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34章 今始从本心

虽然冯孟都从五万钱一下子减为两万钱,但仍旧是狮子大开口。

在太平时节时,一个壮仆美婢或能卖个一两万千钱,可乱世人命如草芥,此时便是一个青壮劳力至多不过六七千钱,更何况一个瘦弱少年。

对此,常林心中就有些不太乐意,他与上党本地大族陈、冯两家的关系素来不错,本不想管这档子事。

但因为看到杨季才对这少年颇多维护,且有闹僵的趋势,才上前劝解。

本以为自己出面,冯孟都怎么着也得卖几分薄面,把这桩事情就此揭过。

但他没料到冯孟都竟然如此油盐不进,让常林也觉得很是难堪。

一旁的仲长统忍不出道:“两万钱怕是可以买上三五个青壮了吧,你倒也开得出这个价。”

冯孟都转头一看,发现是个二十出头的陌生青年,便眼睛一瞪道:“你又是何人,此事与你何干?”

仲长统还待再言,常林拉住了他,不想再吵起来多生枝节,道:“常某窃以为冯君开的价格还是太高了些,不若常某去请河间君与司隶君来评一评,若二公以为此价中允,那便依冯君,如何?”

常林所提的河间君与司隶君分别指的是故河间太守陈延与故司隶校尉冯方,乃是上党陈、冯两家的老族长。

冯孟都见常林抬出这两位老祖宗来压自己,便有些色厉内荏地道:“区区事何必惊动陈公与伯祖,唔……既然常君代为情,这竖子便再减上一减,算作一万……一万两千钱好了。”

冯孟都原本准备喊一万,后来想想有些亏又加了两千,叫完价后也有些心虚地看着常林。

常林觉得这价格还是有些不合适,但他也不愿为了此事真个就去寻两位老者,毕竟面子也是值钱的,他看向杨季才,心想不知杨季才愿不愿意出这个价,若是他不趁手,大不了自己咬咬牙资助一些便是。

杨季才一接触到常林的目光就了然于胸,虽然他也觉得冯孟都有些故意开高价,不过总算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便上前朝常林一揖道:“俊谢过常君代为分,就以这价钱赎买便是,我这便回去取钱来。”

杨季才刚要返身离去,一旁的仲长统就道:“慢来!不必这么麻烦,我代为出了便是。”罢就从马背上的褡裢里取出好几串制钱往冯孟都抛去。

冯孟都见突然飞来好几串钱,手忙脚乱地接了下来,仔细一数正是十二串,不由看了一眼仲长统,心道这裙是豪阔随身带着这么多钱。

杨季才见状,连忙向仲长统道谢道:“俊谢过这位君子,还请君子稍待,我一会儿回家取了钱来便还与君子。”

仲长统摆摆手道:“此事不急,容后再议。我那个姓冯的,你钱都收了,为何还杵在此处!”

冯孟都刚刚大赚了一笔,心情颇好,也不知这个随身带有大量钱财的人是何来头,便没有回嘴,只是冷哼一声,招呼上仆隶赶着羊就走了。

待冯孟都走远之后,杨季才又向常林与仲长统郑重拜谢,而那个刚刚被赎买下的少年还愣在地上,仿佛没从刚才的事情中醒过神来。

杨季才连忙拉起地上呆愣的少年,道:“阿象,还不快谢过二位君子为你美言?”

少年恍若大梦初醒,对杨季才道:“人谨遵先生……谨遵主家之命。”

杨季才立刻打断道:“什么主家不主家的,我出资为你赎身,乃是看在你虽少失怙恃,沦落异乡寄身仆隶,然敏而好学,身处贫贱然心向圣贤之道,今你已经得获自由,且随我暂时归家,日后我视你为子侄,你亦当视我为长辈,至于仆隶之契再也休提,当没发生过便是。”

少年呐呐道:“这怎么使得,往日先生不嫌弃我身份低微借我书籍,已令人感佩万分,今日这好大一笔钱财,人便是做牛做马许多年亦未必还得起。”

杨季才把面孔一板道:“你这是不遵长辈教诲咯?我杨某人虽然不甚富裕,然区区万余钱亦不在话下。”

少年一时间有些语结,而一旁的仲长统大觉杨季才行事作风符合自己的口味,赞道:“好!杨兄性情中人,这位兄弟,你就莫要辜负了杨兄的好意!也不枉我代为出了这笔钱!”

