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66章 西鄂之战

第366章 西鄂之战

推荐阅读:

息,道:“杜某守土有责,若张君一意来攻,我也只得与城偕亡了。”

张允道:“何至于此,不若我放开北门,杜君可率亲信自北门出,我必不遣人追赶,何如?”

杜袭犹豫片刻后答道:“杜某忝为西鄂之长,为朝廷守土,岂可轻易撤走,怎也要守上十日,待十日之后,再退不迟!”

张允心道你这定是缓兵之计,哪里肯依,道:“怕是我麾下大军等不了十日了,至多给杜君三日,还望杜君好自为之。”

张允无功而返,庞季甚至问道:“监军为何答应给他三日时间,不会耽误了刘牧的计划么?”

张允道:“无妨,此去博望、雉县、堵阳等地皆守备疏松,庞将军可分兵攻取,料其余各地必不会似杜子绪一般坚守。至于西鄂,某可自将一部人马在此围城,若三日之后城中不降,再攻不迟!”

庞季心道不需要自己啃硬骨头,自然欣然应命,带了大部分人马继续北上,留下三千人给张允继续围城。

这时候城中的杜袭见了荆州军分兵离去,余下兵马又安营扎寨没有立刻攻城的打算后,摆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对身周的吏员、县卒们道:“方才敌将已中了我的缓兵之计,我等至少可有三日时间修缮城防,准备木石。好叫二三子知晓,昨日我听闻荆州兵北上,已经遣人往颍川、汝南、阳安等地求援,若我等可在此处守上十日,则援军必至。”

果然,原本有些慌张的众人听闻三之内可不用担心敌人攻城,且己方还会有援军赶到,紧张的情绪稍稍排解,纷纷表示愿意一力助守,绝不让荆州兵攻入城池。

为了让守卒安心,杜袭镇定自若地把四面城墙都巡视了一遍,期间数次与吏员、守卒亲切交谈,好生提振了下士气后,才返回县寺。

坐在空旷旷的县寺堂内,杜袭却没了刚才的镇定,忧虑地遥望着东边方向,喃喃道:“伯然,你可莫要让老友失望啊!”

被杜袭寄予厚望的伯然,显然不是称呼常山主簿田灿田伯然,而是称呼另一位伯然,颍川阳翟人赵俨赵伯然。

赵俨与杜袭、繁钦三人为同郡挚友,一起避难荆州,当时他仨人“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可以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杜袭遭遇困难后第一时间想到赵俨,固然有这份情谊在内,另一个原因乃是赵俨如今正在离开西鄂不远的郎陵县,担任郎陵长。

郎陵原属于汝南郡治下,与南阳郡、江夏郡接壤,不过这片三不管的地带如今为江夏平春县人李通掌握。

当曹操奉迎子后,李通遣人赴许都上表称臣,曹操大喜,任命其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西界。

在曹操第一次征讨宛城张绣的时候,因为中贾诩之计,被张绣夜袭大败。

幸得李通带兵连夜驰援,亲自陷阵,方才协助曹操遏制颓势,击败了张绣的追击。

李通也因此战得授裨将军,封建功侯,更分出汝南郡的阳安、郎陵二县单设阳安郡,以李通为阳安都尉。

在袁曹大战前夕,李通这么一支掌握实地的强军,自然引得多方拉拢,非但曹操多有嘉奖,连袁绍、刘表都暗中遣人许以高官显爵招揽。

李通虽然也曾有过犹豫,最终却决定站队曹操,一一拒绝了袁绍、刘表的招揽,其中也有郎陵长赵俨多方劝的功劳在内。

赵俨接到杜袭传来的求援书信后,认为事态紧急,立刻出了郎陵北上赶到阳安,想请求阳安都尉李通带兵西进南阳救援。

赵俨来到李通的府邸,也顾不得什么礼仪,直接冲进府邸之中,一边走还一边喊道:“文达!文达兄!弟有急事寻找。”

李通稍长赵俨三四岁,二人一领兵一抚民,配合甚是默契,私交也好,听闻赵俨召来,便赤着脚从屋内出来见他。

“伯然贤弟为何行色匆匆?可是有甚急事?”

“文达兄,南阳有警,西鄂告急,刘景升发大军北上,杜子绪遣人求援!”

李通闻言一惊,道:“伯然莫慌,容我点齐兵马这就随你去援。”

从阳安往南阳宛城这条路,李通相当熟悉,先前曹操宛城之败,李通便是由此向西,越过中阳山,穿过舞阴县来到宛城附近。

去宛城以北的西鄂也是同样的路,若是行得快一些,大军两可至。

李通正欲调遣兵马出征,突然手下来报。

“都尉!大事不好!刘备入寇郡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