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23章 天津港

第523章 天津港

推荐阅读:

侧地势较高,即便海潮再大也不会被淹没。”

颜良一听眼中一亮,道:“你可曾测量过沙洲东边的海深?”

石祥道:“却是不曾,不过估摸着沙洲东边不会浅。”

颜良道:“你即刻派精通水性的船工去测量那处的深度,且在沙洲上搭个窝棚,派几人住在上边,给我把涨潮落潮时沙洲的大变化给记录下来,全部在沙洲上作上标记。

另外,从岸边到沙洲的水深也都要一一测过,不要怕麻烦,逐段逐段地测,我有大用!”

石祥道:“诺!”

根据后世得来的经验所知,这片土地的海岸线迟早要向前延伸,那么如果在如今的海岸上修造码头,首先要克服水浅的问题,即便能克服这个问题,因为整体水深有限,肯定会限制码头的吞吐量。

既然如此,何不目光放长远一些,在沙洲上建码头,然后从沙洲到岸边较低的位置填海修造一条道路出来。

只要把这个码头修造好了,泉州的铁矿便可以走水路运送去常山,常山的煤炭也可以走水路灾此处,更不要人员物资的运送。

出巨马水的船只有往辽东去的,有往青州去的,有往乐浪去的,也有往徐州、扬州去的。

只要簇打造出一个常年可用的码头,必定会有来往船只在此处补给,并且交易货物。

频繁的船只来往和货物贸易更会促进贸易型港口的繁荣,假以时日,汉代幽州的泉州城未必不能想宋元时期福建的泉州城一样发达。

正当颜良憧憬着泉州港未来的美好前景时,张斐带着徐庶、公孙寿匆匆赶来。

颜良见张斐来到,便问道:“休武这么快就解决了来敌?”

张斐道:“惭愧惭愧,我在沽水南岸等了半却没等来敌人,最后还是公孙寿与徐庶去走了一遭,劝退了来担”

颜良略显意外地道:“噢?劝退了?具体是怎么回事?”

张斐道:“元直,你口才便给,你来吧!”

徐庶便将他们一行的情况详细讲述了出来,公孙寿偶尔在一边补充。

徐庶完后,张斐道:“末将未曾请示将军就自作主张,令山只等人去劝来人,还望将军海涵。”

颜良摆摆手道:“无妨无妨,我此来本就不是为了打打杀杀,既然田豫、商宇都是山只的旧识,那山只不妨多与他们联络。

鲜于辅败亡已经注定,袁熙心胸狭,日后定会对支持鲜于辅的人打击报复,他们若不愿如鲜于氏一般被连根拔去,还当早做打算。

尤其是田豫,作为鲜于辅的辅弼之臣,身份着实尴尬,也只有我可以保一保他了。”

公孙寿答道:“在下定会遵照将军的吩咐,将将军的意思转告给田豫、商宇。”

颜良想了一想后道:“我素闻田国让为人重义,必不肯轻易背反鲜于辅。你可为我带话给他,毋须他阵前倒戈,也毋须他引兵指向鲜于辅,只要他安心守好潞城、雍奴不要擅动,待鲜于辅败亡后,他自然会有所决断。”

公孙寿应诺道:“谨遵将军之命。”

颜良道:“且不这些了,休武你看,此处是巨马水的入海口,稍北边是沽水、?水的入海口,稍南有易水、漳水的入海口,再向南则是黄河,通过这几条河流,几乎可以到达幽、冀、兖州所有郡国。

而且,此处走海路可以去辽东、乐浪、青州、徐州,可谓是水路要冲之地。

我准备在前方沙洲上修建一座全年全都能使用的大码头,再填一条道路连通陆路。

待码头建成后,此处将成为沿途船队的补给站,成为四方货物的集散地,继而成为渤海湾第一大港!”

张斐与公孙寿一是常山人一是辽西人,对于水路与海路的重要都没有直观的概念,面对颜良颇带些兴奋的话语只是唯唯应和而已。

徐庶虽然是颍川人,但在荆州待了几年时间,见识过长江与汉水的辽阔,江水上帆影相继的船队,故而对航运有更深切的认识。

徐庶道:“襄阳便是因为水道要津而繁荣,若是此码头能兴建成功,定对簇有莫大的助益!”

颜良仿佛遇到了知音,拊掌道:“元直的对!簇定能成为下要津,名扬下!”

徐庶道:“既然将军如此,何不给此处起个响亮的名字?”

颜良想都不想,脱口而出道:“就叫津港!”

徐庶拍马道:“下之要津,谓之津,好名字C彩头!”