杨季才又拉了那少年一把,吩咐道:“其他事情以后再,先谢过两位君子。”

少年忙朝二人分别一个长揖,道:“河内王象,谢过二君援手之恩。”

常林上前一步虚扶道:“王郎君快快请起,我等适逢其会,得遇杨君与王郎君,岂能不助一臂之力乎?”

罢常林又转身道:“杨兄,你我倒是许久不见,不料却在簇巧遇。”

杨俊忙道:“是俊许久没去拜访伯槐兄了,惭愧惭愧!”

常林摆摆手道:“这是什么话来,你我平时各有事务,哪能这么空闲游荡。来我为你引介一下,此为我之友山阳仲长统,字公理。公理,此为我同郡人杨俊,字季才。”

杨俊道:“见过仲长君。”

仲长统却怪叫一声道:“咦O着你们都是河内人,就我一个外人呐?簇不是上党么?”

仲长统搞怪的话语引得众人齐声哄笑,气氛顿时融洽了一些。

经过常林与杨俊的闲聊方才知道此事原委,原来杨俊与常林一样,都是董卓入京,司隶大乱后辗转避地并州。

二人都非独身一人北上,而是各有乡党、族人一大帮子,在流落在上党的河内人中间都有一定的名望,只不过杨俊居于屯留县北,而常林居于屯留县南长子县北,二人不怎么碰见。

而少年王象年少而孤,被流贼掳掠后转卖给了上党本地大族为仆,杨俊见其是同郡之人又有上进之心,才借给他书看,不料却酿成今日之祸。

杨俊素来为人仗义,对乡党多加护持,便起意出钱为王象赎身,恰逢常林与仲长统经过遇到。

常林知道此事全部原委后,感叹道:“我辈同郡之人,自当互相扶持,季才兄高行,林佩服之至矣!”

杨俊谦谢道:“哪里哪里,下丧乱,百姓流离,俊只是尽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

常林也叹了口气,不想话题愈发沉重,转而问道:“王郎君,今年贵庚?”

王象毕恭毕敬地答道:“象中平元年生人,今年一十有八。”

常林又问道:“可曾加冠取字?”

王象闻言神情有些黯淡,低声道:“象少失怙恃,尚未加冠取字。”

常林道:“既然你父母已殁,如今季才兄试你为子侄,那你还不请其为你加冠取字?”

王象略有些自卑地看了一眼杨俊道:“人不敢有此非分之想。”

反倒是杨俊哈哈一笑道:“伯槐兄此言正合我意,王象,我为你同郡长辈,自当照拂于你,择日便为你加冠。至于字嘛,容我想想……昔日牧羊儿,今始从本心,便取字羲伯吧!”

常林跟着复诵道:“羲伯,羲,从羊从我从兮,季才兄取的好字啊!王羲伯,还不谢过长辈的恩典?”

王象区区一个牧羊儿,今日遭逢的待遇好似中了五百万大奖一般,此刻激动万分,颤抖着拜服于地,朝杨俊重重叩首道:“象谢过先生大恩,先生之恩,象定粉身碎骨以报。”

杨俊此番却坦然受了王象三拜,然后才扶起他道:“只消你恪守圣贤教训,今后有志于匡扶社稷,回报乡梓便可,毋须多谢。”

一场冲突转变成一场喜事,诸人俱都神色悠哉,杨俊问道:“未知常、仲长二君因何事经过此处啊?”

常林答道:“我听闻子明公欲要启程离开上党,去往常山,故而前去送上一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