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73章 人才选用

颜良被表拜为度辽将军的好处多多,不胜枚举。

首先,他原先担任的军职是讨逆将军,属于不常置的杂号将军,秩比二千石,与秩二千石的太守、国相相比要低上半级。

然而度辽将军却是常置名号的将军,秩二千石,与郡国守相同,且权职尤重,理论上可以管辖所有幽并地区的边防事务,临时调动指挥所有营兵、郡国兵马。

度辽将军作为常置将军,就正大光明地拥有了开府建牙的权限,其下可以置多部兵马,各以校尉、军司马领兵,除此之外,还能置长史,从事中郎等文职。

长史相当于度辽将军的大管家,署理所有文职事务。

从事中郎则相当于参谋官。

既然手里权限提升,且邺城还发来对于此前战事中各有功将士的升迁令,颜良也就老实不客气,把度辽将军府的架子搭了起来,作为对跟随他多时的将士、掾吏们的升赏。

从邺城发来的升赏令中,张斐、隗冉、颜枚被升为校尉,昌琦、仲栋升司马,不过颜良麾下军制早有不同,此五人原先就担任营督,这回也不过是秩禄上的调整,本职不变。

度辽将军长史一任,颜良还是属意张斐来兼任,此等文职工作向来是张斐所长,其资历也足够。

原先的右司马隗冉升为左司马,右司马的位置则由资历最老的昌琦补上。

至于颜枚、仲栋各安原任,并不另署职务。

从事中郎从员额来说可以署任二人,颜良首先就想到了辛儒。

作为军谋掾的辛儒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上佳,为剿灭张燕建下大功,正可用此美职筹功。

不过另外一个员额颜良却并没有任命,他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不过那人如今还并未完全为自己所用,还需再试探试探。

军中的其他调整还有,卫恂从石邑营第一曲副军候正式转正。

石邑营第二曲军候苏宁则平调至真定营第一曲担任军候。

夏侯衡、仲遐、赵霄、公孙寿各从屯长升副军候等等。

根据袁绍的要求,颜良将分兵前往幽州协助平乱,那颜良就不得不考虑他离开常山之后的种种安排。

原先他人在常山,自信不会有任何人敢于不长眼跳出来捣乱,但他若是离开常山时间一久,难保有些人会生出别样心思,所以颜良十分果断地在常山境内做出了大范围人事调整。

得益于从去年底持续至今的整肃吏治活动,督邮时苗等人在郡中查处了不少贪渎枉法不堪任事的官吏,更有一些官吏经受不住巨大的压力主动挂印而去,导致郡中有大把位置出缺。

而颜良到郡大半年里,政治清明,又在剿贼之事上大建奇功,可谓是如日中天,在人事安排上更无人会表达异议。

原灵寿县令陈正迁为元氏县令,虽然都是千石令,看似平调,但元氏乃是郡治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正本人又是职方掾,负责情报工作,正可作为颜良离开之后,对于常山首县的一层强力保障。

原先担任五官掾的赵国人刘劭,被任命为高邑县令。

高邑作为原先的冀州州治,与钜鹿郡治廮陶县接壤,乃是南下门户,地位举足轻重,如今为高邑营驻地。

刘劭在与赵国国相阴夔的联络中出力甚多,又在文教方面颇有建树,其人也较为年长,出任高邑县令也是众望所归。

空缺的五官掾由原文学主事掾张揖接任,所担任的职事倒是不变,还是兴学教化方面。

金曹掾颜佑则被升迁为真定县令。

真定是原常山王府驻地,与颜良的家乡下曲阳相近,同在滹沱水沿岸,又是真定营驻地。

颜良将自己的么弟颜佑安排在此,其用意自然是要确保家里的安全。

空出的金曹掾一职由仓曹史沐接任,沐并在仓曹史任上办事得当,将原先账目混乱的郡中物资一一厘清,得到颜良的多次嘉奖,堪称干吏。

在整肃吏治中出力良多的中部督邮时苗被任命为灵寿县令。

灵寿县中如今情况十分复杂,因为原来山贼肆虐,许多沿山边地荒弃。

而贼患消除后,许多地方大族便欲要染指,与各屯田部发生了不少冲突。

加上灵寿又是房山铁官所在,汇聚了大量矿工苦役,来来往往商旅众多。

以果然任事着称的时苗去担任灵寿县令,自是最佳选择。

而接任中部督邮的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人选。

话说颜益从荆州回来后,便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以为自己建了大功,逢人便吹嘘,每日里与人饮宴不断。

颜良知道后虽能理解年轻人容易膨胀,不过也不得不敲打敲打。

这次任命颜益为中部督邮,便是要让他接触繁杂无比的俗务,让他清楚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还没到膨胀的时候。

毕轨由主记史正式升为主记掾。

决曹掾夏侯兰则因为办事得力,有晓习军法,被调入军中的军正系统。

决曹掾的职位则由原议曹史满维接任。

说到满维便要说一说他的同乡仲长统,仲长统虽然成功便成颜良的***,但对于颜良多次征辟却先后拒绝,称不愿为官,唯愿游历各地,以增长见闻。

有后见之明的颜良知道此人有着书立说的愿望,便也不苛求,只是赠予了大批财货。

在井陉煤矿一事上出力良多的原乡啬夫陆康,先是被任命为金曹史,这次又被升为水曹掾,协助石邑县长马岳疏浚郡中河道。

倒是功曹张广、主簿田灿并无变动,这并不是颜良对他二人的工作不认可不重视,而是此二职乃是郡中右职,地位尊崇,颜良特意留下他们俩,以便在他带兵离开常山后,与长史辛毗协理郡中政务。

当然,除开对于军政两边的现有下属升迁任用之外,颜良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便是拉拢新加入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在六山学院建成后,常山便涌来了两波大的人才潮。

第一波便是跟随张臶前来的弟子门生,以并州与司隶人氏为主,其中有常林,杨俊,王机、王昶,郭淮、郭配、荀纬、苟灵,浩周、秦寿等等。

第二波便是荆州北上的士人群,其中有崔钧、庞统、刘廙、张机、徐庶、石韬、孟建、陈靖、王粲、士孙萌、裴潜、司马芝、蔡睦、魏延、傅肜、马钧等。

中间零散的还有崔林,崔虞,吴质,刘桢等人才来到。

颜良对这些士人不可谓不重视,他在六山学院周边广建学舍,免费提供给前来的士人使用,更提供衣食车马以为用度。

对于居家前来的士人更是优待备至,可以优先分给田宅,助他们在常山安家立业。

颜良更命手下的官吏们频繁与这些士人们饮宴唱酬,一来拉近关系,二来潜移默化地把颜良的政治主张,在常山军政两道上的施为展示给士人们看,以吸引他们出仕。

便是颜良本人也多次前往六山学院,与张臶和众士人、学子们公开畅谈国事兵事,谈如何能让天下恢复太平。

在颜良的刻意为之下,这些士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少人接受了颜良的征辟表举,在常山为吏。

常林与杨俊二人在张臶弟子中最年长,德行最为人所称善,颜良分别表二人为栾城县令与南行唐县长。

崔琰的从弟崔林也有才干,被颜良表举为蒲吾县长。

王粲被表为元氏县丞,士孙萌被表为高邑县丞,裴潜被表为真定左尉,司马芝被表为九门右尉。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