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77章 主导权之争

第477章 主导权之争

推荐阅读:

息乱局,只消乱局一平,鲜于辅、阎柔等不安因素一一除去,那最终得益的还是使君你啊!”

“度辽将军若是愿意分去一半重任,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使君不妨抽出手来,抢先解决了素有反志的鲜于辅,将渔阳彻底纳入治下,岂不是好?”

“再说了,大将军既然派亲信牵子经率乌桓突骑来使君帐下听用,其实也是倾向于使君。若使君拿下渔阳先下一城,那也就顺理成章地与度辽将军合兵,掌握了主导权。”

在更现实的利益面前,袁熙也不得不忍耐下心中的膈应,采纳了韩珩的建议,率先对鲜于辅发难。

此番勃海、安平、博陵、河间四郡国派来的援军少则一二千,多则两三千,加起来也有近万兵马。

加上袁熙这段时间在幽州诸郡大肆征发,以及牵招带来的乌桓突骑,袁熙手边可调用的兵马总数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之数。

如此雄厚的兵力,让袁熙认为解决鲜于辅犹如反掌观纹,轻而易举。

然而,事实却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渔阳与广阳紧紧相邻,鲜于辅早就在广阳布下了诸多密探侦伺袁熙的动静。

而袁熙又不知保密,冀州诸郡国的援兵还没来到,消息便已经传递到了鲜于辅的案前,甚至连每个郡出多少援兵,要分兵两路,袁熙的一路欲要入寇渔阳都查探得一清二楚。

鲜于辅亦知此乃生死存亡之际,发动了家族的全部力量,更主动联系渔阳大族,以求得渔阳大族的支持。

幽州曾经作为袁绍与公孙瓒的战场,饱经战乱,百姓困苦。

袁熙到州之后也并未使用宽和之政,而是为了响应袁绍的南征讨逆,在州中剥刻敛聚,故而幽州本地大族对袁熙素无好感。

泉州鲜于氏世为渔阳冠族,与本地大族多有姻戚关系,先前也是受郡人一致拥戴在就任太守。

作为回报,鲜于辅也十分偏袒本地大族。

当鲜于辅放言要与袁熙对着干的时候,长史田豫依然率先带头支持。

田豫乃是雍奴大族,素有名望,有了他的带头支持,其余大族便也与鲜于辅结成了攻守同盟。

建安六年七月十八,河间兵马到;十九,博陵、勃海兵马到;二十一,安平兵马到。

四郡国兵马刚刚齐集蓟城的第二天,尚未重新整训合练,袁熙便亟不可待地大张旗鼓东向渔阳。

在袁熙看来,他浩浩汤汤的大军前去,渔阳百姓理应大开城门箪食壶浆相迎。

没想到,在进入渔阳地界后的第一个县城潞县,便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守卫潞县的正是渔阳长史田豫,当袁熙还在城下派人劝守卒开门乞降时,田豫便在城门楼上破口大骂道:“如袁氏世受朝廷大恩,先是无故兴兵威逼天子,后又无故凌侵郡国,意欲何为,眼中可还有天日?”

袁熙闻言自是暴怒,也不顾冲车投石机什么并没有准备妥当,强令将士蚁附攻城。

潞县城池虽然不高大,但城内的准备措施得当,滚木擂石充裕,热油沸水不绝。

袁熙令人连续攻了两个时辰,最后实在是伤亡太大这才撤了下来。

在潞县城下,袁熙就这样僵持了三天时间,期间虽然用上了冲车与投石机,但也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这时候,焦触便建议说,潞县只不过一卑下县城,并无多大的价值,不若暂且放下,先行北上,只消攻下了渔阳城,潞县也传檄可下也。

袁熙一听有理,便在潞县外留下千余兵马以为监视,自将大军北上。

从潞县到渔阳郡治所渔阳城,中间还隔了安乐县与狐奴县。

袁熙原以为二县也如潞县一样又臭又硬,需要好生费一番工夫。

但当袁熙带兵来到安乐县时,安乐县令已经不愿承担责任挂印而去,自发负担起安乐事务的城中大族却派人向袁熙说他们并不愿意与袁熙作对,只是身处渔阳周边,不得不听鲜于辅之令行事。

眼下袁熙大军前来,他们愿意送来牛酒犒劳,只不过暂时不能打开城门放袁熙进去。

并言称只消袁熙能解决了渔阳城与鲜于辅,他们自然会附从袁熙的统治。

袁熙一听有理,便接下了安乐大族送来的犒劳,美美地吃了一顿便继续向北,兵逼渔阳。

这时候的鲜于辅早就把优势兵力集中到渔阳城里,丝毫不接受袁熙虚情假意的招降,表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好一场厮杀便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