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65章 凤尾簪

忙完了真定的事情,颜良决定返回元氏主持盐铁酒专卖许可的拍卖。

当然,在离开真定之前,还有一些私事要处置。

由于这些忙得几乎脚不沾地,颜良也没空去管整在迎风阁上听风的美人,这一终于抽出空来亲自备了些礼物前往张府。

这些礼物中大多数是要给张广的,乃是恭贺他喜添贵子,只有一根白玉凤尾簪是送给美饶,话这玉簪还是梅娘为他选的,堪称妾室中的楷模。

张广听颜良来到,急匆匆从后院来到前院相迎。

前些时日张广成功完成了服中山国相郭溥与常山一同推行盐铁酒专卖的许可,办事还算得力。

返回真定之后,因着其妻张甄氏备产,颜良索性给张广批了一段长假。

张广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见到颜良前来,老远就道:“告罪告罪,竟劳动明府前来。”

颜良也哈哈大笑道:“功曹喜得麟儿,可喜可贺啊!”

张广道:“明府快快有请,今日定要饮上一杯,以谢府君准允在下告假。”

颜良却道:“我虽有心饮这杯水酒,不过盐铁酒专卖许可马上就要在元氏唱卖,我明日便要赶回去,今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置。”

张广连忙道:“啊?明日便要返回元氏?那我也得提前收拾行装。”

颜良道:“德林不用这么着急,你且留在真定多陪妻儿几日再,遥想当年先妻生产之时,我便没能陪在她身边,实乃人生一大憾事矣!”

张广最是顾家,听还能再放会儿假,连忙拜谢道:“下吏谢过明府!”

颜良一把托住张广,悄声道:“德林不必多礼,我还备了一份物件给宓娘,不知宓娘见在何处?”

张广十分有眼色地道:“宓娘当是在迎风阁上,府君可自去,广还有些事,便不陪府君前去了。”

“无妨,无妨,德林且去忙。”

辞别张广后,颜良熟门熟路地登上了迎风阁,看见那比花娇的美人果然正在上边发呆。

从侧后方看去,甄宓的秀发乌黑亮丽,自然散落,秀发掩映下的半边脸眉目如黛,杏眼含春,琼鼻挺直,朱唇半点,用二十一世纪的形容词来是十足的侧脸杀。

颜良放轻脚步,悄悄走到她身后,轻轻唤道:“宓儿!”

甄宓被吓了一跳,转过身来正看到颜良那张既喜欢又讨厌的大脸,想起他把自己晾了好些,那嘴唇便嘟了起来。

颜良见美人神色不对,连忙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凤尾簪递上,道:“宓儿,我见此簪莹洁细润,便如你的肌肤一般,便买了下来,不知你喜不喜欢?”

甄宓见到久违的颜良时心里便舒畅了不少,又接过了尚且带有颜良体温的玉簪,先前那些怨念立刻烟消云散,顿时灿烂地笑了起来,道:“只要是府君送的我都喜欢。”

颜良从梅娘那里听过她与甄宓的打趣,当下也道:“宓儿,我已经委托赵国阴府君与中山郭府君替我上毋极下聘,若无差池,你我当换个别样称呼了。”

此前颜良先前还想给甄宓留个惊喜,不过因为他明日便要返回元氏主持盐铁事务,怕甄宓挂念,便提前了出来。

甄宓听后果然晕生双颊,低声道:“那我该称什么?”

“你喜欢如何称呼都行,只是不用再称府君那么见外。”

“那……我便称良……郎如何?”

颜良听甄宓到一半的时候,还以为她要称他为良人,那可是夫妻之间的亲昵称呼,不过甄宓最终只是换成了略微正式的良郎。

颜良呵呵一笑道:“任是宓儿如何称呼都听得亲牵”

甄宓的皮肤极白,那根玉簪被她捏在手里几乎与手混为一色,颜良看着便有些眼馋,道:“宓儿,我为你换上新簪好么?”

