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门

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门

推荐阅读:

规则为点球决胜时双方空闲队员必须徒中圈弧里,且两边分开不得争执。

不过,此刻的颜良还真没空来管足球这等事,他正在家中安抚一大一两个女人。

无论是在真定还是元氏,颜良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军营里,空下的时间也在忙着准备向甄氏求亲,所以就稍稍怠慢了梅娘与女儿絮儿。

梅娘虽然心里早就接受了颜良要迎娶甄宓的事实,但哪个女儿家又没有些心思。

絮儿虽然年岁还,没意识到父亲要娶个新的妻子是什么含义,而且她在家中也早就习惯了长辈们的有妻有妾。

不过絮儿的亲生母亲早亡,是梅娘从带大,与梅娘的感情非比寻常,能细心地感受到了梅娘的情绪变化。

絮儿想也曾去问梅娘怎么了,但梅娘却支支吾吾不语。

在丫头絮儿眼里,父亲颜良便是,姨娘梅娘便是地,如今梅娘闷闷不乐,絮儿便只能想着找父亲解决。

不过颜良久在外带兵,在家的日子不多,与女儿稍有疏离。

絮儿虽然对颜良十分亲近,但却存了几分畏惧,也不知如何更不敢向父亲救助。

自己没辙那咋整,场外求助呗!

絮儿脑筋一动,突然想到了她的邻居大姐姐,那大姐姐可聪明了一定会有办法。。

颜良在真定的时候,曾经购置一所宅院居住,那是因为真定县寺是真定县令、丞、尉的官署以及居所。

虽然真定令多次提出要把居所让出来给颜良用,但颜良哪会鸠占鹊巢,更何况是占了属下的官署。

不过在来到常山国治元氏之后,颜良却不需要再行购置宅院,因为如今地方上的每一座官寺都规模庞大,且功能复合,前边办公的官署,后边则是官员们居住的宅院。

作为国相的颜良居住在最里进最大的院落里,与颜良一家比邻的是长史辛毗一家。

辛毗年纪比颜良稍稍长一些,膝下有一双儿女,其中儿子尚只有两岁多,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不过女儿却已经年有十二,是个半大不的姑娘家。

起辛毗的儿子辛敞,或许大多数看官都不太熟悉,但若是起辛毗的女儿辛宪英,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才女的事迹。

因为颜家与辛家比邻而居,双方的女眷便多有来往,絮儿虽然与辛宪英差了六七岁,但辛宪英极为聪慧,知道絮儿父亲是自家大饶顶头上司,便对待絮儿十分和善。

絮儿是家中独女,在下曲阳老家里接触的那些族中兄弟姐妹多是熊孩子,哪里有辛宪英这么会做饶,这一比较下来,让絮儿顿有找到了个知心大姐姐的感觉。

絮儿熟门熟路地来到隔壁院落,问过辛家下让知辛宪英正在辛毗的书房里,便蹦蹦跳跳地前去找人,辛家的下人见惯了颜府君的女儿过府找辛宪英,所以只是跟在身旁并不阻拦。

絮儿轻手轻脚钻进书房,看到辛宪英一手托腮一手扶额,正对着面前的几册书籍发呆,便弱弱地唤道:“英姐姐。”

辛宪英虽为女儿身,但素好读书,且分极高,在十岁出头之后,便能自行阅读一些简单的书籍,让族人大为惊叹。

辛毗也十分喜爱这个长女,便从不约束女儿读书,甚至允许她随意出入自己的书房。

这一辛宪英照常在读者父亲的藏书,且翻开的是较为复杂的《公羊传》。

《公羊传》可不是诗经、孝经这般较为浅显的读书,通篇都是齐人公羊高以及后人公羊寿、胡毋生等人对于《春秋》的独到注解,若非治《春秋》有一定经验的文人看起来困难重重。

辛宪英也对这次尝试有些懊悔,看得脑仁生痛,但心里那一股倔强让她不甘心放弃,仍旧耐着性子逐字逐句地钻眩

赶巧了邻家妹妹絮儿跑来了书房找她,辛宪英心里暗暗呼出一口气,心道这是絮儿来找我有事,可不是我坚持不下去的啊!

辛宪英麻溜地卷起书册收好,然后答道:“絮儿来了?今个儿咱们玩什么?拉鸠车,还是摇鼗鼓,又或者放纸鸢?”

鸠车是木、陶、铜等材质的鸠形拉车;

鼗鼓便是拨浪鼓,只不过这年头拨浪鼓比较大是正经乐器,只有特殊制作的鼗鼓才是儿童玩具;

纸鸢则是风筝。

以上三样多是絮儿喜欢的玩具,辛宪英在读书之余也常拿来逗絮儿玩。

不过今絮儿听了这三样物事却了无兴趣,而是皱着眉头道:“英姐姐,我今不想玩。”

辛宪英见絮儿似有忧色,也好奇道:“絮儿怎么啦?可有什么事么?”

絮儿道:“嗯……梅姨这几很不开心,她不开心了,絮儿也就不开心了,我问梅姨她也不,我也猜不到,不知道怎么办。”着着便扁着嘴像是要哭。

辛宪英连忙蹲下来抱住絮儿道:“莫哭莫哭,咱们来想想梅娘为何不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