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99章 有心再战

颜良一番正义凛然的话语斥退焦触,自然博得了满堂彩声,且每个人从颜良的话语之中听出的意思都不尽相同。

如张导、阴夔这等心向袁绍的官员,对颜良言辞中极为推崇称赞袁绍的部分很是认同。

如郭溥这般受子任命的官员则对“下乃是汉家的下,都是下百姓的下,非是一家一姓之下。”的言论频频颔首。

但同样是这句话,听在颜佑、陈正、仇升等人耳中却又是另外一层含义。

在下曲阳的这一出闹剧,很快随着在座诸人之口传诸于整个河北,引起不少议论。

远在邺城的袁大将军自然也听了这事,且他还听到了不止一个版本,自然是各种有心之人添油加醋而为之。

不过即便是大家都挈带私货,也只是在袁熙的礼物、焦触的神态举止上略有出入,但颜良的那一番话却大同异。

因为不知何时,这场闹剧已经在邺城传扬得人尽皆知,尤其是颜良的那几句铿锵有力的呵责,几乎百分百还原了出来。

这其中自然是有人在暗中推动,在街头巷尾,酒肆市坊之内不厌其烦地反复与人道颜府君是如何心向朝廷与袁公,当堂呵斥无礼狂徒,引导舆论走向,才不至于让此事口口相讹变了味道。

这些人都是早前时候颜良特意留在邺城打探消息的人手,之前田灿在邺城负责关政策,招揽人才的时候,由田灿来统一管理这些人手。

在陈正正式出任职方掾之后,颜良便把这些人尽数移交给了陈正管理。

陈正当日在下曲阳亲眼所见那场冲突,知道此事若被心思歹毒之人利用,定会对常山不利,便立刻报请颜良让各处的人手有意识地宣扬此事。

颜良对陈正的意见十分认可,也赞赏他的心思敏锐,授意他全权负责,一些职责之内的事情可以先行处置,随后呈报。

袁绍面对多封奏报,意不能决,召来逢纪问道:“元图,此事你如何看?”

自从郭图被贬斥之后,逢纪早就坐稳了袁绍面前第一红饶地位,且逢纪还十分猥琐地不愿外出监军,一直牢牢坐镇邺城。

面对袁绍的提问,逢纪答道:“正如颜立善所言,若焦触此番无君无父之言传扬开来,必会使明公置于火炉之上,幸有颜立善当场驳斥,以正视听,使下人咸知明公对子对朝廷的一片忠悃。”

袁绍闻言之后默然不语,要他对下没有野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在一年多之前,僭号称帝的袁术扛不住灾饥荒和曹操等饶攻打,欲要将玉玺这个烫手山芋抛给袁绍。

当时袁术来信言:“汉之失下久矣,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袁绍的从弟时任济阴太守袁叙也来信为袁术分道:“今海内丧败,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徵,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

袁术、袁叙当时谋划接力送玉玺至邺城,不过曹操早有防备,阻断道路,更罢了袁叙的济阴太守之位。

不过袁绍收到袁术、袁叙的来信之后,这心里就生出了不少别样心思,但犹自顾忌良多,难下决断。

时任冀州主簿的耿包察言观色之下觉得有机可乘贪图拥立之功,暗中进言道:“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意。”

袁绍大喜,以耿包之言示之于文武将吏。

虽然袁绍在河北自行其政,等同于独立的行台,但这种谋逆之事只能做不能,诸人皆表示此言妖妄,包藏祸心,实在当诛。

袁绍一看时候未到,不得只能杀了耿包这个替罪羊为自己开脱。

这番故事是发生在袁绍刚灭了公孙瓒兵强马壮势头盛极之时,也难怪袁绍会心生贰意。

但经历了官渡之败,袁绍的信心大受打击,这觊觎下的念头也淡了不少。

如今听逢元图如此分,也不禁微微颔首,道:“焦触的确言辞无状,颜良应对得倒是妥帖。”

逢纪道:“此人满口妄言,明公还当明文申饬,以昭告士民才是。”

袁绍道:“确乎,元图代我拟文吧,顺便再拟一封私信给显奕,呵斥他行事荒唐,怎可以无端轻慢二千石。”

不得不,袁绍的做人比起他三个儿子要高妙得多,虽然心中不无想法,但表面文章还是做得很到位。

逢纪应诺之后,正待拟文,袁绍又似是随口道:“颜良在常山广募士卒,举行那什么比武大会,又复铁官,开采石涅,动作倒是不啊!”

从颜良穿越之后,就一直对逢纪十分尊敬,去常山赴任后,也时常与逢纪书信往来,逢年过节更是礼物不断,就在前几元宵时,还收到了颜良托人送来的精良皮袄。

逢纪自然知道袁绍对颜良心里多有顾忌,这话可不是随便而已,当下便回道:“臣闻黑山张燕之流拥众百万,曩昔我河北雄师联合吕奉先急攻张贼,仍斗了个难分难解,可见贼性顽强。如今明公使颜立善主持剿贼之事,其募兵练兵,亦合情理。”

“臣又闻,房山拟恢复铁官,井陉拟开采石涅之事,颜立善一并具文报之于明公案前,更候明公委任房山铁官之令,今次又在人前狠狠驳斥焦触大逆不道之言,足见颜立善对明公一片赤诚。”

这房山铁官与井陉煤矿之事分别由房山令陈正与井陉令崔琰行文呈送郡府,颜良与辛毗分别批示之后转呈邺城。

对于慈好事,主持日常政务的袁尚自然不敢妄自决断,便呈报给袁绍,让袁绍也开心开心。

对于颜良的这番作态,袁绍心中是满意的,谁都知道铁器事关重大,颜良能够恢复铁官并主动求自己派人主掌,足显其并无私心。

袁绍捋须道:“确乎,没想到颜良不但擅御兵,还颇有理政之才。”

逢纪立刻道:“这都是明公知人善任,又以辛佐治为其辅弼,常山方能有所起色。”

这铁官所产出的利益极为丰厚,这几各方都有人请求出掌,其中呼声最高的两个人选分别是马延和赵叡。

这马延便是在白马之战中拖了后腿的马胖子,因其讨好郭图方才得以从轻发落。

在郭图倒台之后,马延又果断靠回袁三公子处。

马延虽然没被严惩,但那一战手下的兵马尽失,余者也被颜良、苏游兼并去了。

他回到邺城之后无兵无权,仅仅是个空头校尉而已,这次听闻房山铁官令这个美差,便在袁尚面前极力自荐。

袁尚也对铁官的利益垂涎不已,便在父亲袁绍面前荐举了马延。

而另一边,颜贮刚过了年就来到邺城,往淳于琼与赵叡处,动了赵叡去争取出任房山铁官令。

这几淳于琼已经借着各种由头在袁绍面前为赵叡美言了几回,推荐其出任房山铁官。

淳于琼毕竟是旧日老伙计,虽然官渡之战有失策,但并未失了袁绍的信重。

一边是佳儿所荐,一边是老伙计所荐,所以袁绍在马延与赵叡二人之间颇有些难以取舍。

正好逢纪在此,袁绍问道:“马延与赵叡二人,元图以为谁人出掌房山铁官为宜?”

淳于琼与赵叡这边得了颜良的提前关照,为了此事专程给逢纪送过礼,请他帮忙玉成此事。

所以逢纪虽然在继嗣问题上是站在袁尚这边的,但此刻却道:“臣下以为马延旧日在白马之战中与颜立善有隙,若将其放之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