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53章 刘表的馈赠

第453章 刘表的馈赠

推荐阅读:

流失,田地荒芜,各地的河流水渠也尽皆淤塞不堪使用。

发源于秦岭,往北流经蓝田、杜陵,汇入灞水的浐水也是如此。

此条被杜陵人视为母亲河的河流如今也是淤塞不堪,更加上盛夏酷热,水系枯萎,竟然无法为刚刚恢复的农田提供灌溉。

按疏浚河道水渠是官府应当主持之事,不过如今官府疲敝,哪里有能力组织,所以此事便落在地方大族身上,毕竟大多数的田地是大族控制。

杜陵县中有冠族两家,居于县北浐水下游的杜氏是其一,另一家则是居于县南浐水上游的罗氏。

杜、罗两家虽为乡邻,但往年里因为争水也没少发生过纷争,这一次因为浐水干涸,争来争去也没了意义,只得互相商议了一番,决定一起带头出人出资来疏浚河道。

不料杜氏这边人手物资都准备好了,而罗氏竟然临时反悔。

若是罗氏反悔也就反悔吧,反正河道淤塞,大家的田地都浇不上水,谁也落不了好去。

不过,杜氏族人却打听得知,罗氏反悔事出有因,据称他们罗氏的田地已经得到灌溉良方,所以才不愿出人出钱疏浚河渠。

这下子杜氏族人哪里能答应,你罗氏的田得以灌溉,我杜氏的田却还旱着,便上门去寻罗氏,让他们分享方法。

然而罗氏却不肯分享方法,双方争执之中发生了些口角,引发了肢体冲突,罗氏族人扬言道有故羽林监罗晖撑腰,即便杜氏闹到郡县中去,也是无用。

俗话,朝中有人好办事,罗晖曾担任过六百石羽林监,在关中素有名望,的确是压过杜氏一头。

眼下杜畿回到家中,以他孝廉郎,故汉中府丞,也做到过六百石,稍稍可以与罗晖分庭抗礼。

杜氏族人与乡里宿老此来乃是要请杜畿出面,去与罗氏分。

对于这等请求,杜畿自然不能拒绝,不过他也得先调查清楚事情的本末。

“乡亲们可知,罗氏是寻了什么方法,方能在浐水淤塞枯竭之下灌溉了彼家的田亩?”

闻听此言,杜氏族中一名宿老略带悔恨地道:“哎!先时汲水灌溉为难,曾有一名途径簇的后生言,其能制大型翻车,将低处之水汲入沟渠用以灌溉,我等先前还不信,便未能采纳。不料此后生却是被罗氏给请去,真让他制成了大型翻车。之后我等再上门去请,此后生却被罗氏给请入族中,不使其为我等效力。”

杜畿疑惑道:“噢?此子果真有此能耐?宿老为何不让其一试?”

宿老道:“此子衣着贫寒,言语夹缠不清,我等都以为是骗吃骗喝骗工钱的落魄子,谁料到真让其给做成了呢?”

杜畿点点头表示知道,又问道:“罗(晖)叔景乃有德长者,若我没记错,如今也已近耄耋之年,又怎会来干涉慈杂事?”

族人答道:“罗羽林并未出面,只是罗氏族人假托其名讳行事而已。”

杜畿当下心中有数,正欲让族人宿老先回去,容他想一想办法。

不过,一直闲来无事坐在旁边旁观的颜益却突然发问道:“敢问诸君,那制作大型翻车的少年,姓甚名谁,是何方人氏?”

那杜氏宿老答道:“此子姓马,自称是扶风人氏。”

颜益一听之下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姓马?可是叫马钧?字德衡?”

宿老想了一想后答道:“好似是叫这名姓,老朽记不太清了。”

待众人离去后,杜畿好奇地问道:“公利,你莫非识得此叫马钧的少年?”

颜益笑道:“虽是不识,然慕名已久也。杜令君可有解决之道了么?”

杜畿摇摇头,道:“亦无什么良法,不过想来罗公宽雅长者,势必不会为难乡里之人,吾欲亲往拜谒,开释误会。”

颜益道:“在襄阳之时,赵(戬)平陵曾与子言,罗羽林与其叔父赵(袭)敦煌齐名,同工章草。子亦十分仰慕,既至杜陵,怎可不亲往拜谒?”

杜畿笑道:“公利能言会道,若能同往,自可代为缓颊一二。”

颜益道:“子有何能耐可代为缓颊,不若我去邀崔州平、王仲宣、士孙文始、蔡子笃、裴文孝司马子华等人同往拜谒罗公?”

杜畿闻言也是莞尔一笑,他倒是有曾想过邀请崔钧等人一起帮着话,不过他却抹不开面子为慈乡里事求托众人,但颜益去提就变成主动为友朋纾难,性质就升华了。

ps:

卫恒《四体书势》:“罗叔景、赵元嗣者,与张芝同时,见称于西州。”“赵袭,字元嗣,京兆长陵人,官至敦煌太守。”“罗晖,京兆杜陵人,字叔景,官至羽林监。工书,善章草,与赵袭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