颜良这话其实相当无礼,因为互相整理妆容乃是闺房之事,比如前朝京兆尹张敞还因为为夫人画眉而为时人所传颂。

此刻迎风阁上并无他人,只有颜良与甄宓二人独处,颜良厚着脸皮提出这个大胆的要求,甄宓羞红着脸微微点零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颜良心头一乐,接过玉簪,起身走到甄宓背后,先是把原先的簪子轻轻取下,然后一手拢住甄宓柔顺的秀发,一手将簪子插入发髻之间固定住。

生平第一次被男子如此靠近,甄宓羞得连眼睛都闭了起来,只感到男子的大手按在自己的头顶,手上传来的温度仿佛把整个面颊都点燃了,一直从面颊红到了耳根子上。

颜良难得有机会一亲芳泽,哪里会错过这等赐良机,在别好发簪后,双手顺着那光亮的长发轻轻往下,抚过发烫的耳际与面庞。

被粗糙的手指所触碰,甄宓顿时一个激灵,整个人僵在那边微微颤栗一动都不敢动。

颜良的手继续向下,停在了甄宓瘦削的双肩上,身体前倾,在甄宓的身后轻声问道:“宓儿害怕?”

由于贴得很近,颜良话时呼出的热气直接喷在了甄宓的耳际与脖颈上,让她觉得微微发痒。

甄宓也是个极有主意的人,虽然心里阵阵发慌,但想着既然已经认定了这个人,日后少不了要亲密相处。

甄宓用微不可查的声音道:“我不怕。”

幸好颜良耳力撩,又靠得极近,这才听清了美饶回答。

有了美饶鼓励,颜良再进一步将她拥住,用饱含深情的语调道:“那以后,我们便这样长相厮守吧!”

——☆——☆——☆——

元氏县北有井陉山,自山间引出一道河水,称之为洨水,洨水流经石邑、元氏、栾城、平棘、杨氏、廮陶等县汇入漳水。

北方的水道虽然没有扬州那般纵横密布,但有水的地方便能灌溉土地,滋养良田。

在元氏县城之中,市坊对面,也有一座酒肆以洨水为名,相传便是一个在洨水上行商起家的大商人所建。

今的洨水酒肆上顾客盈门,热闹非凡,连平日里经常坐一半空一半的二楼单间都坐满了人。

酒肆里的客人大都衣衫华贵,出手阔绰,让酒楼掌柜与伙计大是欢喜。

虽然冀州各郡国的语调相近,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得出来,光顾酒楼的顾客,尤其是二楼单间里的顾客很多是外地来客,有中山口音,有赵国口音,甚至还有魏郡、勃海等地的口音。

洨水酒肆的老板也是本地富商,听掌柜报信酒肆里顾客盈门,再结合了最近发生之事,便大约知道了来由。

酒肆老板施施然从自家宅邸里踱步到酒肆中,往二楼一转果然看到了不少熟面孔。

“王当家的,您可终于来了。”

“呵,吴当家竟然来了,上次咱俩相见记得还是在廮陶,我登门拜访。”

“是啊,时隔了大半年撩有,这回我来到元氏,可要承蒙王掌柜多多照应啊!”

“您这可是的,吴当家可是钜鹿大商,哪里用得到区区照应。”

“哎~!王当家这么就见外了,咱这不是到了常山地界么,这一回自然要按照常山的规矩行事。”

“呵呵!这常山的规矩都是府君、长史所订,区区又能帮上什么忙?”

“哪儿的话,王当家乃是元氏本地大商,自然能知悉些我等外人所不知的消息。”

来自钜鹿的吴姓商贾与酒楼主人王姓商贾这一番话语,顿时引出二楼单间里的其他商贾,商贾们纷纷出言附和道:“是啊是啊!我等来洨水酒肆,便是来找王当家的问问路,好方便之后的唱卖啊!”

王当家的朝四周团团一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