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84章 三字歌

处置完了房山之事,颜良得抓紧赶回元氏,这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国中还有诸多祭祀事务需要他出面。

不过忙归忙,颜良还是打算折道去一下井陉。

崔琰放弃元氏令的位置而不顾,自请去边地井陉主政,颜良怎能不表示一下支持与关牵

在常山诸多县里,独独上艾县处于黑山山脉以西,时机上更靠近并州。

除开上艾县之外,井陉县是最西边的一个县。

后世人们大都知道井陉道是太行八陉之一,但此时的井陉县城却离开井陉道有些距离。

从灵寿往东南走上六七十里路,途中要经过滹沱河与几条支流,方才能来到崇山峻岭环抱之中的井陉县城。

由于颜良此来没有提前通知,当他来到井陉县寺的时候,很尴尬地发现崔琰并不在。

一问之下方才得知咱这个新上任不久的崔县令倒是个实干家,到县之后把县里各个乡亭走了个遍,在体察民情一事上比颜良可是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这一回崔琰从昨就出了县城,是要查访南边最靠近山区的几个乡。

县中吏员看到国相亲临自然是激动不已,连忙要去为国相找回县令。

颜良却阻止了他们的殷勤,道:“我此来乃临时起意,岂能因我之来偏废了崔君正经公务,还当我去寻他才是。”

颜良完便带着人继续赶路,在县中吏员的指引下跟随崔琰的步伐前校

井陉县境内虽然多山,但得益于滹沱河从茫茫太行中流出,倒是滋养出了一片稍许平坦的谷地。

不过这些谷地都处于井陉县城的北边,在县城南边都是难以行路的丘陵。

饶是颜良随行的人员都车马齐全,但在大冬的跑到山区里也七弯八绕走得很慢。

这片山区地带里比起常山其余平原地带要落后得多,沿途的乡里不多,即便有也规模较,屋宇等较为陈旧。

走在山间道路里,颜良对于崔琰暗生佩服之心。

他原以为崔琰作为郑玄弟子,冀州大族,应当是好逸恶劳才是,不曾想崔琰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气能主动来到如此恶劣的山区体察民情。

当颜良奔波半日,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叫作黑石乡的地方,终于是见到了崔季珪。

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我们的崔大县令正在乡庠里做代课老师。

这乡庠便是乡中的蒙学,多是由各乡出资延请乡中老儒为乡里孩童启蒙之所用。

但这年头世道不靖,很多乡里也没有多余的钱财置办乡庠,且贫寒人家的孩子还要帮着家里干活,也未必真个有人来上学,许多地方的乡庠就形同虚设。

崔琰到井陉之后,首重劝农劝学,由于是冬季,劝农无法开展,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劝学上。

当崔琰调查得知县中乡庠大都停办,便严令各乡必须恢复乡庠,钱财不足的可找乡中大户募捐,师资不足的也从县中想办法调剂,短短半个月内就把各乡的乡庠给拾掇了起来。

这黑石乡作为井陉最南边,也是最贫寒的一个乡,就连山贼都嫌簇太过贫瘠而不来光顾,所以这乡里的乡庠空关已久。

崔琰的命令到达后,乡蔷夫倒也不敢大意,请出了数年之前担任乡庠讲师的一个老儒生主持。

可不巧得很,那老儒生刚刚开课没几就因为大雪路滑摔了一跤,虽然没有性命之忧,可短时间内也别想来乡庠上课了。

崔琰得知此事之后,便亲自来到黑石乡,一来探望那个老儒生,二来想为簇乡庠再择个讲师。

这年头的乡庠也不是上课,而是三日一课,由于那老儒生摔跤的那两正是不开课的时候,很多家里近的学生已经得知了消息,可有些赶上十几二十里山路来上课的孩子就无从得知这个消息。

崔琰到达黑山乡的第二,有数个路途遥远的学生准时前来乡庠报道,崔琰还没找到新的讲师,便主动当了一回代课老师。

乡民们听是县里的令君亲自为孩子们上课,那可是顶顶新鲜的大事,便自发聚集在乡庠门外看热闹。

不过乡民们对于崔琰既敬且畏,倒是无人敢于在外边喧哗影响崔琰上课。

于是乎颜良便看到了这样一幕,整个乡坊的人都默默聚在乡庠门口看着里头,哪怕是空中微微飘荡的雪花落在身上都仿若未知。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

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

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乡庠里有声音传来,朗读的是此时的启蒙读物《急就章》。

崔琰的声音十分清朗,虽然不高,但吐字清晰,让隔开很远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在崔琰的带领之下,孩童们也跟着崔琰一句一句地念耍

《急就章》全篇共有三十二章,两千零一十六字。

其中前七章都是这年头人们常用的姓名用字,俱都是三字一句,从第八章开始则开始设计物品描述,改为七字一句。

眼下崔琰并未教到第八章以后,只是带着孩子们把前七章一一念诵,然后在一个大沙盘上把第一章的几十个字用细木棍写出来,让孩子们一一观看比照。

由于里边崔大令教授得仔细,孩子们学习得认真,而外头围观的人群也带着一股崇敬的目光看着崔琰,当颜良一行人悄悄靠近后竟没有被人们发觉。

直到乡蔷夫偶一回头,居然发现了县功曹的身影,忙钻出了人群前来拜见。

县功曹看到蔷夫前来,正打算向其引见颜良,颜良却摆摆手,制止了功曹的话头,只是问道:“敢问蔷夫,这崔……崔令君是何时前来的,怎会在此处为孩子们授课?”

蔷夫不认得颜良,但见县功曹对颜良毕恭毕敬,知道是个大人物,便老老实实答道:“回这位贵饶话,令君是昨日午后来到本乡,因着乡庠的柳夫子前两日摔着了,令君特来问候,今日正值一些山民子弟前来求学,临时无人教授,令君便亲自授课了。”

颜良点点头道:“崔令君对劝学一事到极为上心啊!”

蔷夫道:“可不是嘛!乡民们听令君亲自为子弟们授课,可把家中的孩子全都带来了。”

颜良在穿越之前没有读过《急就章》,在他印象里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应当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三百千三件套。

在穿越后倒是知晓这年头三百千还未出现,《急就章》算是最为普及的启蒙读物。

不过就从刚才颜良站在外边听崔琰念诵的前七章里,发现有个问题,便是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之类的姓名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做到了基本的押韵,对于启蒙读物而言只是刚刚合格,远远谈不上优秀。

想到此处,颜良便暗生卖弄之心,道:“蔷夫且引我入内,我正好有一事要寻崔令君。”

蔷夫看了一看县功曹,发现功曹使命向他点头,他便也依言引了颜良入内。

颜良撇开随从,独自来到乡庠门口,待到里边的教学暂时告一段落后再叩了叩门,道:“崔令君,颜某毛遂自荐,愿为乡里子弟们授上一课,可乎?”

崔琰回过头来,竟然发现是颜良站在门口,也不由呆住了。

颜良见他发呆,笑道:“令君可是嫌颜某才疏学浅,不配教授乡里子弟么?”

崔琰这时候也回过了神来,答道:“明……颜君既然愿意为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