是官方籍册上的数目,有不少百姓逃入山中躲避赋税,还有的依附了黑山军,甚至各家各族手里也隐匿了大量仆客,具体有多少谁也不清楚。

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之下,国中赋税也相应减少,而且常山多历匪患,沿边诸县往往赋税都收不足。

而地方官吏也不敢太过苛迫,因为曾有过官吏催逼过甚,百姓怒而杀官投了黑山贼的例子。

所以如今常山国中府库钱粮严重不足,用以维持国中日常开支尚且足够,若要再度增加大笔开销,可就完全不够用。

颜良手下的七千多讨逆营将士因为有正式编制,所以在州中专门会划拨钱粮,不用算入国中开销,毋须辛毗担心。

不过,尽职尽责的辛长史肯定不会料到颜良手里的兵马可不止报给州中的七千多,另外还有三四千之数需要额外开支,不然就连这多出的三四千兵的吃用开销就够他头疼一阵子。

如今颜良还要新募士卒,那显然需要额外一笔开支,就算是能以剿纺名义问州里找补回来一些,但也得国中先行支出,而且能不能得到州中的认可亦未可知。

所以辛毗一看到颜良行文给他,要他配合在南边七县张贴布告大肆募兵,他第一时间就回函颜良表示反对。

辛毗在信中把反对的理由罗列了一大堆,但核心思想只有两个字,没钱。

收到来函的颜良倒是没有太过为难,常山国中的财政情况他虽然事先不知道,可猜也大致可以猜得出来,肯定不会太过充裕。

若是仅仅从常山国的财政考虑,那辛毗的意见无疑相当正确,毕竟没钱没粮还谈什么募兵,募来的兵总不见得喝西北风吧。

但颜良有他的打算,常山国被黑山贼肆虐十余载,想要在簇彻底打败黑山贼,光靠他手下的将士是完全不够的。

必须将举国士民合为一心,拧成一条绳,方才能够事半功倍,不然的话会越打越疲事倍功半。

颜良毕竟曾经当过几年公务员,进步思想那可是时刻铭记在心,他记得大朝的某届某中全会总结提出了某项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这句话放在此处也毫不违和,爱的自然是我大常山国,没毛病。

至于钱什么的,颜良还是有些积蓄的,先行垫付一些那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