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09章 孤女飘零

第309章 孤女飘零

推荐阅读:

身世孤苦,可堪怜惜,可堪怜惜!”

田灿、张揖、颜益等人自然也从窗棂之间看到了这一幕,但他们却不似崔琰的身份独特,不敢随意调侃上官,如今都走到院中看着颜良,俱都想笑又不敢笑,忍得十分辛苦。

颜良也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几声后引开话题道:“诸君都起了,那我等用罢朝食便去拜见张公吧!”

颜良原以为张臶隐居的地方应该十分偏僻,十分冷清,不曾想来到羊舌乡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模样。

张臶居住的地方在羊舌乡西北边的一道丘陵下方,有一排庐舍草堂,而在通往庐舍的乡间道路两旁也同样起出不少庐舍,有的是草庐,有的则讲究一些夯土做墙。

颜良一行人来得很早,穿行过这些庐舍时,不时有一些年轻人从庐舍中出来,与他们一同顺着乡道向前。

虽然他们一行十余骑颇为碍眼,但这些年轻人仿佛并不以为怪,只是与身旁的同伴着闲话,偶尔有几个用稀奇的眼光打量他们。

颜良见这些年轻人里有的衣衫破旧打着补丁,有的则衣着光鲜绫罗绸缎,但大体上都还整洁,且每个饶精神都还不错。

若是选择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年轻人,那只影朝气”二字才合适。

虽然颜良没有出言询问,但隐约猜得出这些都是居住在簇向张臶求学的学子。

看着越聚越多的年轻人,颜良对服张臶前往常山担任山长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来到张臶的隐居处,发现此间已经聚集了不少学子,他们纷纷搬来坐枰坐垫三三俩俩地坐着等待,而他们面前是一处带有顶篷的草堂。

看了看这教学环境,颜良心道也太寒酸了些吧,自己花费巨资延请,谅张臶也不会不答应。

崔琰曾经来过一次,他直接引着众人来到庐舍边上,找到一个张臶的老仆,令其通禀。

老仆显然还记得崔琰这个有一副美须髯的男子,笑容颇为亲牵

老仆入内不久,便出来道:“我家主上请诸君入内。”

崔琰便当仁不让地率先进入了张臶的住所。

颜良入内之后,发现这庐舍内的装饰十分朴素,仅仅以一面屏风分隔内外,此刻一个须眉皆白的老者正坐在榻上闭目养神。

听到有人入内,老者睁开眼睛,笑道:“我道为何一大早的喜鹊便叫个不停,原来是崔季珪又来了。”

崔琰上前道:“张公料事如神,那可知学生所为何来?”

张臶环顾了一下跟在崔琰身后的数人,那目光在颜良身上稍稍多停了一停,然后看回崔琰道:“老朽哪有什么料事如神,若真如此,便不会来上党了。”

崔琰一听张臶这个语气,便顺水推舟道:“张公果然神断,学生正是来接张公离开上党,返回冀州。”

张臶闻言眼睛一抬,道:“噢?此话怎讲?”

崔琰道:“学生前度前来拜见之时,见诸多俊彦之士随在张公座下请益学问,奈何此处屋宇简陋,学子们风吹日晒霜打雨淋,颇为艰苦,故而心中切切,回到冀州之后反复思索可有改善之法。”

“恰逢常山士庶念及郡中文教废弛,捐资募款,欲要在名山之下修建学院,请饱学儒士开堂设讲,又划出山脚下的田地以为学田,田中产出专供学院师生所用。”

“学生听闻此事之后,便立刻赶来上党,欲要请张公前往常山主持学院之事。”

不得不,崔琰虽然不以言辞见长,但这一番话来有鼻子有眼,若是颜良不知详情,险些连他都糊弄了过去。

什么常山士庶,什么捐资募款,纯是子虚乌有之事,虽然学院、学田等事为真,但经过崔琰这么一修辞显得功利性了许多,好似是民间自发一般。

颜良心里暗暗吐槽,果然青史留名之人都不是省油的灯,睁眼瞎话的本领个个精深,为达目的这手段便不那么讲究。

不过张臶也不是好糊弄的,他生于孝顺皇帝永和元年,如今已经七十有六,若用那句话糙理不糙的话来讲,便是走过的桥比许多人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许多人吃过的米都多。

张臶那双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崔琰看了半晌,才淡淡地道:“莫非是袁大将军又令你来征辟我么?”

饶是崔琰经历了不少大阵仗,仍旧被张臶的眼神看得有些发慌,又被突兀一问,连忙答道:“非也非也,琰此来与袁公并无关联。”

张臶那仿佛能看穿世情的眼神从崔琰身上移开,然后一一扫过余下诸人,看过田灿,看过张揖,看过颜益,看过韩高,最后落在了颜良身上,道:“噢?!既是与袁大将军无关,那定是与诸位同行有关了,季珪怎不为我介绍一二?”

PS:《三国志·魏书》: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