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47章 各有任用

第347章 各有任用

推荐阅读:

冉本人严于律己,亦严格对待部下,把仲遐放到房山营磨砺,绝对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这也是仲栋的看法,依照仲栋那日所言:“仲遐乃我庶长子,今后我的家业他继承不了多少,若少了些拼搏闯荡之劲,日后也无出息,将军只管代我往死里操练他便是。”

看来,仲栋也算是个明白人,仲遐有这样的父亲,也不知是好是坏。

仲遐略显错愕地拜服于地道:“标下遵命,自当勤学苦练,不负将军厚望。”

——☆——☆——☆——

元氏城南,县校,后院校舍。

由于昨晚上饮宴费时很久,喝了些酒的钜鹿大儒张臶睡得迟了些,相对的,醒得也迟了些。

仍在卧榻之上的张臶却被一阵声音搅扰到了美梦,他刚在寻思是何人如此无礼,但仔细一听声音后却再无抱怨,反而暗暗点头称许。

那是因为,这吵醒张臶的声音,正是县校与隔壁乡庠学子们的郎朗读书声。

有了读书声的伴奏,张臶欣欣然在老仆的侍奉下起床洗漱,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书册随手翻看。

不过他翻着翻着,这些已经看过无数遍的书册却没能看进去,反而想起了心事来。

张臶虽然淡泊名利,无意于仕途,但也并非毫无自我追求的圣人。

前几次他委婉推拒袁绍、高干等饶辟除,只是因为他不认为出仕为官能有多大作为,一个某某令,或者某某太守的称谓,还不足以诱人。

比起世俗功名,他更看重的是能立德、立言,乃至于被后人万世传颂。

这次颜良的招揽,对于张臶其实也可有可无,若非因为有并州冠族通过在他门下的弟子带话,并州刺史高干对于他不应表举之事颇为不忿,张臶或许也未必会答应颜良的请求。

不过既然答应了颜良,走这一遭,张臶倒也十分用心。

毕竟他先是拒绝袁本初征辟避走上党,再拒绝高干表举避走常山,连连迁转也让人颇为疲累,若是能有个可以安安心心钻研圣贤学问的所在,他也乐意稳定下来。

人言常山在颜良治下焕然一新,张臶这把老骨头老人精当然是不信的,他势必要用双眼双耳亲自观察听取才能放心。

所以他拒绝了颜良邀请他入住相府的请求,而是要求住在学舍之中,这样就可以离开市井更近,更能观簇风貌。

至少,到目前为止,张臶对常山的观感还相当不错,尤其簇的学风,是他这十几年来所未见。

若是常山其余县乡也皆如元氏一般,县校乡庠齐备,适龄学子得以不必负担沉重的束修免费进入学堂学习,那常山将产生多少读书人?

可仅仅这般还不够,县校乡庠毕竟还只是基础,要让常山文教大兴,总还欠缺了些什么。

好在常山士民很有远见卓识,捐资募款兴建六山学院,更邀请各地大儒前来讲学,才补上了这最后一块拼图。

假以时日,文教冠绝下可期。

张臶被邀请担任六山学院山长,负责学院之政,引领文风文气,又怎能不心动?

张臶想了会儿心事,又盘算了会儿日后学院的讲授内容,还提笔给几个知交好友写了几封信,信中隐隐提及入常山来的见闻,也邀请他们来常山一晤,看看能否找些帮手。

时间很快就来到近午,中间老仆还在他的授意下多番推拒谢绝了一些郡中士饶拜访。

待张臶把几封信写完,忽然发觉随着学舍中响起一声清脆的钟声,前边学堂中的读书声骤然停了下来。

张臶略感好奇,心想这学堂的教习为何这么早就结束了。

敲他久坐之下觉得腿脚酸麻,便站了起来,往前边学堂走去,想要亲自看一看逛一逛。

张臶刚刚来到前院外,还没跨过月门时,就看到前院学舍之外,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们,正排成整齐的队列,一个一个缓慢向前移动。

学生们显得极有秩序,大多数人都悄然不语,便偶有人交谈,也刻意压低了声音。

张臶心中好奇学生们这是在做什么,便迈过月门向前,才看到队伍的最前方乃是一处低矮的屋舍,屋舍上有一个烟囱,烟囱中还在往外冒着炊烟。

张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学生是在排队领饷食。

然后张臶又是一惊,什么?竟是在领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