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17章 并州群臣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

并州因地势原因,虽然与司隶校尉部分处南北,与冀州互为东西,然四面环山,算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州部。

比起平原宽广的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的多山特点自然显得有些不足,然而也正是这样恶劣的地形,使得并州并没有过多涉入中原的纷争中去。

自从高干被舅父袁绍表为并州刺史之后,倒是安安心心当起了一方豪霸,颇有不理州外之事的姿态。

在去年的袁曹大战中,高干以三面受敌为名,并没有派多少冉袁绍手下听用。

袁绍也对自家外甥十分宽容,只让他征集了不少战马骡马供大军使用。

高干所言的三面受敌,其实也并非虚言。

并州的南面是司隶校尉部,其中河内、河南、河东等地乃是曹操掌控的地盘,算是一担

并州的西南面和西面分别与雍凉交界,彼处有包括韩遂、马腾、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大大十几个军阀。

这些军阀多是当年董卓为首的西凉军阀祸乱三辅的后遗症,其中有西凉人,也有雍州本地人,彼此之间交斗不休,与并州也算得上是敌非友。

而在并州北边的上郡、朔方、五原、云症定襄、雁门等郡则是汉胡杂处,尤其是鲜卑各部强横,时不时入寇抄掠,乃是并州百姓面临的最大一股祸害。

除了这三面敌人之外,并州也是两汉安置南匈奴的州郡之一,不少归附汉朝的南匈奴也与汉人杂处。

这些南匈奴虽然大都是被打服帖的,但总有些人野性未驯,时不时也闹出些幺蛾子。

这样来,新掌控并州时日不久的高干为了安稳起见,不大举派兵南下,也有得过去的道理。

眼下,在并州刺史府邸里,刺史高干正召集一众僚属商议军政之事。

高干高坐堂上,其从弟高柔,别驾王淩,主簿温恢,部将夏昭、邓升等僚属分列左右而坐。

这其中别驾王淩与主簿温恢都是并州本地的冠族子弟,王淩叔父是大名鼎鼎的司徒王允,温恢的父亲则是故涿郡太守温恕,至于夏昭、邓升则是跟随高干多年的亲信部将。

“北边鲜卑各部近日屡有异动,恐其欲要犯边,诸君可有何计议?”

高干发了话,提的正是并州臣僚的老生常谈,鲜卑之患。

功曹王淩率先道:“下吏以为,鲜卑自檀石槐死后便分崩离散,早已不为大患,然檀石槐之孙魁头、扶罗韩等豪长屡屡进犯我并州地界,抄掠郡县,残害百姓。下吏以为当聚集强兵主动出击,殄灭鲜卑各部,斩其豪长,抄其牛羊,掳其部众,使鲜卑不敢为乱,不能为乱。”

王淩此言一出,夏昭、邓升等部将都频频点头,显然十分赞同此议。

高干却神情不变,问道:“其他人如何看?”

主簿温恢道:“曩昔破胡壮侯陈汤有言‘人兵刃朴钝,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当汉兵一人。今闻颇得汉之工巧,然犹三而当一。’我大汉健卒若能与鲜卑兵对上,定是胜多败少。”

“然鲜卑狡猾,每每见我大军前往便避而不战,因其多马匹,兼之无城廓,不籍田,我汉兵往往搜掠竞月而无功,此不可不虑也!”

“故而下吏以为,主动出击并非善策,还当取稳重为上。”

王淩道:“主簿此言差异,胡虏虽无城廓无田土,然其所携帐幕等物亦行动不便,所牧牛羊亦不能长久跋涉,而我并州多骑士,可遣精骑追迹其后,即便寻不到鲜卑大部,亦能将其赶往更北之地,则沿边郡县毋忧也!”

温恢道:“功曹不见熹平六年,臧旻、夏育、田晏三道北上之事乎?一旦迈入茫茫草原之中,则利鲜卑而不利汉。”

温恢所言熹平六年之事乃是当年灵帝派遣大军三万骑,从三路同时北上攻伐鲜卑,却被鲜卑诱敌深入,一一击败,大军几乎全军尽没,三将仅以身免。

王淩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年朝廷仓促发兵,将士皆不晓鲜卑之情,故而有此失,而我并州将士与鲜卑交战多年,知己知彼,于地势也了如指掌,断不会犯下大错。”

王淩与温恢二人都是太原郡祁县人,二人并为地方冠族,又同为高干的左膀右臂,平时便有些互相较劲的意思。

眼下一人主攻一人主守,一时之间谁也服不了谁,听得主座上的高干也暗暗皱眉。

高干轻轻咳嗽了一声,摆摆手制止了二人继续无休止下去,转头问向侧坐于他右首的从弟高柔。

“文惠如何看?”

高柔虽然没在高干的府中担任任何职务,但因为亲缘关系,乃是高干最信任之人。

因为身份超然,他与王凌、温恢等人都相处融洽,颇有几分老好饶意思。

听高干问起,高柔想了一想后道:“诚然,对于敢于犯边的胡虏,我等自当倾力出击,不使其心存侥幸,然鲜卑如今一片散沙,大大部族无数,也非是每个部族都会犯边寻衅,大多数部族与汉民也相处融洽互通有无。”

“愚弟以为,当事先调集人马,并多遣人手深入草原侦伺魁头、扶罗韩等大豪动向,若其意欲不轨,便相机而战,若其知趣不来,那自是皆大欢喜。”

“且鲜卑人物资匮乏,我等可在五原、雁门等地开启官市,允许鲜卑豪长派人前来贸易。”

“若鲜卑人果然心存侥幸之心,则必不会放过参与官市的商贾,我等也可有的放矢,多派兵马在官市附近镇守。若鲜卑人无意生事,则两相便宜。”

高柔此言一出,温恢就赞道:“高君此言大善,示之以威,宣之以德,许之以利,正所谓战与不战在我也!”

高干也听得频频颔首,眼下袁曹大战虽然落幕,然的摩擦不断,随时会演变成新的战事,故而高干并不太愿意在此事多生事端,若是不与鲜卑打起来那是最好。

高柔的策略就十分符合他的想法,所以道:“文惠见事精到,便依次法为之,至于互市之事,汝等参详个办法出来。”

王淩还待再分,见高干定下流子,便也只得闭口不言。

此时,门外匆匆进入一个侍从,递上一册紧急文书,高干接过后打开一看,面现讶异之色道:“咦!颜良竟然真的动手了!”

堂内众人皆是齐刷刷看向高干,不知他此话何意。

高干震惊过后,把手中文书递给高柔等人,让他们一一传看,众人看过之后皆是如同高干一般大为讶异。

这文书里便是高干派在上党等地的探子传来的消息,内中多是采纳虎尾山、老槐谷附近山寨的法。

这些山寨的确是被颜良给吓到了,杜长、青蝤等人平时可都是他们惹不起的人物,这一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两处训练多日的精兵损失泰半。

所以各山寨传出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玄乎,有颜良尽起常山之兵进黑山,欲要一举灭了张燕。

关于颜良的兵力,有来了一万,有两万,有三万以上。

还有消息张燕已经被噩耗给气得吐血三升,命不久矣。

但无论这些消息怎么传,黑山贼在虎尾山、老槐谷遭逢大败那是确定无疑了。

与这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上艾之处的常山兵南下,击败张燕的兵马,攻略山寨之事。

上艾与太原相接,此处的情报传递更快,也更详实。

根据探子来报,此次常山兵从上艾处出动了约三千到五千兵力,击溃了与其数目相当的黑山贼。

待众人全部看过之后,高干也恢复了平静,道: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